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蜻蜓低飞要下雨”,这句话有什么依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蜻蜓目昆虫Odonata是比蜉蝣目昆虫Ephemeroptera更高级的一种有翅昆虫。在石炭纪到二叠纪中,蜻蜓的体型一直很大。侏罗纪的时候,蜻蜓目分化出了束翅亚目Zygoptera和间翅亚目Anisoptera两个亚目。本页的图片是间翅亚目的蜻蜓,估计属于比较原始的蜓总科Aeschnoidae。
下雨是一种自然景象,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下雨,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是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会成为人们常见的雨水。
解决方案2:
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解决方案3:
一定依据的,因为前天飞到第一是因为气压的问题,一般去下地就会下雨。
解决方案4:
将要下雨时,空气的湿度大,使蜻蜓要捕猎的虫子翅膀上沾了水,虫子因翅膀沾水不能飞高,而蜻蜓也借机捕食。所以下雨时蜻蜓要低飞。
解决方案5:
本页的图片是间翅亚目的蜻蜓,估计属于比较原始的蜓总科Aeschnoidae。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