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相关倡议书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却浪费着大量的能源。比如电视、电脑、空调、热水器、录音机、音响等家电因为没关闭主电源或长期不用没有拔掉插头造成的待机能耗等。城市家庭每年因待机能耗就要白白损失60元。再比如使用节能灯会比白炽灯节电70%以上,一支灯一般年可节约百元电费。天津市有1000万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年下来就会节约36.5亿度电,相当于节约15亿元人民币。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资源和环境越来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天津市是能源输入型城市,能源供给相对不足,制约了天津市经济发展。我市也一度出现拉闸限电、燃气供应、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为力保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用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为此也承担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既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努力履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与广大群众一道,共同创造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未来。值此20xx年节能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各界发出如下倡议:
一、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增强节能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浪费能源可耻,合理利用能源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我们要积极贯彻国家节能,认真学习和模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等节能法规、规定和标准。
三、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向科技要节约、向科技要效益,坚持以节能降耗促生存、促发展。
四、我们要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机制。加强节能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随手关闭家电电源、随手关灯、购买使用小排量汽车、购买节能型家电、使用绿色照明产品、夏季空调尽量调高一度、收集洗衣、淘米废水冲厕、浇花。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人人都是主角。让我们把节约能源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用我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为天津市的发展再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我会积极响应节能倡议,从我做起,节约能源,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签 名:
节能减排相关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也应当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和所肩负的重要责任。特别是今年我院争创“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我们广大师生更有义务、有能力拿出实际行动,宣传节能减排知识,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携手共建节约型校园。
为此,我们特向全体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增强节能意识,做校园节能学习者
全体师生员工要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资源忧患意识和资源节约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节能方法,合理使用能源,树立节约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节能理念,把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校园文化。
二、树立节能观念,做校园节能宣传者
广大师生员工要加深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争做节能减排的宣传者,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知识,交流节能减排的经验与感想,广泛带动身边的每一位成员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来,共同创造人人关心节能环保,人人身体力行的良好氛围。
三、以节能环保为己任,做校园节能实践者
1、节约每一度电,杜绝电浪费。
养成离开办公室、宿舍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下班前半小时提前关闭;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采用自然光为宜;多走楼梯、少乘电梯,既锻炼身体、又节能省电。
2、节约每一滴水,减少水污染。
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鼓励生活中一水多用;严防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发现浪费主动制止或报修;慎用清洁剂,保护水源不污染。
3、节约每一张纸,保护森林资源。
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减少纸张消耗;,尽量减少会议文件印刷数量,能传阅的文件尽量传阅,减少复印注意信封、纸张的再利用。
4、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粮食资源。
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养成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剩餐,杜绝奢侈饮食,提倡光盘行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5、节约每一升油,少污染少浪费。
通过合理调度、合理使用、合理维护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和资源耗费;在公务活动中尽量拼车使用,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6、节约每一分办公经费,开源节流。
严格办公用品配备标准,尽量选择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不用办公电话聊天或利用办公电话拨打声讯台,能用内线联系的不用外线电话;办公用品、电脑耗材等力求循环使用;修废利旧,延长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
四、发挥聪明才智,做校园节能探索者
全校师生员工要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探索节能减排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节能设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做校园节能的探索者。
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责任,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多注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节能细节,以实际行动为我校创建“节能示范单位”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
日期:
节能减排相关倡议书
老师、同学、家长: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 (家庭 )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 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 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 “无纸办公 ”、 “无纸通信 ”,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 “一物多用 ”。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 (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 )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 .倡导教职员工践行“ 258”出行方案(即 2公里内步行, 5公里内骑自行车, 8公里内乘公共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
节能减排相关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6月10日至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节能减排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为此,我们特发出以下倡议,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一、增强节约意识,发扬勤俭节约美德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地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倡导节约消费,普及节能环保产品
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行为,崇尚绿色消费理念。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高效节能空调、节能环保汽车等节能产品,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节能减排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积极主动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设备及生产工艺,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提高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
四、普及节约教育,建设管理节约型社会
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单位,要积极开展以节能降耗为内容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专家讲座、现场体验等方式,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知识。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节约活动,以管理促节约,以节约求效益,努力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型社会。
市民朋友们,一份倡议,一份承诺,一份责任。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携手并肩,共同担负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构建实力、活力、魅力、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