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邮编221611 江苏沛县湖西中学 董玉华
内容摘要 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点体会:坚持教学反思、具有创新精神、发扬合作精神、制定发展规划和终生专业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 反思 创新 合作 规划 专业
当今世界,伴随着“知识爆炸”,知识陈旧率也在加快。研究表明,在师范院学习的学生,只能获得他一生担任教师所需知识的20%,80%左右的知识要在岗位上通过不断进修来获得。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学习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理性而成熟的教师,不但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并能进行团体的合作与协商,也有能力不断地学习。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粗略地谈谈个人体会。
一、坚持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二、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 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 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
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 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
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 的余地;
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 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
5、教师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 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些无法预见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这些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性和偶然性的联系能够在教师那里不断形成新的专业知识。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教师在这种情境中也能够体验到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性冲动的欣喜。
三、发扬合作精神。教师要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教师必须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与来自不同教室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教师之
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独的感觉,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所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只有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
教师相互合作的益处:
1、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 2、产生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
3、示范合作——我们需要展示给学生:在我们说合作有益时,我们自己也 在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
4、汲取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能够获得的更多 的成绩。
5、减少工作负担——通过分享计划和资料,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减轻自己 的负担。
6、增强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试验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 习。
7、支持变革——当个人试图单独实施革新时,往往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参与时,教育改革更成功。
四、制定发展规划。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只有能随时针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 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应注意以下要点:
1、制定并有效实施个人发展计划,并具有随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
2、制定并有效实施工作计划,分月计划、学期计划、学年计划;针对各计 划,可再细分为小的行动方案。在努力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配合外在 的情境因素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3、计划制定中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学生班级特点等, 并有意识地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如同事、领导或学生等。 4、评价发展计划。发展计划陆续展开与完成时,教师还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是否达到了目标。然后,可以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并设法改善与补救。这样才能获得最适合的发展,使发展目标更有效率地达成。
五、终生专业学习。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在对新课程的研究中,如果我们能够把上面的各因素有效地加以统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将会更加顺畅,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完
参考资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 组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于漪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