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来源:99网
2014—2015高三10月份检测

历史试题

I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 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 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3、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 D.“三面红旗”

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5、1979年7月下发了关于扩权改革的五个文件,1980年起要求推行劳动合同制,此后又进行了利改税、基建拨改贷、推行工效挂钩、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 C.放弃了计划经济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发展

6、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7、“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8、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9、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直到1979年12月,我国同意接受外国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借贷

10、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道:“这一年年初,同志和政治局全体会议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的回答。”这个回答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2、《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3、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1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下列墨家名言和当今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则下之 15、《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16、《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

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7、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主张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18、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19、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20、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说:“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21、“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行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

2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23、“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24、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A.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讴歌了人性,提倡人类平等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D.打碎了教神权统治枷锁

25、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资产阶级 B.广大民众 C.教皇教士 D.封建领主

26、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

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思想自由和理性思考 D.批判神学统治

27、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 D.人民主权

28、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表达当中最能说明这一做法的是

A.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韧的探究精神

D.达尔文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 29、“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30、“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必须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太机遇,„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一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转移的机遇.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材料三、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

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请回答:

(1)你认为中国错失前三次机遇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78以后经济基础和经济管理的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30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3分)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2分)

32、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12分)山东中盟网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

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未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6分)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2014—2015高三10月份检测历史试题参

一、选择题:

1—5BBDBA 6—10DCDCC 11—15BA ACC 16—20ACBBB 21—25DBCBC 26—30CBBAA 二、非选择题 31、

(1)第一次: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

第二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第三次;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杜化运动及文化大的发生。(3分) (2)经济基础: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管理:由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逐渐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

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分) 山东省中盟

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言之有理即可,任答2点得2分) 32、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3分)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3分) 33、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制激起了资产阶 级强烈反抗(6分)

(2)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干预经济。人文主义。(4分)

(3)原因:经济上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上君主不断加强;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内容:黄宗毒等思想家没提出新的社会方案。答满三点得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