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Rehabilitation Medicine,Dec.2016,Vo1.31,No.12 ・康复教育・ 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葛瑞东 郭京伟 于天源 崔婷捷 葛丽君 白硕 谢欲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 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为了满足国内康复医疗的巨大需求,该校针灸推拿学院 目前,我国地区康复治疗学专业发展的现状如下。 200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和批准,在南京医科大学设置本科康 复治疗学专业(100307W),开创了中国内地开办正规本科康 复治疗学专业的先河。南京医科大学于2001年9月开始正 于2002年开创性地开设了七年制中医学专业针推康复方向 (授予医学硕士学位),以该学院理论教学为主,北京中医药 式招生 】。在北京地区,首都医科大学于2002年9月亦开始 正式招收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 1。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设立为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并融入国际康复医学奠定了 基础。此后申办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多,根据教育 大学中13友好医院康复教研室(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临床教学为辅,至今共招收2002、2004、2006、2008、2010五 届学生,其中已先后毕业四届,共百余人,为我国培养了一批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为该校中西医结 合康复医学教育积累了一定经验。 1康复治疗教育的发展现状 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5年12月教育部备案或批准了 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医学院校 73所,其中中医药院校20所,学制均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 位。2011年3月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目录(修订一稿)已将《康复治疗学(授予理学学位)》列为正 式专业目录,码:101005。可以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 设立,对于我国提出的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 服务”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同于以往医科院校 的其他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 目前,世界各个医疗发达国家的康复治疗学正在蓬勃发 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先进经验。例如美国物理 治疗师职业分为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s,PTs) ̄[J助理 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s assistants,PTAs)。美国物 理治疗教育与临床医学专业一样,采取的是研究生学历教 育,即就读学生必须先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 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 。康复治疗 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tJ ̄(pT、OT、ST),而不是康复医师, 所以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才可以申请就读物理治疗专业n 。美国有两种形式的物理治 疗学历教育,一是物理治疗博士学位(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DPT1,二是物理治疗硕士(master of physical thera— PY,MPT)或者物理治疗科研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phys. 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和 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现代康复专业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并有一定实践能力、科 研能力和创新协作精神的高级康复治疗师 。 2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交通事 ical therapy,MSPT),总体趋势是全部向博士教育转变,从 2014年以后,美国将不再有物理治疗硕士专业 。因此,美 国康复治疗教育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特别是物理治 疗学(physical therapy,PT1已成为美国教育的热门专业。国 外和港台地区的康复机构中,往往只有几个康复医师,更多 的是各种治疗师群体 。例如,全只有几名注册的康复 医师,却有近千名康复治疗师,并且一半以上具有硕士及以 上学位,他们的治疗师培养主要来源于理工大学的康复 科学系,该校开设了本科专业及硕士、博士学位点。目前我 故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日趋增加,对康复 治疗师的需求也与13俱增。中国康复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 物理医学和康复分会根据原卫生部康复资源调查结果,进行 了“十二五”期间康复治疗师需求调研和分析,显示当前我国 国内地还没有开设康复治疗学的博士点,开设的唯一硕士点 是四川大学与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成果,该项目白2013 年开始启动。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6.12.021 治疗师缺口达10万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文 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属一类临床科 室,作为评审综合医院等级的必备条件。1996年原卫生部专 1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3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神区卫生服务中心;4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葛瑞东,男,主管治疗师;收稿日期:2016-06—14 1386 WWW.rehabi.coin.cn 门下发了(卫医发[19961第13号)《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 规范》的文件,文内对二、三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员配置及硬 件做了明确规定。人员配置最低要求:二级医院康复医师≥ 1名,康复治疗师32名;三级医院康复医师32名,康复治疗 师≥4名。2009年公布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 订稿)》对人员配置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内地的康复专业 技术人员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和实际需求量及国家卫 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最低要求均相差甚远,尤其康复治疗 师更为突出。 3该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必要性 目前北京地区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高校仅有首 都医科大学(2002年开始招生),每年PT、OT两个专业方向 班,年毕业生在50人左右,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北京卫生职 业学院)开展康复治疗学专业(大专、中专)的招收,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尚未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 仅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开设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的硕士、博士学位(康复医师)。然而根据北京卫生信息网的 统计,截止2015年12月,北京地区共有三级医院108家、二级 医院125家、一级医院4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79家、 疗养院1家 ,因此仅北京地区康复治疗师需求缺口就很大。 近三十年,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 其是我国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大会(北 京2013—6 ISPRM),本次大会上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 主任励建安教授已成功当选本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 会,这标志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如前所述,我国大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均已开设本科康 复治疗学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中医药学界的最高 学府,理应站在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发展的最前沿,开设本 科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培养具有现代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 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高层次康复治疗人才做出贡献。 4该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具有中西医康复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实际工作 能力的康复医学实用型人才,该校针灸推拿学院已于2002 年开始招收了5届中医专业7年制针推康复方向学生,先后 培养了100余名优秀毕业生,为该校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教 育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该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仍 可以按照学校理论教育为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 康复教研室(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教学为辅的模 式开展。参照教育部下发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设置 标准》,该校针灸推拿学院为主、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为 辅的联合教学培养模式完全可以满足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 专业所需的师资力量。 中l田席复匡学磐恙2016 ̄,第31卷,第12期 4.1培养目标 ]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求的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中西医结合技能型康复医学人才。经过4年的规 范化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 掌握扎实的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 力,能够完成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系统疾病、儿科疾病 及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所导致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 疗;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为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 中医系统)的康复医学科、各类康复中心输送高水平的康复 治疗师。 4.2课程设置 既要突出该校中医学的特色和雄厚实力,又要尽量跟国 内同步,逐步跟国际接轨。因此参照国内开设本专业较早的 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 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理工大学、 大学等,结合我国现阶段医疗市场对于康复治疗人才的特殊 需求方向,以及毕业生就业多方面因素,定位在“以PT为主, 兼顾OT、ST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康复治疗人才”。随着国内 康复治疗学的深入发展,以及该校在本专业的教学实力和经 验的积累,逐步分化为PT、OT、ST、康复工程等亚专业。 国际康复医学教育现状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专业和作 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 业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因此课程设置和教学计 划,还应参照WCPT和WFOT的教育标准,重点加强PT、OT 等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争取使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达到国际 标准。为早日加入WCPT和WFOT打下坚实基础。因 此要重点加强康复专业课的教学,尤其是要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能够达到1:1-1:1.5,突出能力培养。 4.2.1公共基础课(7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 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医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统计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4.2.2专业基础课(13门):医用物理学基础、医用化学与生 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 学、运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临床医学 概论(神经、骨科、儿科、内科)、医学影像学。 4.2.3专业课(16门):康复医学概论、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 概论、康复评定学、按摩推拿学、针灸治疗学、运动疗法技术 学、作业疗法技术学、临床康复医学、临床运动疗法学、临床 作业疗法学、理疗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学、 社区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研究。 4.2.4选修课。 4.2.5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临床见习分别安排在第二、三 学年的下学期;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全年,在中日友好 医院和北京市其他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 Chinese Journal ofRehabilitation Medicine,Dec.2016,Vo1.31,No.12 4.3教材选用 标,准予毕业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5 目前该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选用全国性高等医科院校(中医类)教材和华夏出版社 出版的中国第一套用于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的教材;公共和 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与中医系其他教材相同。 4.4学位授予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设置标 准》的相关规定 ,目前该校开设本专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方法见表1。 本专业的学制为4年,各门考试及临床见习合格,实习 完成后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同时英语及计算机考试达 专业教学组织:设置康复治疗专业学科,下设中医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作业 疗法与言语治疗等教研组,相近课程可以合并建组;专业学科主任应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的 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教研组组长应由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且应具 有相应的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专业师资配备:专业教师应有大专以上教师任职资格;专业课教师原则大部分由校内教师担 任,亦可聘请校外教师授课;外聘专业教师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学 经验,有正式聘任手续,并要相对稳定;专业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不低于60%,高级职 称者不低于l5%;专业课教师每3年应有6个月(可累计)以上的临床或专业实践时间。 不足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协助解决 不足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协助解决 专业设施配备:设置阶梯式教室/综合示教室,康复功能评定室、物理治疗与中医康复治疗实习 缺少或不足 室、作业治疗实习室;各实验室的使用面积不少于50m2,并有相应的准备室、仪器及器械储存 室,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可综合利用;专业课需具备主要的实验设备;有含本专业核心期刊的6 种以上专业杂志及几种外语专业杂志,以及专业课教学所需的标本、模型、视听教材。 临床见习和实习:有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习单位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各实习科室均有带 教老师;学校有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 不足 学校配备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 协助解决 6结论 综上所述,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时机 已经成熟,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我们相信经过学校各个相关 部门的通力合作,一定能够让这一新兴专业在北京中医药大 学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饱满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hysical Therapy Association.Physical Therapist (PT)Education Overview[EB/OL].http://www.apta.org/PTEd— ucation/Overview/-[2014—09—01]. [9]艾坤,张泓,曾序求,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知识结构构 成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20—22. [10]夏青,,阎丽娟,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 的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14,33(6):l4一l9. [11]汤继芹l从专业课程设置看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 中外医学研究,2014,24(12):l39—140. [12]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等.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调 查及教学设置研究f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8):754— 756. [13]唐强,王艳,朱路文,等.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 实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62--863. [14]吴澄.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情况及启示[J].卫生职业教 育,2012,30(10):5--6. [15]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 划及课程设置探讨f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 365. [2]缪萍,刘浩,潘翠环.美国物理治疗教育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的启 示f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343—345. [3]王斌,王冰水,刘卫.对康复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方向定位的思考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57--258. [4 黄澎,4]励建安,孟殿怀,等.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10(21):9l2—913. [5] 张凤仁,李洪霞.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1.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2004,10(8):449450. [16]郝曼.康复医学教育现状与启示[J].中国康复,2015,3O(1): 67—-69. [6]何静杰.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高等 医学教育,2008。7:61—62. [17]缪萍,刘浩,潘翠环,等.以临床为导向的美国物理治疗教育课程 体系Ⅲ.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4. [18]胥嗥,张璐.美国物理治疗专业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运动康复 的启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2):l79—182. [19]王欣,王于领,黄卫平,等.世界物理治疗联盟物理治疗师专业准 入教育指南(2011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 887—898. [7]徐冬艳,吴毅.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华物理 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71—73. [8]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人员数 [EB/OL].http://XXZX.bjchfp.gov.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ji— anbiard2015nianjianbian/qsylwszyqk/201603/t20160327134358.htm [20]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本科 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设置标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 4】6—_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