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江 三 杰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践行者
在中国党诞生初期,河源地区有三名为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先驱,他们分别是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史称“东江三杰”。
一、东江三杰简介
阮啸仙,18年出生,原名熙朝,字建备,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人。1918年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入党。1924年起,与等主持广州农动讲习所。1927年当选为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1928年当选为审查委员会委员。1929年当选为审计处。翌年,任北方局组织。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审计委员会主任。1934年秋,红军主力长征,成立赣南,阮啸仙任赣南兼赣南军区政治委员。1935年3月6日,在江西信丰县率部突围时中弹牺牲,时年37岁。
刘尔崧,19年出生,又名福海,字季岳,紫金县城人。1918年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1921年入党。1923年出席三大。1924年8月,组建广东“工团军”。1924年10月,率“工团军”协助孙中山平定了“商团军”叛乱。1925年6月,领导了沙面罢工。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政变,3天
1
后,刘尔崧在广州被捕。同年4月19日,刘尔崧被秘密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年仅28岁。
黄居仁,1904年出生,龙川县铁场镇桥头村人。1922年考入广东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入党,先后任青年团广州地方委员会、广东区委青委兼任团广东区委。1927年任汕头,9月22日,接应周恩来率领的南昌军入汕,参与建立“潮汕七日红”政权。随后任广东特派员、巡视员。1927年12月,参加广州。1928年1月任惠阳县委。1928年秋在广州被捕杀害,年仅24岁。
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下,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战友 翻阅有关“东江三杰”的各种历史资料就可发现,阮啸仙、刘尔崧、黄居仁都是广东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的学生,三人是校友,且阮啸仙和刘尔崧是同级。
“甲工”是由广东省工艺局设立的学校,主要培养工业人才。该校不但免收学费,还供给膳宿,成为贫困家庭学子向往的学校。1918年3月,刘尔崧以优异成绩考入“甲工”,就读机械科。同年秋天,阮啸仙也以河源县第一名的成绩(当时“甲工”分配到河源县就1个招生名额)考入“甲工”,也在机械科就读。1922年秋,黄居仁在佛山的一家染织厂当学徒,在厂方的举荐下,考入了“甲工”,就读染织科。在校时,黄居仁结识了同乡“师兄”阮啸仙和刘尔崧。
十月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阮啸仙和刘尔崧阅读《新青年》等杂志,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思想觉悟迅速提高。
2
“五四”运动爆发后,阮啸仙作为“甲工”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和刘尔崧一起,组织了“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领导广东的爱国学生运动。由于当局的干涉,“甲工”把阮啸仙和刘尔崧等“重点对象”开除了学籍。后在“甲工”进步师生和广州其他学生的强烈下,学校恢复了阮啸仙和刘尔崧的学籍,两人重返“甲工”学习。1921年3月,广州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此后不久,阮啸仙和刘尔崧均被吸收入党,成为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
作为“师弟”,黄居仁就读“甲工”后,在阮啸仙、刘尔崧的影响下,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他曾协助阮啸仙和刘尔崧,发动“甲工”学生捐款,用于慰问海员大罢工中的海员。1923年,由于黄居仁在广州青年运动中积极活跃,“甲工”以“好惹是非、无心读书”为由开除了黄居仁。同年11月,广东军阀陈炯明率部攻打广州,黄居仁鼎力协助阮啸仙、刘尔崧等人在广州为慰劳队募捐数千元和一批粮食物资。从此,他们三人经常并肩作战,成为战友。
1924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当年下半年,广州发生了商团武装叛乱事件。广州商团原是广州商会建立的商人自卫组织,后来发展到维护买办阶级利益、反对工人运动的反动武装。在孙中山的亲自领导下,阮啸仙、刘尔崧参与了商团叛乱。
三、阮啸仙与先后主持广州农讲所,在的大熔炉里锻炼成为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农动领导人之一、审计事业奠基人
阮啸仙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23年6月,中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阮啸仙、刘尔崧、冯菊坡代表广东的
3
党组织出席了会议。会后,阮啸仙积极贯彻大会决定,支持孙中山为首的广州。为击退叛军陈炯明的,阮啸仙组织“青年慰劳队”,亲自担任队长,冒着生命危险赶赴东莞前线慰劳国民将士。1927年4月27日,中国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阮啸仙当选为检查委员会候补委员。会后,阮啸仙回到广东参加的领导工作,任广东组织。1928年6月18日至7月1日,中国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阮啸仙出席了大会,当选为审计委员会委员。1929年,阮啸仙从莫斯科回国,奉命到上海参加江苏和上海的领导工作。1930年秋,任北方局组织。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阮啸仙当选为执行委员。1934年1月,在第二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上,阮啸仙又当选为执行委员、审计委员会主任。
阮啸仙是我党早期的农动领导人之一。国共合作期间,他担任农民部的组织干事,同时又担任广东区委农动委员会。他积极从事农动,足迹遍布广东东江、西江、北江的广大农村地区。1924年7月起,阮啸仙参与创办了广州农动讲习所,担任第三届主任和第一届至第六届教员,担任第六届所长(因广州农动讲习所名称在第六届时稍有变化,前五届主持人称为“主任”,第六届主持人称为“所长”)。这一时期,阮啸仙与、周恩来(担任第六期教员)为同事,共同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
4
《中国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21页记载:为培养农运骨干,经彭湃等提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广州开办农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从1924年7月起,广州农讲所在党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的相继主持下,连续举办六届,培训了700多名农运骨干,有力促进了全国农动的开展。
阮啸仙从事党的审计工作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广州失败后,阮啸仙辗转前往莫斯科,出席了1928年党的六大。大会选举阮啸仙为审查委员会委员。由于在担任审查委员会委员时工作出色,回国后的1929年6月,在六届二中全会上,阮啸仙当选为审计处,全面主持党的审计工作。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尽管阮啸仙在“白区”上海工作,未能参加会议,但因久负盛名,他仍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3年冬,根据党的安排,阮啸仙从上海回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心脏”地区瑞金。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阮啸仙出席大会,又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当选为审计委员会主任。
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组织法》,审计委员会是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一个重要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审核国家的年度收入与支出,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阮啸仙上任后,组织起草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以下简称《审计条例》)。
5
《审计条例》于1934年2月20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审查通过,由亲自签发颁布实施。《审计条例》是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标志着我党和苏区的审计工作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也为新中国的审计事业提供了法律基础。
《中国党历史(第一卷)上册》360页记载:各级苏维埃非常注意廉政建设。临时成立后,即将反腐肃贪作为一项重要的斗争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包括司法监督、党务监督、审计监督、监督、群众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
四、刘尔崧积极投身组建我党早期武装力量——工农团,成为工人运动领袖
在大时期,刘尔崧是我党较早认识到需要组建武装力量的领导干部之一。
1924年,广州商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工人运动,建立了商人自卫组织“商团军”。“商团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剧发展到10个团约4000人。他们装备精良、飞扬跋扈。领导工人运动的刘尔崧对商团和“商团军”已有警觉。
1924年6月,经报广东区委同意,刘尔崧主持广州工代会通过决议:组建广东“工团军”,以便同“商团军”作斗争,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年8月27日,广东“工团军”正式成立,成立初期有300多人,团长由广东区委委员、党员施卜担任。刘尔崧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他还邀请黄埔军校的老师帮助“工团军”开展军事训练,提高“工团军”的作战水平。“工团军”成为我党早期领导的武装力量之一。
6
1924年10月,“商团军”叛乱,企图广东。刘尔崧与“工团军”其他领导人商议后,与社会各界一道呼吁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孙中山亲任平定商团叛乱委员会会长,党员周恩来、阮啸仙、刘尔崧等参加委员会工作。同年10月15日凌晨,刘尔崧与施卜率领“工团军”,与孙中山警卫军、黄埔军校学生军以及驻广州的军一起,向“商团军”总部发起攻击,平定了“商团军”的叛乱。
1925年6月,英、法两国驻广州领事馆借机生事,规定中国人出入广州沙面要出示贴有本人照片的执照,其他各国人却可以自由出入。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挑衅,刘尔崧受党的委派,组织领导沙面工罢工,使帝国主义在沙面的商务陷于瘫痪。接着,刘尔崧又以广州工人代表会议的名义发出通电,呼吁全国人民声援沙面工人的反帝斗争。最终,英、法领事馆完全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条件,沙面工罢工取得了彻底胜利,鼓舞了广州工人和全省人民,震撼了全国,成为“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向高潮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35页记载:1925年6月2日,广州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声援“五卅运动”。6月中旬,广东区委派李森、刘尔崧、冯菊坡、施卜、林伟民、陈延年组成“党团”,到广州沙面发动工人罢工。6月21日,广州沙面洋务工人和广州市内各洋行工人宣布总罢工。
五、黄居仁为广东青年运动发展立下不朽功勋,成为青年运动先驱
7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黄居仁经常与“师兄”、广东党员代表阮啸仙、刘尔崧谈心,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步很快;同月,阮、刘介绍黄居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并成为该社的骨干。8月,黄居仁趁暑假返乡,积极宣传新学生社宗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组织成立了广东新学生社龙川铁场分社。11月,黄居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11日,当选为广州市第七区党部及其第三区分部(甲工)执行委员。
由于在广州青年运动中表现出色,1924年5月5日在团广州地委会议上,黄居仁当选广州地委候补执行委员;11月5日至12日,出席团广东区委代表会,当选团粤区委执行委员;13日在区执委会上,当选为团粤区委组织,从此成为领导各界青年运动的组织者。
1925年1月,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主义青年团,大会还根据团决议,作出取消团粤区委的决定,由广州地委代行粤区委职能,负责领导粤区青年运动。会上,黄居仁再次当选为组织。3月15日,经团广州地委决议,介绍黄居仁加入中国党,同时被介绍入党的还有杨石魂等三人。1924年至1925年间,黄居仁经常深入广州石井兵工厂、三元里郊区、沙河等地,以及圣心中学、省一中、省二中等学校开展团的工作。他还经常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到广东大学、黄埔军校的朝鲜、越南籍学生宿舍,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5年5月下旬,军阀杨希闵(滇军)和刘震寰(桂军)在广州发动军事叛乱,企图广东。黄居仁与周文雍、赖玉润等团地委骨干及时揭露杨希闵、刘震寰的反阴谋。同时,他根据
8
两广区委指示,发动团员、青年、工团军等协助周恩来率领的东征军平定了刘、杨叛乱,使广州转危为安。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黄居仁积极发动团员协助两广区委做好罢工工人的食宿等工作。7月5日,黄居仁任团广州地委。在此期间,他按照团广州地委决议,在广州大学附近的一间工会里主持开办团校,亲自授课,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团干部。当广东举行第二次东征和出师北伐时,黄居仁发动团员、青年踊跃参加军。
1926年,黄居仁负责主办团区委机关刊物——《少年先锋》,并发表了《列宁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告两广青年》、《一封给左派青年同志书》、《我们的失恋者》等专文。
1927年春,黄居仁任团两广区委兼两广区委青年委员;4月初,深入潮梅地区指导青年运动;5月下旬,任汕头;9月下旬,率工农军接应南昌入汕。9月30日,南昌撤出汕头,成立只有7天的“汕头委员会”随之解散,这一峥嵘岁月史称“潮汕七日红”。南昌走后,又占据了汕头。为做好善后事宜,作为当时的黄居仁留在汕头,继续主持工作,与敌人斗争。
1928年1月,任惠阳县委;5月,黄居仁从惠州调回广州工作,担任广东巡视员,从事恢复建立党团组织的工作;同年秋天,与夫人张雪英一起被国民广州卫戍司令部逮捕;11月,夫妻俩同时被杀害。
9
历史告诉我们,“东江三杰”是大时期我党、团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中国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河源英烈传》 《紫金英烈》 《龙川英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