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卷必修1第3章第1节水循环与水资源人教新课标版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训练卷必修1第3章第1节水循环与水资源人教新课标版

来源:99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水循环与水资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北京文综,8~9)读“非洲乍得湖流域图”,完成1~2题。

1.乍得湖流域

( )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 )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解析 第1题,从乍得湖流域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湖泊为内流湖,流域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判断出流域面积无变化;对比1963~2001年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可得出,湖

泊水位总体下降;该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草原;湖底东南低,西北高。 答案 1.D 2.B

(2012·皖南八校联考)读南极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A.②<⑤

( )

B.④>③

C.③<②

D.⑤>⑥

( )

4.关于环节⑥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的运动 B.地下水的运动

C.全球变暖时,环节⑥变强 D.南极考察最佳期间,环节⑥减弱

解析 第3题,①是水汽输送;②是海上降水;③是海上蒸发;④是陆上蒸发;⑤是陆上降水;⑥是陆上径流。各环节强弱关系正确的是⑤>⑥,D选项正确。第4题,⑥是陆上径流,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大。 答案 3.D 4.C

(2012·合肥模拟)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5~7题。

月 份 月平均气温(℃) 月平均降水量(mm) 月份 月平均气温(℃) 月平均降水量(mm) A.空间分布不均 C.蒸发微弱

1 -7.3 0.5 7 22.4 19.8 2 -2.5 0.6 8 21.0 28.5 3 5.3 2.5 9 15.9 17.0 4 11.7 6.0 10 9.4 9.0 5 16.7 13.0 11 1.6 1.6 6 20.5 11.0 12 -5.7 0.5 ( )

5.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B.季节分配不均 D.气候干旱

6.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 )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7.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A.出现地下水漏斗 C.土地盐碱化

B.土壤板结 D.绿洲面积扩大

( )

解析 第5题,从表中数据分析此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第6题,比较各选项,应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以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第7题,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5.B 6.B 7.C

(2012·三明模拟)读下表,回答8~9题。

中国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

项 目 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生产用水量(立方米/人·年) 农田灌溉用水量(立方米/亩·年) 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8. 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状况是 A.甲省(自治区)水资源短缺 B.乙省(自治区)水资源丰富 C.甲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D.乙省(自治区)生产用水量高 9.乙省(自治区)应该

( )

甲 70 540 446 570 乙 20 1 750 1 352 4 000 ( )

A.调整用水结构,增加生活用水 B.调整农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修建调水工程,补充甲地用水不足

解析 第8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乙地生产用水量达到1 750立方米/人·年,远远高于甲地,农田灌溉用水量乙地也远高于甲地。第9题,由甲、乙两省(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照表可知,乙地生产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大于甲地,乙地万元GDP用水量达4 000

立方米,可以看出乙地水的利用效率低,因而要节约用水,提高利用效率。 答案 8.D 9.C

(2012·扬州模拟)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 )

11.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B.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不能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的矿物质

D.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解析 第10题,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最主要的环节是④人类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第11题,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A项应为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项应为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C项水循环能够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中的矿物质。 答案 10.D 11.D

(2012·广州模拟)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 )

A.雨水

B.冰川

C.湖泊水

D.地下水

( )

13.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沙漠气候区

B.温带性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

解析 河流的径流量、蒸发量与气温呈正相关,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冰川融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温带性气候区。 答案 12.B 13.B

(2012·厦门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14~15题。

14.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 A.河流、湖泊

( )

B.河流、①代表的水体 D.湖泊、②代表的水体

( )

C.河流、②代表的水体

1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 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 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

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①②两层地下水补给 D.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

解析 第14题,河流水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水位的季节变化最大,承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则最小。第15题,相互接触的两个水体具有互相补给的关系,水位高的水体补给水位低的水体。A项图中潜水的水位高于湖泊水,湖泊水可以得到潜水的补给。C项因隔水层的阻挡,该河流得不到承压水的补给。D项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无法直接互补。 答案 14.C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比较表。

地 区 总人口占世界(%) GDP占世界(%) 水资源总量(km2) 水资源年开采量(km3) 水资源年人均开采量(m3) 生活 水资源利用结构(%) 工业 农业 材料二 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

北美洲 7.9 27.3 6 443.7 608.44 1 451 9 42 49 南美洲 5.6 9.3 9 526.0 106.21 332 18 23 59

(1)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水资源开发率北美洲比南美洲________。 (2)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水平的差异。

(3)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重要举措,其中的“南”指 ________流域,“北”指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京杭大运河是“南水北调”的重要通道之一,读下图,简述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流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析 本题侧重对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运用知识和描述地理事物能力的考查。由材料一表中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南北美洲水资源利用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由

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多,北方地区普遍少,这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举措。

答案 (1)少 高(2)南美洲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水资源年开采量小,且主要用于农业用水;北美洲经济发达,水资源开采量大,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大。(3)南多北少;黄淮海流域缺水严重(4)长江 西北 华北(5)京杭大运河北京至长江段地势中间高,两边低,使南水北调工程量加大,黄河以南段需动力提水。

17.下图示意某中纬度半湿润地区,A是乙地从B河引水的中继水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由A水库至乙地修建引水渠后,丙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产业发展方针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现有水源(包括从B河引水)不能满足其今后发展的需要,试列举可能的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在丙地产业选择上,既要注意保护水源质量,防止水污染,又要一定程度内保持或增加总水量。第(2)题,满足乙地水源供给,一要开源;二要节流。如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

答案 (1)严格所有对水源有污染的生产活动(必须关停也不能新建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并严格控制农业污染及其他污染)(2)节约用水;革新技术,提高废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其他区域寻找水源,)进行跨流域调水;(研发新技术,)加大海水淡化(量);收集雨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