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99网
第45卷第4期 2015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1.45 No.4 Ju1.2o15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 的合成与表征 陈永超 ,蒲晓辉 ,宗兰兰。,李晓花 ,杨强 ,刘彤 , 吴雪记 ,袁琦 ,白锋 (1.河南大学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2.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利用L一天冬氨酸和苯甲醇反应,合成L一天冬氨酸苄酯(BLA),再与三聚光气反应制备N一羧基一L一天冬氨 酸一苄酯一环内酸酐(BLA—NCA).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PEG-NH )为引发剂,引发NCA开环聚合,合成了不同分 子量的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红外、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共聚物结构及理 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磁、红外图谱证明合成所得聚合物均为嵌段结构,调整MPEG—NH 与NCA的投 料比合成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与l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嵌段共聚物,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对药 物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NCA;BLA NC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 中图分类号:06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4978(2015)04~041O—O7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of Poly(ethylene glyco1)一Poly(J8}一benzyl—L-aspartic) CHEN Yongchao ,PU Xiaohui ’ ,ZONG I anlan ,LI Xiaohua ,YANG Qiang , LIU Tong ,WU Xueji ,YUAN Qi ,BAI Feng (1.Pharmaceutical College,Henan University,Ka ng 475004,China; 2.The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Functional Meterials.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fl_Benzyl L—aspartic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L—aspartic and benzyl alcoho1.N—carboxy-lf—benzyl— L—aspartic anhydride(BLA NCA)was synthesized from口benzyl—L—aspartic and triphosgene.Amine~terminated poly(ethylene glyco1)monomethyl ether(MPEG-NH 2)was used as initiator,i‘ni—tiati’ng NCA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tO produce poly(ethylene glyco1)monomethyl ether poly(lf—benzyl L aspartic)(PEG PBLA)diblock c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polymers were attested by means of H NMR,IR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proved that the resulting polymers had a kind of synthetic block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NMR and IR spectra,and the adj ustment of the feed ratio between MPEG—NH 2 and NCA brought three different block eopolymer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The result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stabilizing effect of the drug polymer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Key words:NCA:BLA—NCA;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CMC 聚天冬氨酸是天冬氨酸的环内酸酐开环聚合的产物,是一类具有低毒、生物相容性好、容易被机体吸收 和代谢等优点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因此在药物控释Ⅲ、组织工程 。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聚乙二醇(PEG) 收稿日期:2015-03—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4826);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350092;14A350003; 14B350012) 作者简介:陈永超(1989一),男,硕士,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应用・E mail:982209315@qq.corn *通信作者,E mail:pgh425@163.COrn 陈永超,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 411 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优良的血液相容性__3]、极好的亲水性,被广泛应用在药学和生物医用材料中[4].本文 合成的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不仅兼具两者的优点,还具有亲疏水微相分离结构,因此将其 用于缓释控释药物载体和可降解生物医用材料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天冬氨酸类共聚物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NCA(N—carboxyanhydride)法,另一种l_5 是先 由天冬氨酸热缩聚合成聚琥珀酰亚胺(PSI),再将PSI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并将得到的聚天冬氨酸盐分离与 纯化.该反应多在有酸性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为160~260℃,相对分子质量多分布于1 000~ 4 500.第三种方法是以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马来酸、富马酸为原料齐聚或共聚生成聚琥珀酰亚胺.马 来酸酐、马来酸、富马酸及其衍生物与能释放出NH。的含氮化合物,在70~170℃及50~300 kPa条件下, 反应生成马来酸铵盐和天冬氨酸及其盐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再在常压或减压(1.33 kPa)及酸性催化剂存在下 于140~3O0℃热聚制得聚琥珀酰亚胺,反应过程中需通人N .后两种方法在反应过程中均需要较高的温 度,反应条件苛刻,步骤繁多且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小.NCA法制备天冬氨酸类共聚物的技术已经比较 成熟,反应速度很快,合成周期短.得到了大量不同分子量不同组分的天冬氨酸类共聚物,而且实验操作简 便、过程安全、产物处理方便,因此本实验采用第一种方法制备天冬氨酸类共聚物. 本文采用NCA法合成了聚天冬氨酸苄酯一PEG共聚物,并在文献的基础上对苄酯合成中催化剂的种类 和重结晶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产率,并且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而降低成本.在制备 NCA时还考察了微量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水分的含量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最后作者 通过调整投料比合成了不同链长的聚合物,考察了聚合物的链长对聚合物CMC的影响,为后续缓控释载药 系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实验部分 1.1试剂和仪器 L一天冬氨酸(生化试剂,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聚光气(化学纯,上海睿腾化工有限公司);透析 袋(上海绿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苯甲醇;浓盐酸;无水乙醇;三乙胺;四氢呋喃(金属钠回流干燥);石油醚 (金属钠回流干燥);正己烷(氢化钙回流干燥);二氯甲烷(氢化钙回流干燥);无水乙醚;甲氧基聚乙二醇胺 (MPEG—NH )等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AVATAR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AVANCE 400核磁共振谱仪(瑞士);DAMN EOS凝 胶渗透色谱(美国);F 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 1.2 L一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 称取21.6 g(0.16 too1)L一天冬氨酸于250 mI 三口瓶中,加入120 mL苯甲醇.反应温度设定为65℃,当 温度达到65℃时逐滴滴加浓盐酸15 mI ,滴加完毕后将反应温度调为70。C.待反应3 h后旋蒸除水1 h,旋 蒸温度65℃,旋蒸结束后补加7.5 mL浓盐酸继续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用冰水浴冷却反应液,加入400 mL 无水乙醇,再用三乙胺调pH至6,析出白色沉淀,并用大量乙醇、丙酮洗涤,得粗品.将粗品于40℃下干燥, 粗品用70℃热水重结晶,得白色固体BI A 19.9 g(0.09 mo1),产率55 . 1.3 L-天冬氨酸苄酯-NCA的制备 称取BLA 4.46 g(20 mmo1)加入到100 mI 三颈瓶中,通人N 5 min后加入60 mL无水四氢呋哺,升温 至4o℃后加入2.97 g(10 mmo1)三聚光气,保持N 环境.反应停止后向反应液中缓慢加人五倍量的无水石 油醚,~2O℃放置过夜,过滤得白色针状结晶,40℃真空干燥24 h得粗品.粗品经四氢呋喃/正己烷(1:3, / )重结晶并真空干燥得产物4.O3 g(16 mmo1),产率81 . 1.4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将BI A-NCA,MPEG—NH 加入反应瓶,然后加入适量无水二氯甲烷(NCA单体的二氯甲烷质量分数为 5 ),I 一天冬氨酸苄酯一NCA单体与引发剂MPEG—NH 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10/1、25/1、50/1.在室温、 N。保护、低速搅拌下反应72 h.然后将反应液倒入过量的无水乙醚中沉淀,一2O℃放置过夜,过滤,用无水 乙醚洗涤,4o℃真空干燥得粗品.粗品经二氯甲烷/无水乙醚重结晶得浅黄色至白色蜡状固体,产率85 . 1.5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称量20 mg的聚合物1、2、3(L-天冬氨酸苄酯-NCA单体与引发剂MPEG—NH: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 412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5卷第4期 10/1、25/1、50/1)分别置于100 mI 茄形瓶中,瓶中各加40 mL DMF,并在高速搅拌下缓慢加入10 mI 蒸馏 水,然后取10 mI 溶液放人透析袋(透析袋截留量2 KD),在1 L烧杯中透析48 h,透析液为蒸馏水,透析过 程中每隔4 h更换一次蒸馏水每次更换量为1 L.透析完成后聚合物溶液以3 000 r/rain离心30 rain,并用 0.45 m的滤膜过滤得到略带蓝色乳光的胶束溶液,将其用蒸馏水稀释成不同浓度,分别加人到盛有预先配 好的芘一丙酮溶液的棕色瓶中(芘的最终浓度6×10_。mol/L),超声15 min并在37℃下恒温振荡器中孵育 24 h.测得聚合物1、2、3的CMC分别是3.36×10~、5.61×10 和1.29×10一mol/L. 1.6仪器表征 采用KBr压片法,用AVATAR36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红外光谱;用AVANCE 400核磁共 振谱仪测定各样品的氢谱,溶剂为CDC1。或DMSO,内标为TMS,温度25℃;用F 7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 定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芘作荧光探针.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构表征 2.1.1 L一天冬氨酸苄酯的红外光谱 如图1所示:苄酯中伯胺基的吸收峰出现的波数在3 449 cm 处;当波数在3 250~2 250 cm 时,代表 的是氨基酸的内盐;苄酯中羰基的吸收峰出现在波数为1 736 cm 处;苯环上碳骨架的吸收峰分别在1 656, 1 625和1 599 crn 处.由此,可初步判断所得产物为BLA. 图1 BLA的红外谱图 Fig.1 The IR spectra of BLA 2.1.2 I 一天冬氨酸苄酯一NCA的表征 如图2所示:NCA中一NH一的吸收峰出现在3 309 cm 处;一CH~的吸收峰出现在2 973 cm 处;酐 键中的羰基吸收峰在1 863 cm 处(文献值l 864 cm )E6];酰胺键中羰基的吸收峰出现在1 786 cm 处(文 献值1 787 cm ) ;酯键中羰基吸收峰出现在1 727 cm 处(文献值1 723 crn )E63.由此,可初步判断所得 产物为BLA—NCA. 如图3所示:氨基上H原子的吸收峰在8.98处(a)(文献值8.99)[7 ;7.36(e)附近的峰代表苯环上的H原 子;苄酯上H原子的吸收峰出现在5.13(d)处(文献值5.1~5.2)l8j;4.69(b)处(文献值4.71)E73的峰代表次甲 基H原子;2.91和3.06(c)处的对称二重峰代表亚甲基H原子.根据图2、3可以判断产物即为BI A—NCA. 2.1.3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嵌段共聚物的表征 图4中B、C、D分别是聚合物(L一天冬氨酸苄酯NCA单体与引发剂MPEG—N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O/ 1、25/1、5o/1)的红外谱图.1 113(c—O—c伸缩振动)和2 878 cm (c—H伸缩振动)处为两个强的PEG 陈永超,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一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 4l3 图2 BLA—NCA的红外谱图 Fig.2 The IR spectra of BLA—NCA 图8 BLA-NCA的 H—NMR Fig.3 The H NMR spectrum of BLA NCA in DMSO 特征峰,表明共聚物中存在PEG链段;在1 659 ClTI 处的吸收峰为共聚物中酰胺段的u : 吸收峰(酰胺I 带),1 554 cm 处为酰胺Ⅱ带的吸收峰,是N—H弯曲振动( 一 )和C—N伸缩振动的组合吸收;1 740 cm 为酯键中羰基吸收峰;而NCA分子中两个羰基在1 863和1 786 cm 处的吸收峰消失,由此,可初步判 断共聚物已经生成. 聚合物的 H—NMR图如图5所示:3.38(a),3.64(b)处的吸收峰分别代表引发剂MPEG—NH 中甲氧基 H原子和亚甲基H原子的化学位移;8.86(c)处宽的吸收峰是酰胺段中NH质子的特征化学位移;4.28(d) 处的吸收峰代表PBLA链段中次甲基H原子的化学位移;2.68,2.88(e)处的对称吸收峰代表亚甲基H原子 的化学位移;5.13(f)附近的吸收峰代表苄基中亚甲基H原子的化学位移;7.26(h)附近的吸收峰代表苯环上 H原子的化学位移.图5表明产物中确实存在PEG和PBI A链段,最终判断共聚物已经生成.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样品在373 nm( )和384 nm( 。)的激发光强度,以373和384 nm处的激发 光强度的比值( 。/i )对PEG—PBLA溶液浓度的对数值作图,曲线拐点处的胶束溶液浓度即为PEG—PBLA 414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5卷第4期 ( H 。_(cH —cH2。} 。H cH H_} ——i::j :: / HCH 4 000 3 500 3 000 2 500 2 000 1 500 1 000 500 Wavenumber/cm‘ 图4 PEG-PBLA的红外谱图 Fig.4 The IR spectra of PEG—PBLA 图5 PEG PBLA的 H—NMR Fig.5 The H NMR spectrum of PEG—PBLA in CDC1。 的临界胶束浓度.图6为聚合物3(BI A—NCA单体与引发剂MPEG—NH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0/1所制备的 胶束)的激发光强度比值与PEG—PBLA的浓度对数值的关系图,由此图计算出聚合物3的临界胶束浓度为 1.29×10一mol/L.利用此法计算出聚合物1、2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3.36×1O 和5.61×10~mol/I . 2.2讨论 2.2.1 酯化反应 以I 一天冬氨酸为原料,苯甲醇为反应溶剂,浓盐酸为催化剂,制备BI A是一个简单的酯化反应(图7). 作者还参考文献_g]方法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经过多次实验发现,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时得到的产物均 有发黑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导致产物被碳化而发黑.后来将催化剂更换为浓盐 酸后,所得到的产物没有发黑现象.而且浓硫酸使用时操作危险性大于浓盐酸,因此更换催化剂后可以提高 安全性,并避免了因使用浓硫酸而导致产物的碳化.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COOH的活性大于a—COOH,温 度低于70℃时a—COoH基本不反应,温度超过7O℃时a—COOH也会酯化,使后面的环化反应难以进行. 陈永超,等: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苄酯的合成与表征 415 一= r O O O O O O -4.0 -3.5 -3.0 -2.5 —2.0 一1.5 —1.0 l 图6 PEG—PBLA共聚物的临界胶束浓度 Fig.6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polymer of PEG—PBLA 若反应温度过低,则反应时间延长,导致 一COOH反应不充分,造成产率过低.因此将反应温度控制在7O℃ 较为适宜.在苄酯重结晶时采用高温溶解低温析出的方法,理论上温度越低析出结晶越多,即产率越高,而 水在低于0℃时会结冰而了结晶的分离,所以影响了重结晶温度的进一步降低.通过实验发现无水乙 醇可以降低水的冰点,向溶解后的苄酯中添加适量无水乙醇使混合液的冰点在一20℃,结果发现在0℃、 20℃时重结晶产率分别为40 和60 ,由此可知在重结晶操作中添加无水乙醇降低水冰点的方法可以 显著提高酯化反应的产率. 2.2.2 I 一天冬氨酸苄酯一NCA 合成NCA的传统方法是将光气和氨基酸反应,光气具有剧毒,对人体危害性极大口 .双光气——氯甲 酸三氯甲酯(ClCOOCCl。)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室温下不易分解,高温下分解缓 慢,可利用C1COOCC1。合成NCA,但是其状态为液体,不易于运输、贮藏,且其本身具有高毒性.三聚光气 (BTC)——二(三氯甲基)碳酸酯(C1。COCOOCC1。),为固体结晶,状态稳定,毒性小,便于贮藏,使用过程中 安全系数高,光气化反应在较低温度下也可以实现,因此本实验采用三聚光气法制备BLA—NCA(图7).制 备的NCA在空气中遇水分和CO z很容易发生开环聚合而导致变质,所以在制备的过程中一定确保整个过 程无水无氧操作,反应原料I 一天冬氨酸苄酯和三聚光气在使用前除尽其微量水分,所使用的溶剂四氢呋喃、 石油醚、正己烷等先用金属钠或氢化钙除水蒸馏,并新鲜处理使用,在反应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N 防止空气 中的水分、o 及CO 气体进入.在对比试验中使用了没有去除微量水分的苄酯,其他所用试剂(均除水)及反 应条件完全一样,没有除水的对照苄酯组反应液一直处于浑浊状态而实验组反应液在反应45 rain后变澄 清.由此得出影响NCA合成的关键因素在于反应体系中水分的排除情况. a H OH …一 一H 2NH , II l o o 。 Ⅻ 2 下 2一~ 416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5卷第4期 o R MPEG.NH:+ MPEG—NH—C———CH—5 A l I1 NHCOoH 2 O RIMPEG.NH_cII—cH—NH2 N牡置一N H R:——CH2CH2COOCH 图8聚合物合成机理 Fig.8 The synthetic mechanism of polymer 2.2.4 聚合物胶柬的CMC 常用荧光探针法研究胶束微环境的性质.芘是一种常见的介质微极性荧光探针,室温下芘的单体荧光 发射谱能反映基态振动能级的精细变化,其中会出现五个特征振动带,其第三谱带强度( 。)与第一谱带强度 ( )之比与所处环境的极性相关, 。/ 值越大,对应的极性越小,因此,可用 。/ 值表征芘所处介质微环 境的改变.实验中发现,随着疏水嵌段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相应的CMC减小.可推测疏水链增长有利于 胶束的形成. 3 结论 调整MPEG—NH 与NCA的投料比得到了链长不同的嵌段共聚物,随着共聚物亲水链段与疏水链段比 例不同得到的聚合物胶束浓度也发生变化,结果表明疏水性链段聚天冬氨酸苄酯链越长聚合物的CMC越 小.这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性质的共聚物对药物纳米粒子的稳定作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Yokoyama M,Satoh A,Sakurai Y,et a1.Incorporation of water—insoluble anticancer drug into polymeric micelles and con- trol of their particle size[J ̄.J Control Release,1998,55:219—229. E23 Kataoka K,Matsumoto T,Yokoyama M,et a1.Doxorubicin—loaded poly(ethylene glyco1)一poly(lf—benzyl—L—aspartate)CO polymer micelles:their pharmaceu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signiifcance[J].J Control Release,2000,64:143—153. E3]姜勇,丁恩勇,黎国康.聚乙二醇一二醋酸纤维素相变材料的组成与储能性能间的关系EJ].高分子学报,2000(6):681—687. [4]张勇,张爱英,冯增国,等.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醚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不同硬段长度对材料性能的 影响EJ3.高分子学报,2002(2):167—172. [5]方莉,谭天伟.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其应用[J].化工进展,2001(3):24~28. [6]Blaz B,Ema Z,Mariusz G,et a1.Homo and block copolymers of poly(b-benzyl—L—aspartate)S and poly(g—benzyl L—gluta mate)S of different architectures macromol[J].Chem Phys,2011,2I2:550—562. [73 Pu Y J,Zhang L G,Zheng H,et a1.Drug release of pH—sensitive poly(L aspartate)一b—poly(ethylene glyco1)micelles with POSS coresEJ].Polym Chem,2014,5:463—470. [8]Silva M,Lara A S,Leite C Q F,et a1.Potential tuberculostatic agents:micelle—forming copotymer poly(ethylene glyco1)一 poly(aspartic acid)prodrug with isoniazid[J].Arch Pharm Med Chem,2001,334:189~193. E9]姚凯,王庭慰.I 一谷氨酸苄酯一NCA与 丙氨酸一NCA共聚物的合成研究EJ3.合成纤维工业,2006,29(1):24~27. [1O]张华,濮发祥,翁意意.a嘻 基酸一N一羧基内酸酐(NCAs)合成工艺研究进展EJ}.医药化工,2011,42(9):8—10. 责任编辑:张敬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