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回归生活的德育

回归生活的德育

来源:99网
一、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回归生活的德育,就是使德育回到对普通个体日常生活伦理世界的关注,增进对生活的理解,引导个体过有意义的生活,引导个体在对可能生活的追求中提升个体生存的德性品质。内涵二,乃是针对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方法,力求回到生活情景之中,在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之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德育中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体”。这要求在德育中,以学生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人格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标准、围绕学生的生存和人格发展开展工作、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和指导。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客观存在,让德育的展开过程成为学生个体完美充盈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由生活构成的德育情景之中,能积极自主地思考、发现、探索、理解和领悟。在自我生活世界与生活经验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发现世界、陶冶情操、锻炼人生智慧。

三、创设德育情境 1、真实的情境

学生个体自我生成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生活是“生活德育”;直接的、天真的、无痕情境,没有刻意的创设,学生主体不会觉察自己是在受教育,只是在习以为常的情境中享受着真善美的浸染。德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 2、模拟的情境

让学生创设有着更多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的空间和更多的价值旨趣和精微义理。让学生在主题活动、辩论、角色扮演等模拟的情景中担当一定的角色。 四、体验感悟生活

德育回归生活就是要让德育关注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伦理世界,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引导他们过有意义的生活,在追求生活中提升自身生存的德性品质;建构开放的、与当代学生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合的价值目标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理解、创造性接受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知识的学习和自觉提高自我品德修养的实践中去。

五、构建生活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他“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教学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评论者、模仿者,而更应该对自己正在进行的

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发现学生生活中值得关注的,急需解决的一些焦点问题,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确定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沟通点,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进行道德的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建立一种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财富。”学校德育回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学生特殊的生活世界里,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德育方法贴近生活,德育途径通向生活,德育主体走进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