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7期
舖備链发展的纖势及我国的鋪之策
荫程健王奎倩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与重构,这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全球经 贸治理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稳定都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中,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分工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精细 化,服务经济及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并逐步的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制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参与 者,但是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融入全球价值链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和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当 中,国家要进行相应顶层设计,利用多双边平台不断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推进“一带一 路” “亚投行”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国际规则;应对策略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 不断加深以及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 (Globle Value Chain,GVC)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以及重要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能否在参与 全球化的过程获益,已经日益取决于自身能否深入的参与 到全球价值链当中,能否在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当中具备 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与全球价值链相 关的贸易带来了收入的翻倍增长。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的一个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变化与重 构,这对于全球的贸易、投资、甚至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非 常大的影响。
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 度和深度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并且从中获取了巨大的 收益,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但是从总体 上来看,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仍相对较多地集中于全球价 值链的中低端,是从第一要素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来 发展经济,与发达国家占据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相比,还存 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 经济增长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迫切需要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契机,向价值链高 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加快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二、全球价值链的变化
1.全球价值链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在全球价值链 的链条当中,发达国家以公司为主体,凭借在技术、管 理等方面的优势,牢牢掌握住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在全球 价值链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着非常强的话语权和影响 力,获取的价值增值也会更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 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研发、技术创新、营销、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环节,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力成本较低于是会更多的从事制造、装 配等环节,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随着国际分工体系 的重新布局,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
重视科技的发展,设计研发也逐步趋向全球化,新兴经济体 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越发的重要,正在不断的朝着 价值链的上游进取,从而打破了全球价值链原有的国际格 局,全球价值链逐步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新态势。
当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也 越来越高,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重 要。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提升自
身的生产能力,实现产业的升级。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 的参与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 加工制造环节,而是在产品的设计研发、营销等环节也在逐 步的提升参与程度。新兴经济体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公 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打破 了发达国家对于价值链高端垄断的局面,在价值链中获取 了更大的份额。
2. 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随着经 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价值链各 环节的可分解性的程度越来越高,产业价值链在全球不断 延伸、分解,基于价值链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越来越 多的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参与者,使得价 值链的链条变粗变长,全球价值链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的 发展趋势,价值链中增值的环节也越来越多。同时,更加专 业的技术、知识和全球价值链治理能力成为一个企业确立 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这与传统的注重资源禀赋优势的理 念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价值链的分解和配置方式将是多样 化的,既可以在企业内部分工中完成,也可以通过外包的形 式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具备整合价值链能力的企业将通 过分工和外包等形式,掌握资源配置和业务分解的主动权, 并在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 服务经济及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重 要。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使得产业深度分工和加速融合的 趋势更加明显,服务经济和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战 略地位日益突出。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是确保全球价值链顺 畅运行的“润滑剂”。服务活动不仅可以为各环节提供空间
-112-
■2017年第7期■现代管理科学■管理创新
和交易上的联系,起到整合和协调的作用,同时也是创造价 值的重要部分,服务要素已成为决定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 的关键要素。相关的研究表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国家经济总量的80%、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48%, 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的60%、制造业出口增加值的1/3以 上,均来自服务业。近年来,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物联 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丰富了服务贸 易的提供手段,使服务的可贸易性不断增强。随着经济全球 化进入到服务全球化的新阶段,服务贸易在规模上最终有 可能会超过货物贸易,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环 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未来,围绕服务的贸易和经济 也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4.全球价值链正在逐步推动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 的制定。近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其带 来的全球新的分工模式,必然会导致对全球贸易规则和制 度产生了新的诉求。发达国家的公司正处于全球价值 链分工的主导地位,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希望在未来的贸 易规则重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其核心地位;而来自新 兴经济体的公司自然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来改变其原来 处在底端的地位,那么贸易的竞争就会演变成为以价值链 竞争为基础的“规则竞争”。价值链驱动下的贸易和投资全 球自由化,会推动经济规则从“边境”规则向“境内”规则拓 展,那么相应的,在取向上也就表现为从低标准向高标 准看齐。未来一段时期内,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会出现重大的 调整和转变,很多不适应价值链分工的规则会逐步的被取 缔,需要重新定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全球 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会对包括法制化水平、制度质量、知识 产权保护、生产要素市场、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竞争中立、 商业环境的公正透明等内容在内的一国国内经济和市 场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同样也面临 调整和重构。在未来,面对多国海关、跨境物流、跨境支付、 跨境数据、信用体系的保障和规范问题,会出现更多的多变 框架和国家规则来解决。这将促进国际新贸易规贝_秩序 的形成。中国等后发国家将有机会参与新一轮国际规则的 谈判和制定,围绕话语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只有适应全球 价值链分工的发展趋势的贸易投资规则,才能最终获得强 大的生命力。
三、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分析
1.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 二十年多年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着全球价值链的生产 和贸易,我国的地位相对较低。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促 使自身迅速融入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具体表现在院
一是贸易和国际投资速度高速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5年我国实 际利用外资1 356亿美元,是2001年的近3倍。对外投资 规模也逐年扩大,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 456.7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的 总量已经超过了吸引外资的总量。大规模的“走出去”与高
质量的“引进来”双向发展,这表明我国的企业正在从被动 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动打造全球价值链。
二是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方式发生了转变。近年来
全国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2006年全国加工贸易比重为 65%,到2015年已经下降到31%; —般贸易出口除了受到 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有所下降以外,总体保持增长, 2011年首次超过加工贸易,成为拉动出口主要力量。2016 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比一般贸易 低22个百分点。
三是我国在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较 大的成就。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加入WTO以外,还 实行了双边区域贸易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的战略,以开放 促进改革。实行自贸区战略,实行自主、单边的制度改革方式。
2.
我国在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主要依靠的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 较优势,虽然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整体产业发展 的水平并不是很高,导致中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的整体控 制和治理能力偏弱,在国际分工当中处于中低端的环节,即 仍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和底部,很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相 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 的提升。此外,部分产业由于长期对国夕卜技术的依赖导致受 制于人,无法有效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以及全球价值链体 系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研究表明,我国出口中的增加值 远远低于出口总值,所获取的收益也远远的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部分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制造并出口的大量电子 产品中,本国贡献的价值不超过出口总价值的3%。例如,在 iPod 299美元的零售价中中国只创造了 4美元的价 值增加,占其85美元成本的5%。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 数均为负,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我国在全球价值 链中所处的不利状况还体现在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增加值不 高方面。2015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为34. 7%,在加工贸易出口额中,仅有不到一半是源自本国的贸 易增加值创造,而在一些复杂度较高的行业,所占的比重更 低。
3.
我国融入全球价值链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土地价格的上涨,我国传统的资 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如今已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以TPP、 TTIP为代表的新一代边境后贸易投资规则,试图将发达国 家的国内规则向外延伸。这些内部外部的因素虽然不会导 致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边缘化,但在一定程度上也 加大了我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难度。这些因素都给我国 融入全球价值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挑战背后也蕴藏 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 内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新的超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 势逐步的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第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 的经济体,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二,经济增长的速 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虽然劳动成本上升但是同时人力资
-113-
■管理创新■现代管理科学
3.
■2017年第7期
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投资质量。积极的
本也在增加。同时,全球价值链仍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 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价值链将进入到新一轮的调整 期,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面对巨大
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参与全球价值链的 方式,而要在一些产业领域内建立起竞争优势,占据主导地 位,逐步构建起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四、我国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要想促进我国能够深入的融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 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资源的整合,同时, 要把企业“走出去”与价值链“走出去”结合起来。第一,要推 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科技园等园区的建设,构建集群式“走 出去”平台;第二,进一步开展对\"走出去\"企业的培训,尤其 是与价值链和产业链相关的培训,增强企业在这方面的认 识与把握,只有在充分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 提高企业设计和管控价值链与产业链的水平,从而增强企 我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全球价值的重构当中,并且努力 的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从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 以及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现状来看,应该努力实现全 面的开放,并积极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从中短期来看, 我国应该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型的经济新格局、新体 系,重新调整和适应全球价值链体系下的新的国际经贸 规则曰从长期来看,我国应该努力构建以自身为主导的全 球价值链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和 话语权。
1.
国家层面要进行相应顶层设计。我国正处于经济 结构调整非常关键的时期,加强全球价值链及全球治理 体系研究,客观、准确分析判断全球治理发展态势,按照 全球价值链的走势来指导经济结构的调整应该成为我国
每个地区、每个企业所遵循的策略。在未来,我国应该一 方面积极参与多边活动,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全方位合 作,深化利益融合,通过参与进而主导全球价值链治理, 不断提升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此外,要利用全 球价值链重塑的机会使我国经济结构积极调整,加大对 价值链高端行业发展的引导,采取更开放的、营 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更合理的税收,这些均需
要国家相关顶层设计。
2. 利用多双边平台不断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权。当前,WTO多边贸易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 贸易规则体系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重构期。贸易规则重 构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 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内部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局势下,我国 要积极应对,积极发展,去适应规则、引领规则,争取在规
则重构中占据领先地位。第一,要充分利用二十国集团、 “金砖国家”、自由贸易区等多双边或区域平台,结合全球 价值链进展以及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实践,研究提出符合 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利益的全球价值链的新规则;第二,要 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积极参与国 际贸易统计规则的制定,不断完善我国贸易增加值核算 体系,以有效的弥补传统的贸易统计体系的缺陷;第三, 要各地结合实际,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参与全球价值链合 作规则的探索。第四,要以全球价值链治理为契机,以企 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强与各类国际标准组织、公 司、非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的参与到国际规则和 国际标准的制定当中来,同时,推动“中国标准”和“中国 规则”走出国门。
-114-
业境外投资和经营的能力。
4.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平台的 建设,逐步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加快推进“一 带一路”、“亚投行”等重大战略平台的机制建设和业务扩 展,加大国内财政和金融支持的力度,引导和培育“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推动国内产业的对外转移,尤其是我国的高端的装备制 造业、轨道交通、高铁等行业“走出去”,加大对沿线国家的
投资,从产品输出逐步的向技术、产品、标准、资本、服务输
出转变,构建自己主导的国际生产经营网络,带动中国全球
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发展属于自己的价值链,从参与全 球价值链到逐步形成中国主导的区域性价值链,并向全球 价值链升级发展,逐步的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性的生 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中美.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新平衡与关键命题J].
国际经贸探索,2012,(6): 105-114.[2] 全毅.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
J].经济学家,2015,(1) 94-104.
[3] 刘志彪.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全球创新链:新常态下中国 产业发展新动力J].学术月刊,2015,(2): 5-14.
[4] 袁平红.全球价值链变化及中国应对策略J].贵州省 党校学报,
2016,(5): 35-41.[5] 王岚.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 影响[J].统计研究,2014,(5): 17-23.
[6] 白光裕,庄芮.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一
中国的视角[J].国际贸易,2015,(6): 16-20.[7] 付丽.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及影响J].国际经济 合作,2013,(3): 11-16.[8] 沈丹阳,彭敬.全球价值链发展新趋势下推进中国全球 价值链研究的若干思考[J].全球化,2014,(12):
1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的转型升 级战略及其竞争优势研究”项目号:71332007)。作者简介:程健(1983-),男,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对外经 贸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 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王奎倩(19-),女,汉 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出口信用 保险公司国别风险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收稿日期院2017-05-19。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