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会写得有文采之句式灵活
作者:徐晓玲 黎婷婷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4年第33期
【技法梳理】
“句式灵活”指的是根据所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的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增强亮点,使文章富有文采。那么,写作时如何使文章句式灵活呢?
一、长短交错,整散结合
字数比较多,稍显长的句子为长句子,反之,则为短句子;字数相同或接近,句式比较工整的句子为整句,反之,则为散句。写作时如果注意长短句交错,整散句结合,就会使文章的语言灵动起来,行文富于变化,具有形式美。例如:
“杖汉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挟驼铃声,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冷衰草间。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汉使谋反事败,哀叹;苏武拒绝折节叛国,正气;单于面对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惊诧;苏武举起“汉节”,选择做高山雪莲圣洁的守望者,执着。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两组整句:“杖……奔走于……挟……游荡于……”“……哀叹……正气……惊诧……执着”再现当年历史,表达自己的爱憎,这远比叙述历史故事生动。作者又用散句高度概括苏武的功绩,衔接两组整句,这种整散结合的变化造成抑扬顿挫的效果,读起来给人波澜壮阔的感觉;第二组整句中,长短交错,短句短到一个词,于停顿处给人一种节奏感和音韵美。
二、巧用问句,增强语气
问句或有疑而问,称之为“疑问句”;或虽问不答,称之为“反问句”;或自问自答,称之为“设问句”。如能巧妙运用疑问、设问、反问三种句式,可以强化语气,突出中心,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说服力,进而引人深思。例如: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暖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绽放得更加鲜艳,使它们的芳香沁人心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将身躯回报给养育自己的大地。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傲雪挺立,用清香来回报人们……
大自然皆如此,何况人呢?
这段文字连续运用四个设问和一个反问,成段,用非常诗意的语言,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以设问的形式构成排比句,发人深思,表达作者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的深切理解。而紧接着的一个反问“大自然皆如此,何况人呢?”实则指出,我们人应该比大自然做得更好,引发人们的思考,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三、排比对偶,酣畅整齐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叫作“排比”。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叫作“对偶”。巧妙使用排比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巧妙运用对偶句可以使语段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例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写《春》时使用的是排比句,一气呵成地道出了春天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特点,极具抒情性。 【思考一下】
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意思与整个语境相吻合。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地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失去,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的获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面对落霞,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以“落霞”为题,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话,要求运用问句和对偶句。 答: 【例文展示】 对物质、精神的沉思 □杨逸飞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我们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时,我们心中是自豪,是满足,还是一种深深的空虚感?在物质生活丰富、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是否富足?(开头的一连串问句感情充沛,让人警醒,发人深思。)
看,我的新手机!看,我的新车!看,我的别墅!(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生活极力炫耀的场景。)这是现在的社会。也正因此,鲜少有人会说:看!这本书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有很多是不必追求的,有很多却又是应当保留的。生活中手机有70%的功能是无用的,汽车有70%的速度是跑不出来的,一栋别墅有70%的空间是多余的……而一本好书的妙处却是无穷的。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过度追求我们不必追求的事物。 我们需要把握的是那剩下的30%,30%足矣,多则浪费。不同的人需求不同,车手们需要高速的赛车;而普通的民众则只需要私家车,到达目的地……而那富足的精神世界却是我们万万不可丢失的。
听,风的律动!听,小鸟的低语!听,耳旁传来伟大的文人们留下的不朽篇章!(又一组排比句,这是在描摹人们追求美好而充盈的精神生活的场景。)这是理想的社会,这是一个令人放松的世界。
雨果曾在他的作品《我们都是瞎子》中这样说过:“吝啬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金钱,看不到财富;挥霍的人是瞎子,他只看到开端,看不到结局……”(引用名家的对偶句,写出没有追求、不懂节制的人的悲哀。)当代社会何尝不是雨果说的那样,我们过分追求眼前的物质生活而忘记了真正应当充实的是精神世界。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与此种社会现象是分不开的。月光族的挥霍,啃老族的,这种在古代罕见的“病例”在当代社会却一一暴露。
物质与文化本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现在物质在进步,文化却在流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人啊,应该充实心灵,做一个精神饱满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表面生活肥到流油而精神世界却瘦如枯骨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的高速发展本应带动文化的发展,可当下社会人民的精神却并不富足。幸运的是人们早已发现这个问题,人们对传统文化逐渐关注,对传统文化日益重视。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世界也被文化的水流不断滋润。
也许物质极其丰富而精神极度干涸的世界已经不再“流行”(长句)。我们的当代社会有着无限的可能,我们会改变,我们会创造(短句)——让我们的周围清风袅袅,好景频出,内心充实,精神富足。(长短句交错使用,使语言具有节奏上的美感。)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同时又做到了语言流畅,极具文采。不难发现,句式的灵活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时而运用反问,时而运用设问,时而运用对偶,时而运用排比,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说理论证充分,感情真挚,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