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 第 19 期总第 3 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8^ Economy
October 2017
No. 19 Total No. 3
惠餞ABC新^入館教f工作稼H
梁劲南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摘
要
:
阐述了入馆教育的意义,介绍了现今新生入馆教育遇到的问题和采用的主要方式,探索了
新生入馆教育的新模式以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入馆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新生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八 文章编号:1007—6921 (2017)19—0134—02每年大学新生都要通过一系列入学培训来适应 大学生活,对大学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也成为了高校
图书馆的常规工作。每所高校图书馆的馆情都不 同,所以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场所和工作流程,通过 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并学会 利用图书馆。
1 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1. 1 提高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热 点,集中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信息素养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个优秀的大学 生应该有获取和鉴别有用信息的素养,籍此来丰富 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图 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阵地,能否在大学阶段充分 利用好图书馆,决定了大学生自身形成世界观的知
和广 一生入馆 作 校 生的教育活动,覆盖面较广、形式多样并且效果深远,一
方面可以让新生重新认识图书馆,而不仅仅局限于 中学时代对图书馆的浅显认识,另一方面则可以通 过掌握信息检索的一些方法,根据个人知识需求,主 动从图书馆去检索并获得纸质图书或电子资源,通 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综
质一1- 2
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和地位
入馆教育是向大学新生展现图书馆整体形象的 重要方式。图书馆虽然只是学校的教辅部门,对于 许多大学新生来说,对图书馆的认识仅仅限于是个 借还书籍和自习的地方,但事实上高校图书馆的功 能远远不止如此。通过入馆教育的机会,可以向新 生们详细宣传图书馆的一系列功能和服务项目,通 过展示图书分类法排架规律,馆内的特色馆藏以及 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通过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 的操作示范,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树立起利用图 书馆的意愿,从而吸引新生走进图书馆。在建立对 图书馆的良好形象的基础上,达到遵守图书馆的秩 序,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劳动,配合图书馆业 务运营的效果一
1.3 改善图书馆的曰常管理工作
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有利于宣传图书馆的收稿日期:2017 —07 —18
•134
馆情,宣传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包括馆藏图书的数 量、各个楼层的图书排架等等,同时也通过公布图书 馆开放时间、借还图书的期限和规则、日常规章制度 等,让同学们做到有章可循,方便图书馆的日常管 理,也减少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特别是现在信 息手段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基本采用全开放式的借
阅形式,如果学生不了解图书馆规则,将会导致书籍 乱架、撕坏图书等现象发生,给书刊的正常流通和查 找馆藏资源带来诸多不便之处,也将大大增加了图 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所以通过面向所有新生的 入馆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一2
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
新生的入馆教育,可以安排在入学后的一个月 内进行。图书馆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通过分批次 组织各专业的新生到指定的多媒体教室,以课件以 及网页链接为工具的形式,以“走进大型图书馆”为 主题。讲座内容可以围绕图书馆角色、图书馆概况、 如何使用图书馆三大方面展开,通过图书检索方法、 借还书规则,电子资源使用等内容的讲解,目的是使 新生尽快学会使用图书馆一2.2 带领新生参观图书馆
在入馆教育讲座中,一方面以实地拍照的图片 展示,另一方面即场带领新生实地参观图书馆,熟悉 各楼层分布情况,以及各服务窗口包括电子阅览室、 采编部、借还处、自修室等等。此外,还应着重介绍 工具书库和特色馆藏库,现场展示图书检索自助系 统操作以及借阅一体机等的使用一2. 3 专题视频播放形式展示
可以采用电子屏、海报张贴形式宣扬图书馆形 象,制作专题视频放置在图书馆入口大厅向新生循 环播放,因为这种形式比较新颖生动,直观性和趣味 性比较强,易为学生所接受。内容可以通过分主题 导航,图文并茂地介绍图书馆的馆情概况,电子图书 期 使 等一3 改善新生入馆教育的具体对策与途径3. 1 新生入馆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会开展新生入馆教育 活动,也在千方百计地改变入馆教育的形式,但很多 时候都没有调动新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引发他们2. 1 通过讲座进行培训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
梁劲南•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探究利用图书馆的内在驱动力
2017年第19期
。究其原因,①入馆教育
3北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广入馆教育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也带来了图书馆日常 业务的信息化,数字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 馆是发展的趋势。加之现在大学新生都是9
后,他
们的阅读模式不再限于传统的纸质图书阅读,而更 喜欢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载体进行便捷的无 纸化阅读。所以要想入馆教育效果更明显,应该迎 合当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改变传统的 课堂讲解方式,融入先进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方法,以 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观看图书馆介绍视频,或 者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来推广入馆教育,使新 生能够不受地点,不受时间的随时了解图书馆 知识,从而将突击性的短期入馆教育变为不间断的 学习回顾过程。当然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花功夫去 准备、录制、剪辑有关介绍图书馆的视频资料用于一 体机电子设备,拍摄一些图书馆使用攻略和流程用 于微博、网页平台,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对图书馆的功
能究页5
通过在线考核、增设信息检索选修课程等形式 为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可以适当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围绕图书馆利用和大学生信息素养方 面展开,如在教务管理平台或新生培训平台,慕课课 程嵌入考试模块,学生在线进行答题、并即时评分, 列入学分管理成绩中。利用新生入馆教育的契机, 高校也应在新生课程中,增设信息检索与信息资源 共享方面的选修课程,让新生一开始就学会信息检 索的具体技巧,查找有效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方 法,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或者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乃 至提升自身信息素养都大有裨益。4
结束语入馆
是高校图
馆迎接大学 生的
巩固入馆教育效果
往往只是图书馆在单方面推动,其他部门配合度不 高,重视不足,加上新生在开学初阶段还要面临一系 列的入学教育活动,包括军训、专业教育等等教务方 面的必要安排,学习强度较大,导致了入馆教育培训 的时间和课室安排比较为难,只能抽空在短时间内 授课,互动时间少,即使是实地参观,因为场地有限, 新生人数众多,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图书馆布局,而 无法—不尽人意
进行信息检索方面的指导,教育效果往往
。②入馆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因为授课
时间有限,内容只能压缩限于借阅规则方面的解说, 相对枯燥,无法很好地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③入 馆教育多数是大讲座式的培训,无法达到因材施教 的效果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文化背景和人性
习俗往往差异很大,阅读习惯和兴趣点不尽相同,所 以笼统的入馆介绍,无法引起共鸣。加上有些同学 对入馆教育的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够认真,更令
果究3. 2
建立系统、正规的入馆教育培训课程入馆 径
是作
生
图
馆、 利
图
馆
的开端,也是新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寻求知识的途
。大学的学习模式有别于中学时代,需要主动去 充实专业知识,而大学图书馆也有别于中学图书馆,
的知识库,也跟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息息相关中
是提供给新生获取和利用一切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
。所
以必须要把入馆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新生培训体系
。通过学校决策层的协调和支持,纳入学时和学
。入馆教育培训
分要求,保障新生入馆教育的有序开展,而不仅仅只 是作为图书馆日常业务的额外讲座
课程还应加入对于个人品德、公共秩序和阅读习惯 的内容,引导新生通过阅读得到熏陶,遵守图书馆的 秩序,从而提升知识层次乃至个人修养的境界。3. 3 编制并发放使用图书馆的指南手册
讲座、课堂上以及到馆参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 能面面倶到,而且新生接受的信息量过大,容易忘记
规业务,也是帮助新生重新认识高校图书馆的重要 开端,更是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图书 馆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机,在工作中不断创新,通 过加入网络时代的新鲜元素来适应大学新生的阅读 方式,探索入馆教育培训的新模式,为他们尽快尽早 学会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2]
马小方.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 性[
科技信息,2008,第).
康恩婷.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第).上
[3]
:116〜118.
。所以除了在图书馆门口大 厅以及显眼处张贴宣传海报、规章制度之外,也很有 必要形成类似于《学生手册》的纸质说明材料,编制
相关的操作流程和规则
一本使用图书馆的指南手册,内容宜简明扼要,设计 小巧易于翻看,囊括图书馆规则、馆藏分布、借还操 作、图书分类法、电子资源介绍等等。既可以在进馆 后自行领取,也可以在入馆教育讲座后派发,让同学 们加深对图书馆的理解。(上接第133页)
索便捷,同类书按地名进行区分
排列,适宜同类书的地方文献按名称集中排架,有利 于按区域文化特色出版物的推荐、排检和管理,满足 读者从区域地方角度检索地方文献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
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M].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
刘美玲,曹旭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 地区表”运用刍议[J].龙岩师专学报,2003,
陈立红.《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国地 区表”的修订与使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济,2012,22 第)1 〜62.
[4] 孙怀亮.关于对《中图法》“中国地区表”修订 的构想[84 〜86.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10):
[5]
王瑞英.浅谈《中图法》第五版“中国地区表” 修订[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1,(186):62〜 65.
•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