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来源:99网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题分析

一、选择题

读“地球外表受热过程示意图〞,答复以下各题。 1. 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A B. B C. C D. D

2.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大气逆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辐射 3.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应选D。

2.据图可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应选C。

3.据图可知,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散射的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应选D。 4.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假设在该水库旁建一个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陆地和水域的热容量的差异,故白天,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高,故度假村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而水库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的风由水库吹向度假村,故③正确;而晚上,度假村的气温较水库低,故度假村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故近地面的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故④正确。

5.如以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 C. 风从北侧吹来 D. 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A 【解析】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主要考察了高空中的风,高空中的风根本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南半球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内航线上飞行,南半球高空,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可偏至平行于等压线,图中风向是自东向西,该飞机是顺风飞行。故答案选A。

以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答复以下小题。 6.图中③曲线表示

A.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B.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C.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D.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7.④曲线表示的太阳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第 1 页

A. 地势较高 B. 冰川面积大 C. 空气稀薄 D. 气候枯燥

8.对近地面气温上下影响最直接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D 7.B 8.B 【解析】

6.读图,结合纬度变化,图中曲线中 ①的数值最大,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A对。在副热带区域降水少,云层反射量少,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错。因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可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所以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错。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故而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最少,所以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D错。

7.④表示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南极地区为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而北极是北冰洋,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小。所以B正确。

8.对近地面气温上下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地面最终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②。所以此题B选项正确。

2021年10月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出现大雾。以下图为该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答复以下小题。 9.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 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 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 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假如甲天气系统向西北挪动,岛将可能出现 A. 持续大雾 B. 狂风暴雨 C. 晴空万里 D. 大风降温 11.图中

A. 风向普遍为偏南风 B.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C. 河流均处于丰水期 D. 包括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9.C10.B11.D 【解析】

9.根据图示,此时低压在海上,并不控制北京,北京附近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但北京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北,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区域的低压槽并不明显,也没有冷锋过境,据此选C。

10.甲天气系统属于强低压中心,而且系统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属于台风天气系统,假设其向西北挪动,岛将经历台风天气如狂风暴雨等,选B。

11.图中大部分地区位于低压的西部,风向普遍为偏北风;大部分位于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河流大部分已经完毕丰水期;区域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三种季风气候类型,选D。

12.以下图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水温7月9、10日的日变化状况。完成下题。 假设两日水温变化状况不同由天气引起,那么 A. 9日阴天,l0日晴天 B. 9日晴天,l0日阴天 C. 9日阴天,l0日雨天 D. 9日晴天,l0日雨天 【答案】A

第 2 页

【解析】

湖泊表层水温受天气影响大。图示9日湖泊表层水温日出0时前后到达30℃,中午前后到达最大32℃,温度日较差小。根据表层水温变化判断9日为阴天,白天由于大气削弱作用强,表层水温升高幅度不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下降慢,所以表层水温日较差较小,排除BD。10日表层水温在日出前后到达最低30℃,在17时前后到达最高36℃,日较差较大,推测天气晴好;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表层水温升温幅度大,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降温幅度大,温度日较差大,故A对C错。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以下问题。 纬度(°N) 可能总辐射(W/m2) 有效总辐射(W/m2) 50 40 30 20 0 1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14. 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 应选A。

14.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天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 应选D。 二、综合题

15.以下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答复以下各题。 〔1〕甲图表示北半球〔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3) 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为 ,它将 切断。

〔4〕E处的风向为,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地,印度半岛此时季风的形成原因是。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向南挪动

〔2〕夏 亚欧出现低气压〔或太平洋出现高气压〕 〔3〕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5〕东北 F F地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梯度力大;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挪动 【解析】

〔1〕根据气压带的挪动来判断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示赤道附近上升气流位置偏南,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其原因为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向南挪动。

第 3 页

〔2〕根据图中气压数据判断,海洋为高气压,陆地为低气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所以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

〔4〕根据近地面的风受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偏为东北风;风力大小的断定:等压线越密集,风力作用大,读图F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作用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直射点的北移而北移,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越过赤道北半球向右偏,偏转为西南风。

16.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散射〔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解析】

〔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箭头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 〔2〕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

〔3〕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