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
于是,一条大江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他变得十分强壮,积蓄了巨大无比的精力。他眺望着远远隐在白云里的山峰,以洪亮而低沉的胸音向他们打招呼。他不费力就掀起一阵汹涌的波涛,他沉着地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他负担着许多,可是他不感觉什么负担。大江就这样奔流,不断向前奔流。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9.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10.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11.“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2.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13.你从大江的奔流中得到什么启发?
(二)
一天,山从沉思和酣梦中醒来,向全世界提出了它那个久藏心底的问题:天有多高?它还声明,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它便把满山的财富送给谁。
公鸡问蚯蚓。蚯蚓说,天有蒲公英那么高;公鸡气昂昂地说:“你真无知!天有村头麦垛那么高!”蚯蚓害怕公鸡吃掉它,违心同意了公鸡的观点。 公鸡遇上黄狸。黄狸听了公鸡的回答,雄赳赳地说,“你胡说!天有河对岸那座土丘那么高!”公鸡害怕黄狸扑上来吃掉自己,满脸苦笑地恭维黄狸的聪明。 黄狸被猎人的猎逼住。黄狸哆嗦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猎人说:“蠢东西!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黄狸害怕猎人开,便说:“恩主呵,你说得对,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对极了!你应该赶快去见大山,去接受山的奖酬。”猎人听了恭维话,真以为找到了答案,放走了黄狸,去见大山。路上,碰到一队人马鸣锣开道,轿里坐着县官。“喂,你行色匆匆,要到哪里去?”县官问。猎人回答要去见大山。县官又问:“难道你知道天有多高了吗?”猎人小心翼翼说:“我想,云彩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县官小胡一撅:“胡说!告诉你,天和太阳一般高!”猎人唯唯诺诺,连连称是。县官放过了猎人,带上一班衙役去见大山了。 走了不远,忽见旌旗蔽日,仪仗如林,一队人马迎面而来。原来是皇帝驾到。 县官来不及回避,只好上前参见。皇帝说:“满朝文武没一个人能回答得出,你居然说已经知道了!好,你说!天有多高?”
县官吓得战战兢兢。他不敢隐瞒,恭恭敬敬在皇帝面前跪下来,怯声怯语说:“依奴才拙见,太阳有多高,天就有多高。是否妥当,唯请万岁赐教。” “哼!”皇帝第一个字是用鼻子说出来的,“照你看来,太阳还比我的寿命高了?告诉你,蠢才!我的寿命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县官吓得头都不敢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1
“万岁陛下,您是真龙之身、天子之智,您的每句话都像宝石一样晶莹、黄金一般珍贵。您的明示,使奴才受益匪浅!是的,您的寿命和天一样高。这是回答大山的最正确、最不可动摇的答案。万岁陛下,快起驾去接受大山的馈赠吧。” 皇帝听得飘飘忽忽,宽恕了县官,动身去见大山了。 皇帝率领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快走到山前了,皇帝遇见了一位学者。皇帝派人叫住他:“喂,老头,你到哪里去?” “去见大山。” “你知道天有多高吗?”
“知道,”学者说,“天是无限高的。” “不!”皇帝怒喝,让人纠正学者的话,“你应该这样回答,皇上的寿命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学者连连摇头:“欺人之谈!天,是无限高的,而皇帝陛下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他忽然意识到这是在间接地和皇帝对话,觉得态度不够适合,便补充说:“很对不起,我的话使你很不高兴,但请你转奏皇帝,我说的是事实。” 皇帝听了禀报,怒不可遏,下令把学者捆起来,并给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照皇帝的旨意纠正自己的话,否则就要他的脑袋。
14.根据课文补全下列词语。
怒不可( ) ( )诺诺 战战( ) 受益( )浅 ( )体投地
15.请你试着给这个童话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16.请你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100字以上。
17.说说这篇童话中皇帝的性格。
(三) 动物学校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组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为了便于管理,所有的动物学习所有的科目。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老师还要好,可飞行课只能勉强及格,而对于跑则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它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在刚一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结果精神都快崩溃了。 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里最出色的,但他对于飞行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时爬行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受到老师们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期结束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惟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内增加挖掘这一科目。为了子女将来着想,他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商贩那里学习,之后又联合了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相当成功。 18.文章选择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作为“动物”学校的“学员”,有什么代表性?
19.把最后一段文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20.动物学校的第一批学员成绩不佳,其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
21.请简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
答案: 9.既写出了小溪越来越成熟,又结合了各自的特点。 10.反衬大江永不停息,矢志不移的品质。 11.大江记得它是由小溪流不停地向前奔流而形成的,所以它现在也不能停留。 12.因为大江不停地向前奔流,不让它有安身的地方。 13.略 14.遏、唯唯、兢兢、匪、五 15.《权势与真理》 16.提示:结合学者与皇帝两人的性格学者会向皇帝妥协吗?如不妥协会是怎样的结局?或从皇帝的角,度考虑,如一意孤行会是怎样的结局?如听从了学者的意见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17.皇帝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意近即可) 18、鸭子、免子、松鼠、鹰各有所长,泥鳅则四平八稳,无所作为。 19、去掉了就没有对比,文章所要表现的主旨突出不够。 20、(例)关键是教学未能因材施教,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21、(例)影射当前学校教学实际,倡导教育要注意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
第二部分 美文欣赏吧(50分) (一)满天风筝自在飞 (20分) 闵凡利
天一放暖,花儿就开了。花越开越多。春意就越来越浓了。 田里的花儿铺天盖地,姹紫嫣红。此时,天上也开始开花了,越来越多,开满了天空——是风筝。很久以前,我就认为风筝是天空开出的花。那时的我还很小。很小的我经常跟着二爷爷玩,二爷爷喜欢放风筝。那时,二爷爷60多岁了。但他和我们小孩儿一样,玩得很开心。
冬天里,雪花绽放的时候,二爷爷就开始扎风筝了。二爷爷不扎青蛙、龙、蜈蚣之类的风筝,不是不会扎,二爷爷说,他不喜欢这文静的天上飘着这么张牙舞爪的东西,不美。二爷爷喜欢扎花,二爷爷扎的花风筝特别的俊,二爷爷最爱扎的是梅花。放的时候,二爷爷一手牵好几个。只要他一松线,迎风一跑,风筝就全飞上了天空。最多的时候二爷爷一手放过十个风筝,线都有条不紊,从不纠缠,旁人都想跟他学这一手,可总也学不会。 二爷爷的风筝在天空开花的时候,所有的风筝都自叹弗如了,二爷爷的周围就聚了一堆人,一堆人就都把脸开成向日葵,仰望着天空中的风筝。大的花,小的花,忽上忽下,漂亮极了。 暮色西沉,该收风筝了,二爷爷就松开手指,手中的风筝就飞走了,只一会儿,就飘得很高,很远„„ 二爷爷看着风筝说:走吧,你们都走吧!之后,就长叹一口气,如释重负。二爷爷扎了一辈子风筝,放了一辈子风筝,最后一个也没留下。
村里好多人都纳闷,问他:怎么不留一只呢?他只笑笑,从不说什么。 后来我长大了,长大的我渐渐地明白了:那是因为二爷爷把风筝都交给了天空,把他们各自的“线儿”都还给了风筝自己,风筝才会自由自在地飞,无拘无束地绽放芬芳。 7、 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3分)
8、前文与尾段“后来我长大了,长大的我渐渐地明白了„„”相照应的句子是 。(3分)
9、全文从那几个方面写二爷爷喜爱风筝的?可他把风筝都交给了天空,一个也没留下,为什么?(6分)
10、运用比喻可以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试找出一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好处。(4分)
11、本文点到的“花”有多种:有时是“春天田野的花儿”,有时是“天空开出的花——风筝”,有时是“冬天的雪花”, 有时是一堆人把脸开成的“向日葵”,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二)读书断想(13分) 钟长江
3
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精鹜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英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驰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1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诤友: (2)怡然自得: 13、划线句子“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3分)
14、从第四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4分)
15、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营养,好书可为诤友,好书可以相处一生。 B、静美的冬夜,火炉温酒,读静美的书,这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C、文中引用刘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带来的好处。 D、一本好书既给我们乐趣与教诲,还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三) 完美的礼物(17分) 吴献坤
去年母亲节,8岁的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亲自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儿子自豪地说。“这套裙子多少钱?”妈妈又问。“售货员阿姨说198元,见我没有跟大人一起来,又听说这是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便要了我158元。这不,还有呢。”儿子从兜里掏出一张交给妈妈,又说:“妈妈,你快试试裙子吧。” 妈妈在儿子的催促中试起了裙子。由于妈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尽管有一百个不满意,但是当着儿子的面又不能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以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毕竟是儿子对母爱真挚的回报啊!爸妈直夸儿子:“好孩子,真懂事!” 下午,爸爸和妈妈根据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服装店要求退货。当出示说明情况后,服装店老板边办理退货边讲起儿子买裙子的经过:儿子一个人来到服装店,要给妈妈买裙子。老板问:“你妈妈有多高?”儿子说:“妈妈不高不矮。”老板又问:“你妈妈有多胖?”儿子说:“妈妈不胖不瘦。”老板问:“你妈妈是什么肤色?”儿子说:“妈妈不黑!”老板又问:“裙子要哪个价位的?”儿子说:“要最贵的!”说着从书包中掏出一堆零钱,老板和他数了数共213元。于是便推荐了198元这个价位„„老板又说:“服装店自开业到现在已5年多了,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给母亲送礼物的孩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按进价卖给他一套。同时怕大人不放心,我还给他出了一张„„”
妈妈打断了服装店老板的话说:“这裙子我们不退了,谢谢你!”并紧抱儿子给她买的不合体的裙子,红着眼圈走出了服装店,她把它当做礼物永远珍藏起来。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最贵的——这是孩子心中神圣的母爱!
16、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25个字)(3分)
4
17、爸爸妈妈退货的原因是什么?试找出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完美”二字的理解?(4分)
19、试用横线划出一处文中侧面衬托儿子孝心的句子。(3分)
20、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呢?说说自己的做法。(4分)
答案:(一)7、表现春天充满生机的景色优美, 点明放风筝的季节,为全文平添了诗情画意。8、很久以前,我就认为风筝是天空开出的花。那时的我还很小。9、第一问:扎风筝 放风筝 第二问:把他们各自的“线儿”都还给了风筝己,风筝才会自由自自在地飞,无拘无束地绽放芬芳。10、示例,例句:此时,天上也开始开花了,越来越多,开满了天空——是风筝。好处:这里把风筝比作花,富有童趣,充满想像力,写出了对风筝的喜爱之情。11、以“花”衬人,表现二爷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二)12、(1)能直言规劝的朋友(2)高兴的样子,自得其乐13、答:读书使人的心灵摆脱束缚,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产生美好的联想与想象。(回答意思对即可。)14、答:可以排除愚昧,启发智慧,解除忧愁烦恼。15、B(B项所说只是读书的一种乐趣。)
(三)16、母亲节,儿子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回报母爱。17、由于妈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有一百个不满意。18、虽然儿子给妈妈买的裙子并不合体,但儿子却用它表达出对妈妈真挚的爱,让妈妈深受感动,所以礼物是“完美”的。19、答案不唯一,示例,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20、答案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