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来源:99网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五华县高级中学 叶双霞

教材来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奇偶性”是人教版必修1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初中学过的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入手,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尝试画出

的图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

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入,又是为以后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上节课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能从定义、图像特征、性质等多种角度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学会函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观察、具体函数分析、数与形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转化,让学生经历函数奇偶性概念建立的全过程,体验数学概念学习的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内容、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函数图像的特征。

难点:利用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图像的对称性,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五、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

六、教学手段

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观察图像

出示一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具有对称性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关于某一地方是对称的。”

师:“是的,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函数图像也有类似的对称图像,首先我们来尝试画一下

的图像,并一起探究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探究1.观察下列两个函数和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律。

2.填函数对应值表,找出

和的图像入手,顺应了同学们的认知规

与有什么关系?

0 1 2 3

0 1 2 3

设计意图:从“形”过渡到“数”,为形成概念做好铺垫。 3.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学生自己得出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相等一关系。

4.我们能否用函数解析式来描述函数图像的特征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函数解析式入手,通过证明,形成概念,板书偶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就叫做偶函数。

探究2.观察下列两个函数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

,那么函数

3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填函数对应值表,找

x 与

-2 -1 有什么关系?

0 1 2 3 -3

x -3 -2 -1 0 1 2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也互为相反数,即f(-x)=-f(x)。

板书奇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就叫做奇函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 学生探索、领会定义

探究3.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具有什么特征?

奇函数 f (-x) = -f (x) 图象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偶函数 f ( - x) = f (x) 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数 形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像,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探究4:下列函数图像具有奇偶性吗?

设计意图:深化对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强调: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探究5: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在(-,0]上的图象如图,你能试作出 [0,)内的图象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奇偶函数的相关性质进行解题。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x4 (2) f(x)x511(3) f(x)x (4) f(x)2xx学生活动:尝试解答部分习题。

5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教师活动:打开PPT,出示问题,强调解题格式,板演部分解题过程,带领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其次,确定

的关系;

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的新知,通过例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 f(x)=x+1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 函数f(x)=0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既是偶函数也是奇函数)

例3:判断函数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化简函数表达式 (3)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例4:(1)判断函数

(2)如图是函数边的图象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奇函数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总结反馈 通过本堂课的探究: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的奇偶性;

的一部分,你能根据

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轴左

的奇偶性。

6 / 7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课本第36页练习第1-2题。 思考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B组第3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