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几点思考

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99网
构建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党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的自然保护地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它与地方的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还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策息息相关。构建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也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逐渐落实,环境也正在向好发展。本文首先分析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现状,之后简单的说明了建立自然保护地的意义,随后分析了目前自然保护地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地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自然空间和生态空间,在空间上主要分为了自然保护地分为了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在类型上主要分为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仍有个别地区为了眼前短暂的利益而去破坏和过度开发自然保护地,因此,对自然保护地的构建和管理工作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完善的管理。

1.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现状

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其中,核心区顾名思义就是对物种和环境进行保护的最核心地区,是禁止闲杂人等进入和游玩的区域。缓冲区就是在核心区和试验区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区域,起着减缓和防止人类对核心区造成破坏和影响的作用,主要分布在核心区的周围。试验区是用来进行研究和游客观光等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建立的有生态旅游景区、野生动物饲养场和生态系统观测站等场所,这个区域主要是用来做科学实验的,同时也为游客们提供了动物和景色观光的场所。

2.建立自然保护地的意义

自然保护地致力于保护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新发展时期需要重视的一个项目,建立自然保护地也已经是我国新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它的建立具有拯救濒危生物的重要意义,人类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的方式来对濒危的动物和生物进行保护,主要是通过濒危动物的部分活动,或者是对濒危动物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护,对濒危植物进行组织的提取和人工的种植,来增加濒危物种的数量,保证在我国的基因库中有这些濒危物种的基因,方便对他们的研究、培养和保护。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了资源和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之处,为游客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场所,可以在保护生物多样新的同时,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同时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周边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3.自然保护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于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法律不健全

目前,虽然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但是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建立和执行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着操作性差、可行性低的问题,相关的监督体系也不健全,对于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也不重。而且还有一些地区存在着重法律法规,轻视实际操作的问题,对于国家的各种都了解甚多,但是就是不落实处,不进行任何的实际操作和实地保护,让法律法规成为了一纸空谈。除此之外,由于各个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而且对于不同物种的保护也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保护时的法律条文无法涵盖完善,并且目前的法律也没有制定出一个合理、规范的参考标准,这一问题也导致了部分自然保护地被盲目的、过度的、无序的开发,对自然保护地内的物种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甚至有些伤害是无法弥补和修复的。

3.2管理和保护意识不强,体系不完整

对于自然保护地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物种,由于认识程度和认知角度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保护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对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程度和监督力度也都会有差别,不同的领导对于相关法律的执行情况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有些领导不重视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保护,对于环境保护的态度不紧张,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对自然保护地进行建设和管理时,钻不健全法律的空子,去忽视一些问题,对于解决自然保护地的问题时还会出现抵触心理。领导们的不重视,影响的不仅仅是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行,而且还会连带的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导致部分当地的项目无法正常的运行。

在管理体系上,对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体系建立还比较滞后,而且目前的自然保护地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方面的管理,由县级及以上地方部门进行行政方面的管理,这就出现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无法互联互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业务和行政分开管理,在后期出现问题时就无法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惩罚或者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人力资源质量低且数量少

在自然保护地内,有关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着综合素养差的问题,在对于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方面经验以及岗位责任感,对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风险的把控能力和资产的合理分配和管理的能力严重缺失,对于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利用不够重视,在安排和规划时较为随意。除此之外,自然保护地的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工作创新方面和工作职责上都有所欠缺。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人员也缺乏了对保护地内物种变化的敏感度,缺乏对场地、资源、物种的合理分配、规划和利用的概念,无法实时的跟随自然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也无法合理利用资源,进而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在工作时,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自然保护地内的物种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的执行效果不好,导致对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都逐渐的流于表面,

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管理层,没有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也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对自然保护地进行起到保护作用。

4.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伴随着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逐渐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对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对监管机制以及监管内容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来适应全新社会的发展需求。首先,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部门应该综合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在内部制定出来的管理机制,积极督促国家建立出与其对应的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和管理系统下,优化对自然和物种保护的把控水平,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自然保护地能够依照本地的数据信息,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符合国家现有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而且还要不断的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4.2重视对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完善相关体系

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和管理工作部门,应该在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下,和其他部门进行有机联动,对现阶段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活动展开更加精细化的全面分析,并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管理部门一同对现阶段的生产经营数据和各类资料展开分析,对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业务活动进行动态化的环节监管,通过工作转型的发展机遇,基于不同自然保护地的不同特点,建立出覆盖性更强的保护地监督机制,使得自然保护地可以在严格的监督机制下发展,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4.3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目前自然保护地同其企业一样,都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地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情况和发展情况。在新形势、新时代下,信息化的工作在自然保护地的日常发展和目标实施过程中,能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督促工作人员进行自我提升,进而

帮助自然保护地可以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高素质员工培养工作。自然保护地还要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的工作人员队伍。首先,人事部门应当广泛地招揽人才,寻找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入。其次,企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物种的保护上,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和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这样一来,也方便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自然保护地出现的问题,也提高了整体运行和发展的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地致力于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还保护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新时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的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此外,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得到快速、合理的解决,保障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董小君.如何认识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J].理论探索,2020(3):96-101.

[2]于法稳,方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2020(6):85-95.

[3]吕忠梅.关于自然保护地立法的新思考[J].环境保护,2019(3):19-23. [4]秦添男,贾卫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建设社区协调研究进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9(6):13-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