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思考题
一、 名词和概念
1、 海岸带(广义海岸带、狭义海岸带)
海岸带的范围世界各国并非一致,差距较大,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狭义的海岸带:仅限于海岸线附近较窄的、狭长的沿岸陆地和近岸水域。 (2)广义的海岸带:它向海扩展到沿海国家海上管辖权的外界,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外界,向陆离海岸线已超过10千米。包括了部分风景优美的陆地、滩涂、沼泽、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 海岸
海岸是把陆地与海洋分开同时又把陆地与海洋连接起来的海陆之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但是,它不是一条海洋与陆地的固定不变的分界线,而是在潮汐、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发生变动的一个地带。
3、 海岸线
地貌学上给海岸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4、 海岸带(综合)管理
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海岸带规划
统筹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和整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
6、 海岸带资源
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
7、 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8、 海洋环境容量
大小即为特定海域自净能力强弱的指标。
9、 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10、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11、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12、海洋功能区
根据海域的地理区位、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属性,并考虑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海域划分成具有不同类型的主导功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及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单元,即海洋功能区。
13、海洋功能区划
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为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
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洋管理的基础。
14、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
15、海岸带资源开发
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 ○
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 ○
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
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 ○
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
16、“数字海岸”技术
“数字海岸”就是以综合利用“3S” (RS, GIS, GPS)技术为基础,通过海岸带和海岛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利用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管理功能,通过遥感数据和常规资料相结合,实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学化、综合化和可视化管理。“数字海岸”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河口海岸管理的一场,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在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实现真正息义上的海岸带科学管理。
17、海岸带整治与修复
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 2、加紧海岸带立法;
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 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
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 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18、海洋基本功能
是指依据海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程度,以使海域的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确定的海洋功能。——一切开发利用活动均不能对海域的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在海域的基本功能未开发利用之前,可以在保证不对海域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的前提下,进行其它类型的开发利用活动。
二、 思考题
1、 海岸带有哪些基本特征?
1、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2、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3、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2、 21世纪海岸带面临什么压力?
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4、渔业资源退化
3、 人类给海岸带来的威胁有哪些?
1.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2.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3.污染日趋严重。来自江河、沿岸城镇和企业甚至旅游点的废水和垃圾不仅对海岸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还迫使海滨浴场关闭。需要冷却装置的沿岸发电厂(包括核电厂和常规电厂)排出的水体造成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4、 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造成什么影响?
1、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砂质海岸受害更大。据统计,我国沿海已有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海岸侵蚀给沿海沙滩休闲场所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如海平面上升1米,失去的沙滩如用移沙造滩的方法恢复,则每米长的海滩需用沙5000立方米。
2、海平面上升造成第二个恶果是盐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将循河流侵入内陆,使河口段水质变咸,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3、海平面上升对某些海洋生物种群也造成威胁,有些生物种群有定期溯河泅游的习性,尽管鱼类可以适应海平面上升而向更远的上游洄游,但是城市的大量排污受海水顶托,常会阻碍鱼类的正常洄游,影响种群正常生长。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岸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
5、 渔业资源退化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1)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国,海滨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缩小,这意味着鱼虾贝藻生存繁育的环境遭受损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湿地破坏的形式为砍伐红树林,从而影响了海虾的繁育。 (2)酷渔滥捕,重捕轻养。
(3)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
6、 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分为几个层级?
海洋功能区划从管理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区) 级和县(市)级共 4个层次。
考虑市(地区)级和县(市)级区划在形式和编制技术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技术通常又被分为3级,即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区划。
7、
代码 1 按我国的分类体系,海洋功能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二 级 类 代码 1.1 1.2 1.3 名称 港口区 航道区 锚地区 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 养殖区 增殖区 捕捞区 重要渔业品种保护区 油气区 固体矿产区 其它矿产区 风景旅游区 度假旅游区 盐田区 特殊工业用水区 名称 港口航运区 一 级 类 2 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2.1 2.2 2.3 2.4 2.5 3 矿产资源利用区 3.1 3.2 3.3 4 旅游区 4.1 4.2 5 海水资源利用区 5.1 5.2 6 海洋能利用区 6.1 6.2 6.3 潮汐能区 潮流能区 波浪能区 6.4 7 工程用海区 7.1 7.2 7.3 7.4 7.5 7.6 8 温差能区 海底管线区 石油平台区 围海造地区 海岸防护工程区 跨海桥梁区 其它工程用海区 海洋保护区 8.1 8.2 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 科学研究试验区 军事区 排污区 倾倒区 保留区 9 特殊利用区 9.1 9.2 9.3 9.4 10 保留区 10.1
8、
海岸地貌类型有几类?
a)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带的侵蚀地貌包括: 1.海蚀崖
2.海蚀穴与海蚀洞 3.海事拱桥 4.海蚀柱
5.海蚀台与海蚀阶地
b) 海岸堆积地貌
形成的主要地貌包括:
1. 水下堆积阶地 2. 海滩与滨岸堤 3. 水下沙坝
4. 离岸堤与泻湖
9、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调整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地区间和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
(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 (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贯彻海岸带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
(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
(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 (5)建设海岸带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 (6)协调、组织重大的海岸带项目;
(7)控制入海陆源物质和海上污染源的污染损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组织对已遭受破坏的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工程。监督管理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以及海洋自然保留地; (8)组织海岸带的灾减、防灾工作;
(9)建设海岸带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
(10)组织海岸带开发、保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人员培训和群众性的宣传教育等。
10、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和核心目的是什么?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
是发挥海岸带资源的多种功能及其综合效益,确保海岸带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强调发展
.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4 追求生态效益 .5 合理的管理模式
11、 如何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准则是:对资源的获取、提取或利用不能超过在同一时期内可能产生或者再生的数量。重要的是要了解沿海环境退化所能接受的限度和沿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限。确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管理,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上。
12、 怎样做好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加强污染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
2、加紧海岸带立法,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律和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 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
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 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7、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
8、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9、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13、 谈谈你对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我国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当务之急是要与国际接轨,适当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改进其不合理之处,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海岸带规划与管理之路。主要可从以下四点来进行:
(1)做到同一等级不同经济部门间的水平整合,通过对海岸带进行功能分区等手段,充分发挥旅游、渔业、规划等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合作与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最优化。 (2)做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国家级到地方级部门)之间的垂直整合,使上下级管理互不矛盾、协调一致,邻里之间互不争夺、共同优化。
(3)做到各地区海岸线的空间要素与相邻岸线间的横向协调,保持应有的关联性与过渡性,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研究,
编制一套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性宏观体系规划,然后逐步具体到局部地段甚至个体空间要素的方案设计, 并坚持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
(4)强调各地区海岸线形象与所在城市整体形象的一致性,注意各空间要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性,塑造富有个性的海滨城市景观。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 ○
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 ○
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
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 ○
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
14、 请结合一个案例(海岸带综合开发、滨海城市建设、港口建设、临海工业园区建设、海岸带岛屿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利用与保护等),说明开展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的重要要性、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