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汽车救援与维修中的应用
作者:孔俊峰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11期
摘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汽车救援与维修工作中,可以实现汽车故障信息的快速分发传递,从而帮助车主和汽车维修人员快速诊断故障,提高维修的效率。同时,也能够帮助汽车制造商查找故障原因并制订对策,实现汽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救援与维修;应用;发展
互联网技术以其便捷性和精确性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互联网的这种发展状态,使得“互联网+”的时代快速到来。“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后,实现互联网平台与各行各业以及不同领域之间的联合应用。从汽车救援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方面来看,救援工作需要及时到位的开展。另外,由于救援汽车的应用时点和应用频率具有固定性不强的特征,在汽车救援与维修中应用“互联网+”,可以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效果。
一、互联网支持下的汽车故障救援与维修平台
(一) 产生背景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除了给整车市场带来庞大的机会外,汽车维修市场也掀起了一波“互联网+汽修”的模式。“互联网+汽修”就是汽修企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来开拓汽车售后市场。汽车行业的发展对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基于汽车故障的保养维修技术,因为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各种不同的节能环保新型车型以及高性能、高舒适度的车型不断出现,新车型的故障类型与维修保养技术也就需要同步更新。另外,由于汽车故障的发生时点大多处于其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维修和救援人员无法保证第一时间到位救援。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救援与维修平台随之出现。它首先实现了救援维修系统的统一管理,缩短了故障报修与实施维修的时间间隔,提高了维修效率。同时,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获取先进维修技术资源,促进汽车救援与维修工作适应新时期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汽车市场需求。通过简化汽车维修资料从厂家到技术人员整个传输过程的流经环节,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资源传输共享的传递时间,从而不断提高汽车维修工作效率。
(二) 发展现状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与汽车救援以及维修工作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对接,出现了诸如车联网之类的专项汽车故障维修与救援系统,其产生和发展以车载移动互联网和车际网络为基础,在专项网络协议的支持下,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交通管理部门、车主、4S店、汽车生产厂家集中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在汽车发生故障时,由其自身的智能化系统向相关的信息传输及反馈通道发送故障报修信息,再利用汽车故障救援与维修相关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及时开展故障维修。
二、汽车救援与维修网络系统简述
(一) 工作原理
汽车救援与维护网络实际上是依靠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完成核心的救援与维修工作。这个网络系统可以直接实现车主与故障维修网点的连接,当车主发现运行中的汽车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汽车智能运行系统直接将相关的故障信息传输和反馈给最近的救援与维修网点,当维修点
接收到相关的故障信息后,即可第一时间根据故障发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并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维修。这不仅节约了维修人员人工判断故障情况与类型的时间,也避免了人为判断故障类型有可能产生的误差。
(二) 系统应用优势
首先,应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汽车救援与故障维修系统,具有实用性强、工作效率高的优势。网络系统对汽车故障类型的判断更加准确,其制定出来的维修方案也就能快速解决汽车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另外,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新的车型和故障类型也不断出现,依托互联网平台,能够时刻保持汽车救援与维修工作的先进性,适应更大范围内的汽车维修需求。用户还可以利用数据的变化来发现汽车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便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
其次,在维修与救援系统中,除了能够完成单一的维修任务外,还可以对维修工作的进程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记录,在同类型故障再次发生时,车主和维修人员可以随时对维修情况进行查阅,为二次维修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汽车维修效率。总之,互联网技术和汽车救援与维修行业的融合,给车主和专业维修人员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从车主的角度来说, 这种故障救援为首要工作的互联网汽车救援与维修工作,使车主能够摆脱汽车故障的烦恼,减低汽车故障对其正常生活的影响;从维修人员的角度来讲,先进的网络平台为他们的故障维修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了双重保障。
三、应用举例
本文以林业局木材运输车辆为例,探讨“互联网+”在汽车救援与故障维修领域的应用。木材运输车辆是林业局主要应用车辆,如果在运送途中汽车发生故障,不但会影响原材料的供应,而且还会由于运输路线的偏僻等因素影响故障的诊断与维修。因此,在林业局的木材运输车辆上安装智能信息传输系统,并建立相关的维修网络点,是非常必要的。在运送木材的车辆上安装故障信息传输系统,使其与附近的维修网点建立连接,可以保证运输中的车辆尽快恢复工作状态,保证木料被及时运输至指定的应用地点。另外,系统的故障记录和分析功能,便于维修和保养人员对故障频率高发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更换老旧的汽车部件,或者提前制定同类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案,可有效减低故障的发生频率。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汽车救援与故障维修的工作原理、应用优势以及应用实例分析,认为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维修工作开展与维修技术进步的同步完成。所以,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也将在未来的汽车维修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与汽车救援和维修行业的融合,实现了维修技术和维修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是可以被广泛推广及应用的一种融合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华.移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技术方面的应用[J].轻型汽车技术,2017(Z4).
[2]付跃强.基于“互联网+”的汽车道路救援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4).
[3]王楠,姚远.移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技术方面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13).
[4]李文昌.互联网+在汽车维修中的前景[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6).
[5]郭岱乔.浅谈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
[6]曾嘉.基于行业发展趋势探索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J].四川劳动保障,2017(S1).
[7]费军瑛,丁美玲,王颖.车辆远程诊断系统在汽车研发上的应用[J].上海汽车,2015(7).
[8]崔宏巍,杨保成,刘益芳,翟羽健.汽车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汽车电器,2002(2).
[9]邓泽英.网络时代汽车工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世界汽车,2001(6).
[10]郭小戈.汽车维修市场掀起“互联网+汽修”模式[N].南方日报,2015-3-20.
作者简介:孔俊峰(1973-),男,河南嵩县人,技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
(责任编辑刘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