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源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要求一览表

有源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要求一览表

来源:99网


德信诚培训网

有源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要求一览表

条款号 A 通用原则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确保其在预期条件和用途下,由具有相应技术知识、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经历、医疗和硬件条件的预期使用者(若适用),按照预期使用方式使用,不会损害医疗环境、患者安全、使用者及他人的安全和健康;使用时潜在风险与患者受益相比较可以接受,并具有高水平的健康和安全保护方法。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遵循安全原则并兼顾现有技术能力,应当采用以下原则,确保每一危害的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1) 识别已知或可预期的危害并且评估预期使用和预期的不当使用下的风险。 (2) 设计和生产中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3) 采用充分防护如报警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剩余风险。 (4) 告知剩余风险 医疗器械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应当达到其预期性能,满足适用范围要求。 是 GB 9706.1:2007 YY0505:2012 EN 1041:2008 YY/T 0316 是 ISO13485 YY/T 0316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使用说明书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要求 适用 证明符合性采用的方法 为符合性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 A1 A2 A3 A4 是 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产品适用的实际有效期测试方法 符合企业自定的方法 七、临床评价资料 五、研究资料(产品性能和有效期研究) 五、研究资料(包装研究)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在生命周期内,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性能的退化程度不会是 影响其安全性。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能够保证其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如是 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对产品特性及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A5 A6 B 所有风险以及非预期影响应最小化并可接受,保证在正常使用中受益大于风险。 是 医疗器械安全性能基本原则 YY/T 0316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好好学习社区

德信诚培训网 B1 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性质 材料应当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符合A节提出的要求,特别注意: 是 (1) 材料的选择应特别考虑毒性、易燃性(如适用)。 (2) 依据适用范围,考虑材料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 (3)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属性(若适用)。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和残留物对从事运输、贮存、是 使用的人员和患者造成的风险,特别要注意与人体暴漏组织接触的时间和频次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能够保证产品在正常使用中接触到其他的材是 料、物质和气体时,仍然能够安全使用。如果医疗器械用于给药,则该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需要符合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正常使用不改变其产品性能。 厂家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器械不含有滤出物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B1.1 B1.2 YY/T 0316 YY/T 0316 GB9706.1:2007 B1.3 B1.4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滤出物或泄漏物造成的风险,特别注意其致癌、致畸和生殖毒性。 否 YY/T 0316 B1.5 B2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考虑在预期使用条件下,产品及其使用环境的特性,是 尽可能减少物质意外从该产品进出所造成的风险。 感染和微生物污染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设计应当: (1) 易于操作。 (2) 尽可能减少来自产品的微生物泄露和/或使用中微生物暴漏。 (3) 防止人对医疗器械和样品的微生物污染。 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微生物要求。 无菌医疗器械应当确保在使用前符合无菌要求。 无菌或标有微生物要求的医疗器械应当采用已验证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制造或灭菌。 无菌医疗器械应当在相应控制状态下(如相应净化级别的环境)生产。 非无菌医疗器械的包装应当保持产品的完整性和洁净度。使用前需要灭菌的产

是 YY/T 0316 B2.1 B2.2 B2.3 B2.4 B2.5 B2.6 否 否 否 否 是 好好学习社区

符合企业自定完整性和洁净产品对微生物无要求 非无菌医疗器械 非无菌医疗器械 非无菌医疗器械 五、研究资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德信诚培训网 品,其包装应当尽可能减少产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风险,且应当适合相应的灭菌方法。 B2.7 B3 B3.1 B4 若医疗器械可以以无菌与非无菌两种状态上市,则产品的包装或标签应当加以区别。 药械组合产品 应对该药品和药械组合产品安全、质量和性能予以验证。 生物源性医疗器械 含有动物源性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该动物源性组织、细胞和物否 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且符合其适用范围要求。动物的来源资料应当妥善保存备查。动物的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源,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含有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应当选择适当的来源、捐赠者,以否 减少感染的风险。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源,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含有微生物的细胞和其他物质的医疗器械,细胞及其他物质的加工、保存、检测否 和处理等过程应当提供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如适用)最佳的安全保护。特别是病毒和其他传染源,应当采用经验证的清除或灭活方法处理。 环境特性 如医疗器械预期与其他医疗器械或设备联合使用,应当保证联合使用后的系统整否 体的安全性,并且不削弱各器械或设备的性能。任何联合使用上的应在标签和(或)说明书中载明。液体、气体传输或机械耦合等连接系统,如,应从设计和结构上尽可能减少错误连接造成对使用者的安全风险。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下列风险: 因物理或者人机功效原因,对患者、使用者或他人造成伤害的风险。 是 否 否 度检查 (包装研究) 非无菌医疗器械 非药械组合产品 不含有动物源性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 B4.1 B4.2 器械不含人体组织、细胞和其他物质 B4.3 B5 器械不含微生物细胞和其他物质 器械单独使用 B5.1 B5.2 B5.2.1 YY/T 0316 GB 9706.1:2007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好好学习社区

德信诚培训网 B5.2.2 由人机功效、人为因素和使用环境所引起的错误操作的风险 是 YY/T 0316 YY/T 0316 YY0505:2012 YY/T 0316 YY/T 0316 YY0505:2012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产品不植入人体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产品无废物产生 无诊断或测量功能 B5.2.3 与合理可预见的外部因素或环境条件有关的风险,比如磁场、外部电磁效应、静是 电放电、诊断和治疗带来的辐射、压力、湿度、温度以及压力和加速度的变化。 B5.2.4 正常使用时可能与材料、液体和气体接触而产生的风险。 软件及其运行环境的兼容性造成的风险。 是 是 B5.2.5 B5.2.6 物质意外进入的风险。 临床使用中与其他医疗器械共同使用的产品,其相互干扰的风险。 是 是 YY/T 0316 YY/T 0316 YY0505:2012 B5.2.7 B5.2.8 不能维护或校准(如植入产品)的医疗器械因材料老化、测量或控制精度减少引起的风险。 否 YY/T 0316 B5.3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尽可能地减少在正常使用及单一故障状态下燃烧和爆是 炸的风险。尤其是在预期使用时,暴露于可燃物、致燃物或与可燃物、致燃物联合使用的医疗器械。 须进行调整、校准和维护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保证其相应过程的安全进行。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有利于废物的安全处置。 有诊断或测量功能的医疗器械产品 有诊断会测量功能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充分考虑其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否

好好学习社区

B5.4 B5.5 B6 B6.1 是 否 YY/T 0316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德信诚培训网 定性。准确度应规定其限值。 B6.2 B6.3 B7 B7.1 任何测量、监视或显示的数值范围的设计,均应当符合人机功效原则。 所表达的计量值应是中国通用的标准化单位,并能被使用者理解。 辐射防护 一般要求: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包装应当考虑尽量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在辐射中的暴露,同时不影响其功能。 是 YY/T 0316 GB 9706.1:2007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报告 器械无放射辐射 否 否 器械无测量、监视或显示功能 器械无计量单位 B7.2 预期的辐射:应用放射辐射进行治疗和诊断的医疗器械,放射剂量应可控。其设否 计和生产应当保证相关的可调参数的重复性及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若医疗器械预期辐射可能有危害,应当具有相应的声光报警功能。 非预期的辐射: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患者、使用者和他人暴露是 于非预期、杂散或散辐射的风险。 电离辐射:预期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辐射放射的剂否 量、几何分布和能量分布(或质量)可控。放射电离辐射的医疗器械(预期用于放射学诊断),其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在实现其临床需要的影像品质的同时,使患者和使用者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降至最低。应当能够对射线束的剂量、线束类型、能量和能量分布(适用时)进行可靠的监视和控制。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软件 含软件的医疗器械和医疗器械软件,其设计应当保证重复性、可靠性和性能。否 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风险。 对于含软件的医疗器械或医疗器械软件,其软件必须根据最新的技术水平进行确认(需要考虑研发周期、风险管理要求、验证和确认要求)。 有源医疗器械和与其连接的器械 对于有源医疗器械,当发生单一故障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和减少因此而产生的风险。 是 否 B7.3 YY/T 0316 GB 9706.1:2007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报告 器械无电离辐射 B7.4 B8 B8.1 B8.2 B9 B9.1 器械不含软件 器械不含软件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好好学习社区

德信诚培训网 B9.2 B9.3 B9.4 B9.5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内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具备检测供电状态的功能。 患者安全需要通过外部电源供电的医疗器械保证的,医疗器械应当包括显示电源故障的报警系统。 否 否 YY/T 0316 YY0505:2012 YY/T 0316 YY0505:2012 产品属于理疗设备 产品属于理疗设备 产品属于理疗设备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料 八、产品风险分析资预期用于监视患者一个或多个临床参数的医疗器械,应当配备适当的报警系统,否 在患者生命健康严重恶化或生命危急时,进行警告。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具有减少产生电磁干扰的方法。 是 B9.6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确保产品具备足够的抗电磁骚扰能力,以保证产品是 能按照预期运行。 B9.7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保证产品在按要求进行安装和维护后,在正常使用是 和单一故障时,患者、使用者和他人免于遭受意外电击。 YY/T 0316 YY0505:2012 B10 B10.1 B10.2 B10.3 B10.4 B10.5 B10.6 机械风险的保护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保护患者和使用者免于承受因移动时遇到阻力、不稳定部件和运动部件等产生的机械风险。 是 YY/T 0316 YY/T 0316 YY/T 0316 YY/T 0316 YY/T 0316 YY/T 0316 除非振动是医疗器械的特定性能要求,否则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将产品振动是 导致的风险降到最低。若可行,应当采用振动(特别是针对振动源)的方法。 除非噪声是医疗器械的特定性能要求,否则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将产品噪声是 导致的风险降到最低。若可行,应当采用噪声(特别是针对噪声源)的方法。 需要用户操作的连接电、气体或提供液压和气压的端子和连接器,其设计和构造是 应当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 如果医疗器械的某些部分在使用前或使用中需要进行连接或重新连接,则其设计和生产应将连接错误的风险降到最低。 是 可触及的医疗器械部件(不包括预期提供热量或达到给定温度的部件和区域)及是

好好学习社区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德信诚培训网 其周围,在正常使用时,不应达到造成危害的温度。 B11 B11.1 B11.2 B11.3 B12 B12.1 提供患者能量或物质而产生风险的防护 用于给患者提供能量或物质的医疗器械,其设计和结构应能精确地设定和维持输出量,以保证患者和使用者的安全。 若输出量不足可能导致危险,医疗器械应当具有防止和/或指示“输出量不足”的功能。应有适当的预防方式,以防止意外输出达危险等级的能量或物质。 医疗器械应清楚地标识控制器和指示器的功能,若器械的操作用显示系统指示使用说明、运行状态或调整参数,此类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是 否 是 料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产品输出量不足不会导致风险 十、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十一、使用说明书 对非专业用户使用分析的防护。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考虑非专业用户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使用的环境,是 应当提供足够的说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尽可能减少非专业用户操作错误和理解错误所致的风险。 医疗器械应当尽可能设置可供非专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检查产品是否正常运行的程序。 是 EN 1041:2008 YY/T 0316 EN 1041:2008 B12.2 八、风险分析资料 十一、使用说明书 十一、使用说明书 是 B12.3 B13 B13.1 B14 B14.1 B14.2 EN 1041:2008 标签和说明书 考虑到使用者所受的培训和所具备的知识,标签和说明书应能让使用者获得充分是 的信息,以辨别生产企业,安全使用产品实现其预期功能。信息应当易于理解。 临床评价 应当依照现行法规的规定提供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 临床试验应当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临床试验审批应依照现行法规的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6号(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的管理规定) 临床资料 十一、说明书和标签样稿 是 否 七、临床评价资料 器械在免临床目录内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55top.com 好好学习社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