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来源:99网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一、课题实训题

1.经济学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实证经济学的角度,要研究造成农产品的减产的因素,这种减产本身是否具有什么规律,等等。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我们研究造纸厂造成农产品减产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这一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从造纸厂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好事;有人从造纸厂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减产的角度出发,认为是一件坏事。

2.(1)拼车是在交通拥挤、交通费用较高等条件下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拼车的人出于以下几个目的:车费分摊、避免等车,节省时间。

(2)通过上述分析,拼车可以减少自己外出的费用,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课后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B 6.D 7.C 8.A (二)判断题

1.F 2.T 3.T 4.T 5.F (三)简答题

1.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 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

2.答: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于一个人类面临的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与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解决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稀缺意味着人类必须做出选择,而资源的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这个

1

问题是要考察你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多种用途又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如果仅从概念上区分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无非是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一个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另一个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回答这些不同问题时,很显然一个是存在一个价值判断体系的,另一个不存在这种价值判断体系。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一、课堂实训题

1.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年底到2007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因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2.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3.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这样。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二、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D 6.D 7.B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E 3.AC 4.CE (三)简答题

1.答: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消

2

费者的偏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的宏观经济、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厂商的目标、供给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者的预期、的。

2.答: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

占的比重、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3.答: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用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表示。根据商品间关系的性质的不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存在两种商品X、Y,正值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

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减少),则X、Y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为互替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负值表示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根据上述理论,汽车与汽油是互补商品,汽车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相对于汽油价格的变动为负;汽车与飞机是互为替代品,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正。

4.答:均衡价格由市场上对立而又变动着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市场机制对供求进行自发调节的过程中形成。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从而导致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从而供给减少,需求增加。这正是前述的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交叉作用的结果。它使供给与需求在价格的波动中逐渐趋于一致,并形成买者和卖者都能共同接受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的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对于制定价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社会上每一件商品和劳务都能实现供求均衡,那么就可以实现按照需要配置稀缺经济资源。当现实的状况却不是如此,商品和劳务很难实现供需均衡,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因此需要对价格进行干预,制定价格,对价格进行监督以使价格尽量贴近均衡价格,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四)计算题 3

Q,QP,P21211.(1)根据中点公式,有: E,,dQ,QP,P2121 22

7,35,3 E,,,1.6d7,35,3 22

dQP4se,,,2,,1.6Q,,3,2,4,5(2)由于当时,,所以, P,4sdPQ5

(3)根据下图,在a点即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P,4P s QAB8 e,,,1.6sa OB54

A -3 0 5 Q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P,4 e,1.6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 s

2.(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 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

FO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e, d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 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afe且有。其理由在于: e,e,eddd

GBa在a点有:e, dOG GCfe在f点有:, dOG GDe在e点有:e, dOG

afe在以上三式中,由于,所以,。 GB,GC,GDe,e,eddd 4

M2Q,M,100Q3.由已知条件,可得,于是又: 100 1,112,,dQM,,,, 2100100dM,, 进一步,可得:

12,,,2111dQMMMM,,,, 100/,,,,,,,e,,m,,21001001001002dMQ,,,, 2M,aQ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发现,当收入函数(其

1中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恒等于。 a,02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一、课堂实训题

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从消费主体考察,消费者消费商品对自己某种需要满足程度的感觉,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感觉或感受;进一步说这种主观的感觉或感受,是一个心理的感知过程。故事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那个钟表售货员居然以300美元把那只钟卖给那对夫妻,售货员这种爽快的行为使那对夫妻认为钟表不值300美元,没有实现他们消费时的效用实现。深入到他们的内心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反应,就是他们在购买那只钟的同时,没有从购买行为中获得一种价值感,没有获得效用最大化的实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价买这东西值了;相反,就感觉上当受骗了。如果售货员坚持不降价或只稍微降价,这对夫妻仍然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因为他们花了,个月时间才找到了这只他们非常喜爱的古玩钟,他们对这只钟表具有特殊的偏好。尽管他们商定只要售价不超过600美元就买下来,但他们心里认定他们看上的这只钟表不止值600美元,所以如果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大于600 元购买后还能使这对夫妻获得心理满足,仍然可能购买这只钟表。如果你此时计算消费者剩余为600,300=300(美元),那就错了,因为当售货员爽快地答应把钟表卖给这对夫妻时,他们心理愿意为此支付的最高价格就不再是600 美元了,也可能立即将为200 美元,从他们的心里反应过程看,此时消费者剩余应该很小,甚至是负值。如果这对夫妻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后以500 美元成交,消费者剩余是50 美元。如果

5

售货员掌握关于效用、消费者剩余等经济理论,可能就会在营销技巧上提高,使消费者在购买其商品时获得比较大的效用享受。

二、课后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B 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CD 3.CD 4.AC 5.BCDE 6.ABCD (三)简答题

1.答: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其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人们对某种事物满足程度的大小,并且效用可以加总求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效用是不可以计量的, 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人们对某种事物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并且由于效用的不可计量,所以效用不能加总求和。

2.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这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必然会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两商品的消费数量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它为了多获得一单位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3.答: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效用组合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第二,在同一坐标平面中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三,同一平面上的不同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或相切;第四,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4.答:首先,消费者行为理论告诉我们,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其次,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同时,消费时

6

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定位于某一群体消费者,根据特定群体的爱好来开发产品;最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还告诉我们,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启示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

(四)计算题

1.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元。 M,2,30,601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 M60由(1)已知收入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元。 P,,,3M,6022020 (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Px,Px,M 1122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3x,60。 12 2(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很清楚,预算x,,x,20213 2线的斜率为。 ,3

U,XY,40,5,200YX2.解答:(1),40,,5时,他得到的效用 无差异曲线如下: X 10

5

Y O 20 40

(2)交换之后,甲的效用水平, X,15Y,20 此时的效用 U,XY,15,20,300

因此,通过这个交换,此人所得到的满足会比(40,5)的组合高。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一、课堂实训题 7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在现实生活中边际产量递减的例子很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其实也是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我们就不会有失业问题了。

二、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C 5.C 6.A 7.D 8.B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CD 3.BCD 4.BCD (三)简答题

1.答: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线盒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扩展线是厂商的生产均

衡点所形成的轨迹。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和产量发生变化时,因此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厂商在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2.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它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它所带来的产量先是递增的,达到最大的值以后再递减。关于这一规律我们也可以从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假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在开始的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产量递增,这也可以反过来说,在这一阶段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求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显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短期边际产量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简单的表述如下: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最应的是边际

8

成本的最小值。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

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U型MC曲线出发,可以解释其他的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以及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所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3.答:等产量线是指生产既定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等产量曲线具有四个特征:(1)等产量曲线一般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表明在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生产相同的产量,在增加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资本;(2)根据给定的生产函数,在同一

坐标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产量曲线上的产量相等;(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4.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换句话说就是当一个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下滑动时,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效用水平却保持不变。这说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同时,必然会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即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商品的替代过程中普遍存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之所以会发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它为了多获得一单位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5.答:如下图所示,既定的产量曲线与三条等成本线相交、相切、不交也不 Q1切,三条成本线所代表的成本,所以,成本便是生产产量的最CCC123,,C1 低成本。 K E

9 O C CC L 312 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

满足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必要条件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也Q1C1 就是说,在最优投入切入点,等成本线的斜率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相等。 Q1EC1

(四)计算题 1.解:由得 TC,160

3L,6K,160

设为拉格朗日函数,则 X

22,,,,XL,K,,,5L,12K,2L,K,,3L,6K,160则 ,X ,5,4L,3,,0,L ,X ,12,2K,6,,0,K ,X ,3L,6K,160,0,, 1543解答:L,,K,。 2727 2.

总资本总劳总产量劳动的平均劳动的边数量K 动数L Q 产量 际产量 12 0 0 — — 12 1 75 75 75 12 2 200 100 125 12 3 300 100 100 12 4 380 95 80 12 5 430 86 50

12 6 450 75 20 3.解答: TFC,300,350,60,710 ,,AVC,500,750,250150,10。 第五章 市场理论 一、课堂实训题

2.答:小麦、大米等农产品市场一般被作为完全竞争市场,这些产品一般不 存在差别,做广告只会增加小麦、大米的销售成本,同样也使相同农产品“搭便

车”。因此,这类产品一般不做广告。 课外实践题

10

德比尔钻石公司属于寡头垄断,首先,它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同时通过广告等宣传使人们相信钻石没有替代品,为他们提价做了准备。

二、课后练习题 (一)判断题

1.T 2.F 3.T 4.T 5.T 6.T 7.F 8.F 单项选择题 (二)

1.A 2.A 3.C 4.B 5.C 6.C 7.A 8.A (三)多项选择题

1.ABE 2.AD 3.ACD 4.BC 5.ACD (四)简答题

1.答: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征:市场有众多的消费者和众多的商品生产厂商、产品是同质的、进入或退出市场是自由的、完全信息。

2.答:市场竞争程度强弱是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依据市场结构划分的标准,市场可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又称纯粹垄断,它是指由一个独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一种极端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垄断之间的一种不完全竞争的情况,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又称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产品供给的绝大部分乃至整个市场。

3.答:古诺模型提出于1838年,是早期的寡头模型,也是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又称“双头模型”,其结论可以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模型中。

假设寡头厂商以产量为自变量,价格为因变量来推测产量,并且都假定对方不会改变原有的产量,从而求自己的最大利润。如下图所示,市场上只有甲、乙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生产成本相同且为零,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甲、乙都准确了解市场总需求曲线,能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按照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决策。

在下图中,假设整个市场竞争的产量为,第一轮,开始时甲厂商进入市OA OQOA1,,12场,面临的需求曲线为,确定的价格为,从而实现最大利润,OP1 OQFP11OQ1利润量为的面积。然后乙厂商进入市场,并且认为厂商甲继续生产产

11

量,从而将甲剩下的市场容量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为12 ,确定的价格为,利润量为的面积,甲厂商的利润QQOA12,,14QQGH12OP2 因为价格下降减少为的面积。 OQHP12

第二轮,在乙厂商采取了上述行动后,甲厂商认为乙厂商会保持14,OA的产量,按照原则决定产量为市场容量OAOAOA,,,,1434的12产MRMC,

量,即,比第一轮减少。然后,乙厂商认定甲厂商保持38,OA18,OA38,OA的产量,乙厂商将剩下的市场容量12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决定产量为

1258516,,,,OAOA,比第一轮增加116,OA。如此不断下去,甲厂商的产量将逐渐减少,而乙的产量则逐渐增加。最后甲、乙厂商产量相等为止,各自生产整个市场容量的13,行业产量为整个市场容量的23,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P F P 1H G P 2

O Q QQA 古 诺 模 型 12

n23根据两个寡头厂商共同生产竞争产量的产量的结论,可以推广到个厂商的生产情

nn,11(1)n,况,即当达到市场均衡时,行业生产整个市场容量的,每个厂商各生产。

4.答:经济效益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益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的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其具体分析如下:

12

(1)关于产量和价格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如果其肯放弃一些利润,价格就可以下降一些,产量就可以增加一些。在寡头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的市场组织,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低。

(2)关于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的条件

除此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行业在长期均衡时是否实现价格等于长期边际成本也是判断该行业是否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一个条件。商品的市场价格通常被看成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通常被看作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倘若不是这样,当商品的价格大于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时,其边际社会价值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它表示相对于该商品的需求而言,该商品的供给是不足的,应该有更多的资源转移到该商品的生产中来,以使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最后使该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等于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这样,社会的境况就会变得好一些。在完全竞争市场,在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等于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同类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都有商品的价格大于商品的长期边际成本,它表示资源在这些非竞争行业生产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是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维持的低产高价,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加突出。

(3)关于其他方面的一些比较 13

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厂商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也有可能阻碍技术进步,这需视垄断厂商所处的具体情况而定。还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上的厂商可以获得自然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而在行业中厂商数量很多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不可能获得这种规模经济的好处。也有些经

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而在寡头市场,尤其是在垄断竞争市场,却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因为在这两个行业中的厂商们所生产的产品往往是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此外,有的经济学家指出,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上总是有大量的广告宣传。这些广告一方面可能因为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而有利于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能误导消费者。此外,广告费用支出也构成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所以,对广告的利弊要视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一、课堂实训题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最优数量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成本,即:VMP=W。假定生产要素为劳动,用L 表示,单位生产要素价格为工资用W 表示,厂商要素支出总额C=W•L。这样,在厂商及保持最优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就要减少要素支出的总成本C=W•。在厂商不减少L(工人数量)的情况下,要想减少总成本C,只能减少W(工资)。减少工资可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绝对数量的减少和相对数量的减少。厂商延长劳动时间、不发加班工资的做法,就是从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两方面缩减工人工资,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王女士一直对公司加班毫无怨言,可以看出对王女士起主要作用的是替代效应。从劳动供给曲线上看,即处于供给曲线的下半部分。因为从王女士加班的态度上看,其毫无怨言,说明对她来说可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压力大,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她愿意牺牲闲暇时间用于加班,来赚取更多的工资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从劳动供给考虑,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劳动者对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即劳动和闲暇的分配。如果劳动者愿意牺牲闲暇时间去进行劳动,劳动供给增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反之,劳动供给减少,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在大多数劳动者替代

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的每天的时间一定(24 小时),所以,替代效应也是受到的,即劳动者不应把24 小

14

时全部用来工作,必须保证他一定的闲暇时间用来吃饭、休息和睡眠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劳动法》正是基本保护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以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如果让劳动者在休息时间加班,必须保证劳动者享有较高的工资,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效应;同时,增加厂商的要素成本,减少其利润,降低他们迫使劳动者加班的积极性。

二、课后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D 7.D 8.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 4.BCD 5.ACD 6.ABCD (三)简答题

1.答: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横向相加而得到的,由于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答: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即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3.答:垂直的土地供给曲线表示就整个经济体系而言,出特殊情况(如围海造田等),一般来说,土地的数量不变动,因而土地的供给是完全缺乏弹性的,表现为垂直的供给曲线。但是从个别行业或产品生产部门来说,土地的供给仍然具有一定弹性,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例如,某生产部门由于其产品的需求上涨,收益增加,对土地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获得使用权。那么,该部门就会吸引更多的土地供给,土地的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 4.答:每一种资源与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都有各自不同的市场。这些市场的状况与厂商的目标和产品市场相结合,影响着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它被使用的数量影响着它的总收入。影响资源市场的任何变

15

化也影响着一种要素的收入,从而影响到收入在不同要素之间的分配。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对资源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功能收入分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如果资源市场是竞争性的且运行良好的话,那么,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就来自其对生产的贡献,并且等于它的边际产品。就是说,劳动的工资率就是被雇佣的最后一名工人对生产总价值的贡献额。同样,资本的利息率、土地的地租就是代表这些要素在边际上对生产总价值的贡献额。

按照这种理论,以某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乘以一定效率条件下(即成本最小化)所使用的该种要素的数量,便可以得到该种生产要素的收入份额。例如,假定对劳动的供求决定了劳动的市场工资,将此乘以就业者总人数,便可知工资支付量,有时也称作总货币工资。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干预 一、课堂实训题

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市场化和内部化。

按照科斯理论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产权后上游企业有往下游企业排污的权利;下游企业有河水不被污染的权利。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上游企业要想排污将给予下游企业一定的赔偿,上游企业会在花钱治污与赔偿之间进行选择。总之,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可转让,那么市场交易和谈判就可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除此明确产权的外,还有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办法。按照科斯定理,通过产权调整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将这两个企业还合并成一家,合并为一家以后,必然减少上游对下游的污染,因为是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得失,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污染会减少到最小限度,即把上游生产的边际效益等于下游生产的边际成本。

二、课后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D 6.D 7.D 8.D (二)判断题 1.F 2.F 3.T 4.F 5.T 16

(三)简答题

1.答: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又具有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例如,垄断可能造成生产效率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等。以上问题可结合下图加以说明。在图中,横轴表示厂商产量,曲线D和MR分别表示厂商所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再假设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用直线AC=MC表示。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厂商将产量定在Q价格定在P,价格P高于边际成本,说明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这时消222

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而支付的货币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耗费的成本。

显然,要达到帕累托最优,产量应增加到Q,价格应降到P,这时P=MC。11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和P。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22

下的产量Q和价格P,消费者剩余是ΔFP1H的面积,而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11

到P时,消费者剩余只有ΔF PG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中22

P PGI所代表的面积)转化为垄断者的利润,另一部分(ΔGIH所代表的面积)12 就是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代表由于 P 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带来的损失。 F 2.答:外部影响又可称为外在性,外差效应,

G 溢出效应或邻近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 P2 动或决策对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H I P 1

予利益的情况。如果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MR 会成员带来了危害,但他自己不要承担这种危害的

成本,就称存在消极的外部影响或外部不经济,如O Q Q Q 12一个工厂污染了周围居民的空气或水质;相反,如

果某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了好处,而自己却未得到补偿,就称存在积极的外部影响或外部经济,如一个人养了一群蜜蜂,使周围果园获得丰收,增加了产量。

3.答: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阻止别人也来

17

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阻止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例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人穿的特性。

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课堂实训题

1.答:GDP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现代经济学家认为,闲暇时间是生活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财富的尺度;是文明生活的体现;是个人才干的发挥。随着经

济的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更多的将是追求闲暇,这与GDP的生产要求是矛盾的。

2.答:如果用Y=C+S,TR的去向就包含在消费和存储里了;如果用Y=C+I+G+NX,TR包含在开支里了。

二、课后作业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B 6.C 7.A 8.D 9.C 10.A 18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CD 3.DE 4.AE 5.BC (三)简答题

1.答:在计算GDP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当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该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价值,因此,计算时不应包括中国产品,以避免重复计算;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还包括无形的产品---劳务;第四,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2.答:住宅建筑可以被人长期居住,长期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限更长,而且出租房屋或者自己居住取得的房租都应当计入GDP。因此购买住宅和购买普通消费品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上应当算作投资而不是消费。

3.答:用支出法核算GDP,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净出口。购买和消费支出及投资支出在计入GDP时,都是从支出角度计算的,但是计算方法并不完全相同,购买有其自己的特点。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都是根据购买这些物品时所花费的货币金额加以计算的。但是购买是花钱办事,如开办学校,设立,巩固国防,修建道路等等。通过雇请公务员,建造公共设施等位社会提供公品和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不是典型地卖给最终消费者,因此购买所提供

的服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价格。所以,在计入GDP时,不是像消费和投资一样,根据购买提供服务所花费的货币支出来计算的,而是根据提供这些服务所花费的成本来计算的。这是购买在计入GDP时不同于其他项目的地方。

(四)计算题

1.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而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

(2)从GNP=C+I+G+NX中可得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

(3)用BS代表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

19

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4300-990=3310; d (5)个人储蓄S=Y-C=3310-3000=310。 d

2.解:(1)用S代表储蓄,用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GNP- Y dd=4100-3800=300。

(2)用I代表投资,S、S、S分别代表私人部门、部门和国外部门的pgf 储蓄,则S =T-G=BS=-200,在这里,T代表税收收入,G代表支出,g BS代表预算盈余。S=100,因此:I= S + S +S=300+(-200)+100=200。 fpgf

(3)从GNP=C+I+G+(X-M)中可知,支出G=4800-3000-800-(-100)=1100。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 课后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C 6.A 7.D 8.B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BCD 4.BC 5.ABD (三)简答题

1.答:(1)在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投资可以引起收入某种程度的增加,即投资的乘数作用可以相当顺利的发挥出来。(2)要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可以被利用。没有充足的劳动力,投资增加并不会使产量和收入增加。(3)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利用。

2.答:(1)收入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成正比,货币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减而增减。(2)消费倾向。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越大,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3)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需求量随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减慢而减少或增加。(4)物价水平。货币需求量与物价水平成正比关系,即货币需求量随物价水平的高低而增减。(5)社会商品总额。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社会商品总额成正比,即货币需求随社会商品总额增减而增减。(6)利率水平。货币需求在通常情况下与市场利率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即随利率水平的上下而减少或增加。除以上所述,人们的心理偏好、对经济变动的预期以及信用制度等也将影响货币的需求。

20

3.答:IS曲线的位置,取决于投资需求曲线与储蓄曲线的位置。如果经济中影响投资与储蓄的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投资与储蓄变化,那么,IS曲线的位置就会变动。

在储蓄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济中出现技术革新或资本边际效率提高等因素,致使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反之,IS曲线则会向左移动。当然,由于投资乘数的作用,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

离与投资需求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有所差别。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等于投资需求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I)乘以投资乘数K,即ΔY=K?ΔI。Y

乘数K愈大,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愈大;反之,乘数K愈小,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就愈小。

在投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们更倾向于储蓄,在同样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储蓄增加,那么,储蓄曲线就会向左移动,IS曲线也会随之向左移动。反之,IS曲线则会向右移动。与投资需求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一样,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与储蓄曲线垂直移动的距离也有所差别。因为产品市场均衡时储蓄将全部转化为投资,储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相当于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只是方向相反,因此,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ΔY)等于储蓄曲线垂直移动的距离(ΔS)乘以投资乘数K,即ΔY=K?ΔS。乘数K愈大,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愈大;反之,乘数K愈小,IS曲线水平移动的距离就愈小。 MkP4.答:LM曲线的斜率可由LM曲线的数学方程求得。由r,Y,,得hhdrdY,khdrdY,这就是LM曲线的斜率。式中,k、h皆为正值,所以为正值,即LM曲线的斜率为正,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从LM曲线斜率的公式可知,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及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变,即k值不变,那么,LM曲线的斜率就取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取决于h值的大小。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较大,即h值较大,利率的既定变动,会带来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较大变动,从而引起交易性货币需求和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因而LM曲线的斜率较小,LM曲线也较为平缓;反之,则相反。特殊地,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无限大,则LM曲线变为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区域;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为零,则LM曲线变为

21

垂直,这就是所谓的古典区域。

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变,即h值不变,那么,LM曲线的斜率就取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即取决于k值的大小。如果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即k值较大,国民收入的既定变动,会带来货币交易需求的较大变动,从而引起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利率的较大变动,因而LM曲线的斜率较大,LM曲线也较为陡峭;反之,则相反。

由于交易性货币需求比较稳定,因此,一般认为,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答: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IS-LM模型坚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的决定。对财政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加入了挤出效应。该模型也分析了货币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属于总需求分析。AD-AS模型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加入了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分析了总需求,而且分析了总供给。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课堂实训题

1.“民工荒”属于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如有些部门发展迅速,而有些部门正在收缩;有些地区正在开发,而有些地区已经衰落)要求劳动力的流动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动。但“民工”一时难以改变自身技术结构等,很难适应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动,从而出现这种情况。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现象,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大学的扩招给社会就业带来压力、大学生就业观念造成部分失业等。

2.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通货膨胀与失业都是对人们生活影响重大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虽然并不针对个别人群,但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仍然十分重大,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十分巨大,同样可以引起政治和

22

社会动荡。失业对个人来说,其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失业会使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给其精神造成打击。如果大量人口失业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并可能引起政局动荡。

二、课外实践题

提示:第一,指标所涵盖的人口很有限。基本上只登记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人员,至于本地的农民、外来人员(包括农民工)等,均没有统计在内。第二,登记失业率是一个被某些地方计划好了的指标。不少地方每年给登记失业率规定一个指标范围,不能超标。如果一个地方失业超标了,即使你失业了,他们也不会将你登记为失业人员。因为,一个地区失业超过指标,地方在政绩方面要扣分,要被问责,的升官也要受影响的。所以,统计数据与政绩挂钩,造成数据失真。第三,由于指标设计的缺陷,导致多数失业人员不愿意登记为失业者。这是因为,登记为失业者会失去“干部”身份。

三、课后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 5.D 6.B (二)判断正误题

1.F 2.F 3.F 4.F 5.F 6.T (三)简答题

1.答:一般地讲,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中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就看作实现了充分就业。因此,自然失业率又称为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失业持续的时间和失业的频率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两个主要因素。失业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经济周期及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从劳动力市场结构看,劳动力市场组织、失业人口构成、失业者就业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失业救济金制度等等,都影响着失业持续的时间。失业频率是指劳动力在一定时期内变为失业者的平均次数。一般来讲,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变化越大,失业频率越高,新劳动力增长速度越快,失业频率也越高。

总之,失业持续的时间越长,失业频率越高,自然失业率就越高。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2.答: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就业水平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而国民收入又取决于总需求,

23

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凯恩斯用三大心理规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三大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收入越增加,消费支出占增加收入的比重就越小。由于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会导致总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心理规律的作用,增加的产量在扣除个人增加的消费以后,就留下了一个缺口,即总需求紧缩缺口。

假如没有相应的投资来填补这个缺口,产品就会有一部分无法销售出去,于是就出现了消费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资本投入越增加,利润占资本投入的比重就越小。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的对比关系。资本边际效率,就是厂商增加投资与所增利润量之比。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是一种牺牲当前消费以获取未来收益的行为,所以投资获得利润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需求的大小,两者呈正比关系。如果利息率不变,利润率和资本边际效率越高,则越能刺激人们投资的积极性。然而,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使人们对投资前景缺乏信心,必然使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偏好规律

流动偏好规律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总喜欢以现金的形式保存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这种以货币形式保存收入的心理动机,就是流动偏好。正是由于流动偏好的存在,所以为了鼓励人们放弃流动偏好,进行储蓄,就要提高利息率。流动偏好造成利息率提高的压力,使得利润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利率更低,从而使投资需求雪上加霜。

3.答:属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这是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供给就是生产,根据生产函数,生产取决于成本。因此,从总供给的角度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只有在高于从前的价格水平时,才能达到与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即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

24

上方移动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这种价格上升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如下图分析所示。

原来的总供给曲线AS与总需求曲线AD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价格水平00为P。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到AS,这时总需求曲线没变,决定01

了国民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价格水平由P上升到P是由于成本的增加所1101

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P ASAAS 1D E2P 1EP 1 0 2 O Y Y Y 12

4.答:(也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与第3题类似)

5.答: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其次,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受益。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值。再者,在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有利于二不利于公众。这是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还有产出效应:在短期内,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减少。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就能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通常会减少就业。在长期,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都会消失。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课堂实训题

央企利润的增长与宏观经济向好形势有关,也与国资委监管得力有关,但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央企自身的垄断地位,。

二、课后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D 2.D 3.B 4.D 5.C 6.C 7.A 8.B

25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C (三)简答题

1.答: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答:经济增长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经济发展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3.答: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处于高水平时期,就业增加,产量扩大,社会总产出逐渐达到了最高水平。衰退阶段,投资下降,失业增加,产出下降。萧条阶段,经济活动处于最低水平时期,存在大量失业,生产能力闲置。复苏阶段,经济走出萧条转向上升的阶段,走向繁荣。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 一、课堂实训题

1.答:货币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银行对经济的最终都是通过货币数量和利率的变动进行的。但在对货币日常交易和预防需求的作用下,利率降低受到,从而制约了货币的作用。此外,货币作用过程存有“时滞”。从银行向市场输入调节参数但实现预期目标,这期间,经济情况可能已发生变化,从而会造成市场扭曲。

二、课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C 5.B 6.A 7.C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ACD 3. BD (三)简答题 26

1.答: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的财政,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这种财政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

(1)税收的自动变动

这里主要指的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就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的收入自动增加,税收会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而自动增加,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自动进入较高的纳税档次,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 支出的自动变动

这里主要是指的转移支付,它包括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当经济出现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会相应增加,这会抑制了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

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的转移支付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2.答:在经济萧条时期,应使用扩张性财政。主要的手段包括减少税收和和扩大预算支出的规模:(1)减少税收。减税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同时减税扩大了企业和个人在国民分配中所占份额,有助于促进其扩大经济活动范围和规模。(2)扩大预算支出的规模。作为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支出的扩大会带来社会总需求相应数量的扩大。

3.答:财政工具是指财政当局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使用的财政工具主要有:购买、转移支付、税收、公债以及预算规模等。

4.答:财政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支出增加而引起私人支出减少,相当于以的公共支出代替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这样,扩张性财政政

27

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财政挤出效应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财政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此时挤出效应应为1,也就是说支出增加的量恰好等于私人支出减少的量,扩张性财政对经济没有任何刺激作用。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处于0和1之间,具体大小主要取决于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幅度。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