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笔试考情分析 -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所谓“双特计划”,即重庆市开展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简称“双特计划”。自2016年始,以统一考试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教师。为了方便广大考生进行新一年的备考,中公教育特对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小学语文的笔试考情作如下分析: 一、考试内容
“双特计划”笔试的考试科目分为教育理论和专业素质两部分,分值各为100分,时间都是90分钟。现将专业素质科目的具体考试内容分析如下: (一)学科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方面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包括常见字形、字音的辨析,词语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修改、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等。 (二)文本阅读分析
以2016年的考试真题为例,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主要以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为主。其中文言文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等常见文言常识的把握;
现代文大多以叙事类散文的考查为主,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对细节的赏析、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以及对表现手法的鉴赏等。 (三)教学设计
主要以教案书写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的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学段、文本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相关规定,正确确定目标及重难点,合理组织教学环节。 二、试卷结构
下面以2016年的考试试卷为例,对真题的试卷结构分析如下:
三、真题回顾
1.(单项选择题)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2016年5月9日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小学语文) A.古代臣下给帝王的呈文可以有“章”“奏”“表”“议”等,“表以陈情”说明了“表”在上书言事中的抒情性特征。 B.雨果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人道主义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C.我国史书体例有国别、纪传、编年等。《隆中对》选自编年体史书《三国志》。
D.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和乐而歌的新诗体,它产生与隋唐,极盛于宋代,有“曲子”“诗余”“长短句”“近代乐府”等多种说法。词的语言特点是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充满音乐美。
1.【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中外文学常识的考查。B.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动领袖;C.《三国志》是断代体史书,同时又属于国别体史书;D.词的语言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2.(语言表达题)下面是一则未完成的祝福短信,请仿照波浪线的桔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桔子构成排比。(2016年5月9日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小学语文)
一颗细腻的心可以带来幸福,一颗真诚的心可以赢得信任,一颗勇敢的心可以征服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你的心能同时包含五个“一”! 2.【参】本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及综合表达力。答案合理有文采即可。
一颗纯真的心可以消除烦忧,一颗宽宏的心可以包容一切。
3.(教学设计题)请以第四大题的阅读材料《改变世界的力量》为课文,设计一个针对六年级或七年级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微型教案。(20分)(2016年5月9日重庆市“双特计划”教师招聘-小学语文)
要求:(1)必有教学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学过程。(2)要能从中看出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3.【思路指导】本题是对学生综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考查。首先要通过综合学段特点、文本特点、新课标要求三个方面正确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其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全面落实目标及重难点,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双边活动要充分有效。最后,要在教学环节中体现语文课程所提倡的综合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 四、备考建议
对考试范围、考查方式及重难点有了清楚的把握后,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此,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一)参悟真题,明悉方向
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想要征服考试,了解试卷的考查重点和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考生一定要将真题做透,总结考查重点以及不同题型的考查方式和侧重方向。明确了考试的规律后才能更有方向和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二)夯实基础,专项训练
分析考试真题可以看出,在选择题部分,对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考查比重很大,综合全面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因此考生在备考中要加强对古今中外重点文学常识的记忆。对于字音、字形、标点、病句等题目,考查范围广,所占分值高且正确率较低,因此考生要引起足够重视,除了将现有的
真题做熟做透,把握好方向以外,建议考生找一些比较系统的专项练习题来进行集中大量的练习,以做好知识的积累。其次是文体阅读部分,这一部分考查考生实际的文本鉴赏能力,也建议考生进行专项练习,在大量的试题演练中掌握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得分率。教学能力题目,在备考中建议考生多看一些中公师资的评课案例,以让自己从更专业的角度评析和设计题目,从而赢的。 (三)劳逸结合,调整心态
考试除了对考生知识方面的考查外,也考查考生的心理素质。能否按部就班、不慌不躁的备考;能否掌握有效方法,率的进行复习;能否安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都影响着考试的成败,因此在备考中要劳逸结合,调整好心态,从容不懈的迎接考试。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试题集训】练习题|模拟题教育综合知识-备考资料学科知识-高频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