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7期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诊断中的价值
赖繁华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时段在我院体检的60例非糖尿病自愿者为对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检查数据。结果:研究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及总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以易损斑块类型占比较多,而对照组以稳定斑块类型占比较多(P<0.05)。结论:高频超声在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高频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7-0188-02糖尿病是目前临床多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从数据统计以来,疾病发生率逐年升高。高血糖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因为它的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
因长时间高血糖会导致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特别针对心脑血管方面。因此这次笔者主要研究方面在分析高频彩色超声在糖尿病病人与正常人颈动脉粥
性心力衰竭,诊断准确率为90.00%;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被确诊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准确率为95.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与心功能分析呈负相关或者正相关,心功能分级越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E峰/Ea峰、LVDd值及LAD值越低,而LVEF越高,详见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相关指标(x±s)
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
LVEF(%)LVDd(mm)LAD(mm)E峰/Ea峰
59.±8.3850.24±9.6539.67±5.6910.09±4.1252.61±7.5151.22±9.6549.85±6.7413.52±3.1945.36±7.4958.74±9.0656.24±8.7917.45±5.02
3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造成脂质全部聚集在动脉内膜中,造成动脉内部血液流动受阻、动脉狭窄,进而导致心脏缺氧缺血。随着疾病的发展,冠心病逐渐发展至慢性心力衰竭。此类疾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也导致患者病史风险增加。因此,及早诊断尤为重要,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据有关资料显示[3],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超过90%,但是由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方式对设备要求较多,而且检查费用昂贵,若患者自身经济条件不好,则不愿采取该方法检查。再加之该检查方式仅可以将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反映出来,而且具有创伤。所以,使用范围受到了[4]。
本次研究分别予以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诊断方式,结果显示:
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是90%,冠状动脉造影是95%,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诊断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检查心脏结构,同时也能够有效鉴别血流状况、心脏搏动。根据局限性运动低下病变等异常指标有效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现阶段,该检查方式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进一步分析心室肥厚状。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生被视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其可以将心脏血液流动、各个结构及搏动动态反映出来,而且无创,不会损伤机体[5]。除此之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与心功能分级以负相关或者正相关呈现出来,心功能分级越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E峰/Ea峰、LVDd值及LAD值越低,而LVEF越高。
总而言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操作无创、简单等,值得采纳并推广。【参考文献】
[1]邓疆, 叶淑红.心脏彩超用于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2(15):66-67.
[2]伏冰.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2(18):3-3.
[3]宛军.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J]. 医疗装备,2017,10(12:4-6.
[4] 张毅.心脏彩超用于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价值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15(12):50-51.
[5]徐菊梅.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15):158-159.
18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7期 医学影像
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和斑块类型有何不同,以达到及早预防和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段在我院门诊体检的60位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这些体检者既往排除高血压及高血脂病史。研究组:年龄57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63.28±4.70)岁,性别:男35例,女25例;对照组:年龄56至74岁,平均年龄为(61.35±4.75)岁性别:男34例,女26例。两组检查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无明显差异性,P>0.05。同时所有检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检查设备:仪器采用Philips EPIC7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对两组检查者进行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示:被检查人员保持平卧位,颈部以枕头支撑使头部后仰达到充分暴露颈部程度;操作人员使用超声诊断仪的高频探头(频率7~12M),检查时探头从上而下,并且先横切观察,再纵切观察,主要检查部位为两侧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测量两侧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径和内中膜前后径(IMT),同时注意观察血管内是否出现斑块和这些斑块超声声像的特征。
1.3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出来的结果。统计血管内出现斑块人员人数及斑块数,同时按斑块形态、表面情况、纤维帽是否完整、回声强度及内部回声是否均质回声来区分斑块性质,例出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数量。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数据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前后径(IMT)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双侧颈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IMT明显增厚,有明显差异性,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IMT比较(x-±s)
分组(n)
CCA
CCA分叉
左侧
右侧
左侧
右侧研究组(n=60)1.03±0.160.97±0.181.23±0.211.24±0.22对照组(n=60)0.75±0.150.74±0.14
0.95±0.210.96±0.20t值7.54856.821611.847811.9673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斑块检出率、斑块类型及数量
研究组:检出人数55例,总斑块数135个,其中不
稳定斑块85个、稳定斑块50个;对照组检出人数31例,总斑块数为35个,包括不稳定斑块12个、稳定斑块23个,将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斑块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稳定斑块检出率更低,P<0.05,同时研究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CAP检出率、类型及数量比较[n(%)]分组(n)检出例数不稳定斑块
稳定斑块总斑块数研究组(n=60)55(91.67%)8550135对照组(n=60)
31(51.67%)1223
35χ2值
13.74817.1542/P 值
0.0001
0.0067/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及平均寿命逐年增长,糖尿病发生率也明显提高,因为糖尿病对动脉血管影响,引起与其相关疾病出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造成明显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更加明显,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管腔狭窄,从而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对糖尿病病人动脉血管的检查越早越有效预防其它相关疾病的发生[1]。
这次笔者研究时,对两组人员进行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分析以上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体检者的双侧颈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更厚,斑块发生率更高,总斑块数更多,同时不稳定斑块类型比例更高。完成这次对比检查后,笔者更加清晰和熟练的的检查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类型情况、颈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的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效果[2]。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在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时,可以明确的判断颈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情况,是否有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再结合糖尿病患者病史和临床特点,可以有效的帮助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判断治疗后的情况。【参考文献】
[1]任春华,牟沁.高频超声对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0-11.
[2]魏秋菊,李红,杜菲,等.肾脏超声检查在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50-352.
作者简介:赖繁华(1982.12.8-),男,汉族,湖南永州,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脏及血管超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