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来源:99网
部编版语文八上《愚公移山》过关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文学常识

《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_______,战国前期_________代表人物之一。 二、词语归类 (一)重点词语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3.出入之迂.也 4.吾与汝.

毕力平险 5.杂然..相许. 6.其妻献疑..曰 7.以.

君之力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如.太行、王屋何.

? 10.且焉..置土石 11.投诸.

渤海之尾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3.叩.石垦壤 14.始龀.

15.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1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

3.河曲智叟亡.

以应 4.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5.无陇断焉 (三)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四)一词多义

且:___________ 塞:___________ 迂:___________ 汝:___________ 杂然:___________ 许:___________ 献疑: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 曾:___________ 损:___________ 如……何:___________ 且:___________ 焉:___________ 诸:___________ 荷:___________ 夫:___________ 叩:___________ 龀:___________ 易:___________ 节:___________ 心:___________ 固:___________ 彻:___________ 穷匮:___________ 负: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____”通“____”,____________ 面:___________ 险: ___________ 箕畚:___________ 1

“ “ “ “ “ 1.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 )

曾益其所不能 ( ) 2.亡:今亡亦死 (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3.且: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 (五)古今异义.

1.惩..

山北之塞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处罚 2.河阳之北

河:古义:___________;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

___________;今义:太阳

3.达于汉阴.

古义:___________;今义:阴天 4.指.

通豫南 古义:___________;今义:手指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___________;今义:曾经

6.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各个,许多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___________;今义:荷花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___________;今义:毛发

9.北山愚公长息.

曰 古义:___________;今义:休息

10.虽我之死.

古义:___________;今义:虽然

11.惧其不已..

也 古义:___________;今义:已经

12.无陇断.

焉 古义:___________;今义:把持独占

13.何苦而不平 古义:___________;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六)重点虚词 1.之: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操蛇之神闻之( )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③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④甚矣,汝之不惠( ) 2.而:

①何苦而不平 聚室而谋( ) ②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 ③而山不加增( ) 3.且:

①年且九十 ( ) ②且焉置土石?( )

2

4.于:

①达于汉阴( ) ②告之于帝( ) 5.其:

①惧其不已也( ) ②其如土石何( ) ③帝感其诚( ) ④其妻献疑( ) 6.以:

①以残年余力( ) ②河曲智实亡以应( ) 7.焉:

①无陇断焉 始一反焉( ) ②且焉置土石( )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4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3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荷担者三夫( )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 ..(3)母置之( )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且焉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 王终遣之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 括 一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3分)

4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曩:以往、过去。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是山余亦未登( ) (4)向吾远游冀﹑雍( )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一、文学常识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词语归类 (一)重点词语

5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吾与汝.

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6.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7.以.

君之力 以:凭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9.如.太行、王屋何.

? 如……何:把……怎么样 10.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1.投诸.

渤海之尾 诸:之于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3.叩.石垦壤 叩:敲,凿 14.始龀.

龀:换牙 15.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

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三)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 面: 名词作动词, 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四)一词多义

12.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竟)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2.亡: 今亡亦死 (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3.且: 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五)古今异义.

1.惩..

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 2.河阳之北

6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

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3.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4.指.

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6.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9.北山愚公长息.

曰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10.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1.惧其不已..

也 古义:止 今义:已经

12.无陇断.

焉 古义:山冈阻隔 今义:把持独占

13.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担心 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六)重点虚词 1.之: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指示代词,“这,这样” 操蛇之神闻之 指示代词,“这件事”: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人称代词,“他” ③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结构助词,的。

④甚矣,汝之不惠。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性、不译。 2.而:

①何苦而不平 聚室而谋 表承接,不译。 ②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修饰,地、着。 ③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但是,却。 3.且:

①年且 九十 副词,将。 ②且焉置土石? 连词,况且。 4.于:

①达于汉阴 介词,到。 ②告之于帝 向 5.其:

①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

②其如土石何 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③帝感其诚 代词,他的 ④其妻献疑 代词,她的 6.以:

①以残年余力 介词:凭,靠。 ②河曲智实亡以应 连词,用来。

7

7.焉:

①无陇断焉。 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 ②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四、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4分)

1.(1)肩负、扛(挑) (2)覆灭 (3)放弃,放下不管 (4)称职 (4分)

2.D(2分)【解析】A哪里/表示陈述的语气词。B到,介词/对,向。C把/因。D都是代词,代人。

3.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2分)【解析】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故停顿为: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2分) (2)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此句可意译,翻译出大意即可)(2分)

5.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答出一点即可)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答出一点即可)(2分)

【参考译文】

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

8

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 而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买下来(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 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大将不称职责的情况发生, 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 ”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3分) 6.(1)苦于(2)赞同 (3)这(4)先前,原来。 7.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8.(1)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七八岁,刚开始换牙,蹦蹦跳跳地前往帮助他们。 (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到了泰山的北面。

9.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