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判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判

来源:99网
辽宁农业科学2009(2):14~17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2—1728(2009)02—0014—04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判 修俊杰,张宝石,张 宇,任志勇,曹敏建,孙月婷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161) 摘要:采用高稳系数法(HSCi)和适应性参数法(n ),结合变异系数法(CV),产量平均数(x)及回归系数法 (b),对2004~2006年辽宁省新审定的41个玉米品种和4个高淀粉玉米品种在辽宁中北部不同地点环境下 的高产稳产性能及适应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有沈玉24,沈玉21,东单 9O,华单208和辽单526。 关键词:玉米;高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513.o1 文献标识码:B 根据玉米粮丰工程项目的要求,为了全面提 乡。各试验点统一品种,统一供种。试验采用单 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次重复,每小区4行, 行长6 m,行距0.6 m,株距0.35 m。统一密度为 3 200株/667m 。对照品种丹玉39号。所有参试 升辽宁省的玉米产量,充分发挥已育成的优良品 种的增产潜力,使品种合理布局,本文采用高稳系 数(HSCi)法 和适应性参数(ni)法 ,结合变异 系数(CV)法,产量平均数( )及回归系数(b) 法 ,对2004~2006年辽宁省新审定的41个玉 品种同期播种,田间管理与生产田相同。 1.2统计分析方法 米杂交种和4个高淀粉品种在辽宁的中北部地区 4种环境下进行了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 产量平均数( )、标准差(S)、回归系数(b)、 变异系数(CV)等数据计算均采用通用公式。 CV、b越小,表明该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越好。 稳定性参数(a )的计算公式为:n。=sis,公式中 o 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参数,S 为第i个参 试品种的标准差,S为参试品种的平均标准差。 旨在为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使玉米 品种的布局具体化、合理化,更好的为当地玉米生 产服务。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方法 稳定性系数值越小,表明该品种的稳定性越好。 但是一个优良的品种,产量的稳定性系数不宜太 小,以接近1较好。如果稳定性系数过小,虽产量 比较稳定,但其生产潜力不会很大。高稳系数 (HSCi)的计算公式为:HSCi=[( 一s )/1.1 ] ×100。公式中HSC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高稳系 数, 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s 为第i参 试品种的标准差,1.1 为比对照平均产量增产 10%,HSCi值越大表明该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越 好。 供试的45个新品种分别是:丹科2162、丹玉 401、丹玉71、丹玉404、丹玉6011、丹玉83、丹玉 41、丹玉69、辽单29、辽单527、辽单526、辽单 565、东单16、东单70、东单335、富友7、东单90、 特东11、东单213、富友9、沈玉20、沈玉24、沈玉 21、沈玉22、海禾18、海禾l5、海禾19、海禾17、丹 玉39、华单208、辽单43、农大364、辽单33、丹科 2187、丹玉88、丹科2157、郁青9、郁青281、郁青 106、万孚7、铁单24、丹玉86、丹玉402、丹玉99 和东单100。 2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 试验于2007年在辽宁省中北部地区进行。 根据自然条件,设置4个试验点,分别为辽中县大 将参试品种的产量和全部统计分析数据均列 于表1。 黑乡、铁岭高职院、法库县农技中心和昌图县平安 ・收稿日期:2008—11—27 作者简介:修俊杰(1980一),在读硕士,从是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张宝石(1950一),男,辽宁法库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2期 修俊杰等: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判 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比对照 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丹玉 品种增产幅度在5%以上的品种有6个,分别为 39比较,稳定性参数o 较小的品种有沈玉24,沈 沈玉24,沈玉21,东单100,东单90,丹玉6011,丹 玉21,丹玉402,辽单526,农大364,丹玉88,东单 玉402,说明它们具有高产性。增产幅度在1.0% 335,表明这些品种的稳定性较好,且沈玉24和沈 ~4.5%的品种有9个,其它品种比对照减产。 玉21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丹玉601 1,华单 2.2 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分析 208,海禾15稳定系数较小,虽产量比较稳定,但 2.2.1 稳定性参数分析 其生产潜力可能不会很大。 Table 1 The result表1 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 及HSCi、ai、 of maize varieties’average yield and high stabibi、CV等参数的计算结果 lity coefifcient。adaptability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 2.2.2 高稳系数分析 如表1所示,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丹玉39比 较,高稳系数较大的排在前六位的品种有丹玉 6011、沈玉24、华单208、沈玉21、丹科2162、海禾 15。用高稳系数反映出的品种高产稳产性结果与 其它高产性参数综合反映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体 现了高产与稳产的兼顾。如沈玉24高稳系数 HSCi值居第二位(0.9217),是高产稳产性好的品 种,平均产量最高(780.175),较对照增产百分数 最大(12.39%)。同时该品种的回归系数接近1 (1.0406),说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与稳产的双重 性。丹玉6011高稳系数HSCi排在第1位,产量 居第5位,东单100高稳系数HSCi属第1 1位,产 量居第3位,这是由于东单100的s、CV及b的值 均大于丹玉601l,说明东单100产量高于丹玉 6011,但稳产性不如丹玉6011,且稳产性的差异 影响到其HSCi值排列位次。特东11与华单208 情况亦是如此。与用回归系数与产量的坐标图分 析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相一致,因此,用HSCi 值能更综合地反映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2.2.3 产量平均数、稳定性参数与高稳系数综 合分析 稳定性参数法只是对参试品种稳产性高低的 衡量,不反映出品种的高产性。高稳系数法用一 个指标HSCi值可表达包括高产稳产性高低程度 的位次,但未能对某个品种所属高产稳产类型作 出具体评价。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 ,绘出高 产稳产性坐标图,以对照品种(丹玉39)产量 = 694.125为分界线划一竖线作Y轴,以0,:1为分 界线划一横线作 轴(图1)。(图中数字分别为 表1中各品种序号) 如图1所示,产量与稳定性系数的关系简单 明了,品种特性了然于目。落于第二象限属于高 产稳产的品种有沈玉24,沈玉21,东单100,丹玉 601 1,华单208,海禾15,丹玉88,这类品种的产量 高而稳定,在不利的条件下也能有较好的产量。 落于第一象限属于高而不稳的品种有东单90,丹 玉402,特东1 1,辽单526,东单16,海禾l7,农 大364,东单335,这类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稳 产性较差,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品种遗传型 适应变动的环境能力较差,在优良适应的栽培条 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余各品种属于低产稳 产或低而不稳的品种类型。 2.3适应性分析 用回归系数坐标法分析品种的适应性 , 。 本试验的目的不仅要了解品种的高产性,同时需 要分析其稳产性,适应性。在回归系数分析的基 础上把每个品种的回归线同时绘在同一个坐标图 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出其稳产性和适应性。以回 归系数为横坐标轴,品种产量为纵坐标轴,以b= 1.12, =694.125为原点构建品种适应性坐标区 域(图2)。 由图2可知,落于第二象限的属于高产适应 性好的品种有沈玉24,东单90,,丹玉6011,丹玉 402,华单208,海禾15,丹玉88,东单335。这类 品种的产量高适应性强。落于第一象限属于高产 适应性差的品种有沈玉2l,东单100,特东11, 辽单526,东单16,海禾17,农大364,东单335。 这类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适应性差,其余各品 种属于低产适应性好或低产适应性差的品种类 型 ●【 高产稳定型 ・ ・6高产不稳型 ●l3 ●l1 ●IO 稳产型 O21 023 O27 ●32●31 026 低产不稳型 043 04l 042 图1 产量平均数与稳定性参数对参试 品种的高产稳产的综合评定 ●I J O2 高产适应性筹 O5 高产适应性好 ●l 8 ●l9 ●l7 028 ●2I●25g24123 ●22 O30 027 ̄33●2 }●3】 ●26 适应・ 好O35 ̄34 036 O37 032 低产适应 ・若 ●38  ̄39 图2产量平均数与回归系数对参试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3结果与讨论 本文用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了2004~2006年辽宁省新审定的45个玉米 杂交种的高产稳产性能。由于参试品种间在丰产 性和稳产性上本身存在着优劣差别,反映到产量,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上的不同,使其高稳系数的排 第2期 修俊杰等: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综合评判 列位次做了相应的调整。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 反映每个品种自身变异程度大小的参数,而且也 反映其他品种的变异程度。适应性参数(ai)对品 种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比较简单明了,不仅可 分析品种的稳定性,同时还反映了品种的生产潜 适于密植的品种的高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是有 影响的,比如辽单565是一个需要密植的品种,栽 植密度以4 500株/667m 为宜。本试验结果仅 是以当地目前习惯生产条件下对不同品种的综合 评判,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品 种本身的特性,有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进一步 验证。 参考文献: [1] 温振民.用高稳系数估算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的探讨 [J].作物学报,1994,20(4):508—512. [2]俞世蓉.作物的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J].作物杂志, 1991,(1):36~37. 力。高稳系数法是用1个参数(HSCi值)反映杂 交种的高产稳产特性,品种的产量,标准差对HS— ci具有一定作用,体现了高产与稳产的结合,所 以用高稳系数综合评价杂交种的高产,稳产性有 一定的可靠性。其略显不足之处是认为作物产量 的高低只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忽视 了二者之间的互作作用。而这种互作也是造成同 一[3] 南京农业大学主编.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北京:农业出版 社,1979. 品种在不同条件下产量差异的原因之一。回归 系数法(b)反映了环境对品种产量的影响,也就 是品种对其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从回归线的坐标 [4] 杨金慧用高稳系数(HSC)法分析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 [J].陕西农业科学,1998,(6):5—7. [5] 李发民.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玉米区试中的应用 与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1,(3):79~81. [6] 瞿素亲.杂交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J].河南职业技 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8一lO. 图上可清楚地反映出每个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 性 。 通过对参试品种的分析评价可以看出,其中 丹玉402,特东11,东单l6,海禾17,农大364, 东单335的丰产性好于稳产性,在环境适宜的地 [7] Finlay.KW.and Winkinson GN.Tile analysis of adaptation in a plant breeding programme[J].Jour.Agr.Rea.,1963,14:742 —754. 区适宜种植,增产潜力明显。丹玉6011则是稳产 性特别突出的品种,但增产潜力不大。海禾15, 丹玉88这两个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也较好,其HS. ci值也高于对照,但高产性和稳产性各有侧重。 沈玉24,沈玉21,东单90,华单208,辽单526的 [8] 雷晓兵.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J].河南科技 学院学报,2005,33(1):192—193. [9] 孙刚.辽宁中北部地区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J].辽宁农业科学,2007,(5):16—19. [10] 徐静蜚.品种稳定性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其在品种区试中的 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1982,(9):31—33. [11]戴栗红.玉米杂交种高产稳产性三系数法分析[J].杂粮 作物,2002,(4):214—215. [12] Eberhart S.A.and W A.Russel1.Stability parameters for comparing varieties[J].Crop Sei.,1996,6:36~40. 高产稳产性接近或超过目标品种的水平,对环境 条件因素反应比较迟钝,变异不大,这些品种具有 一定的增产潜力。 [13] Bee ker H C.Leon J.Stability analysis in plant breeding[J]. PlantBreed.1988,101:1~23. 本文采用HSCi、o 、CV和b进行交叉综合分 析,以尽量取长补短,互弥不足,尽可能地做出对 新品种特性的客观真实评价。但鉴于本试验种植 密度均采用当地习惯的种植密度,对耐密性强和 [14]Lin C.S,eta1.Stability analysis:Where do we stand[J].Crop Sei.,1986.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gh Yield 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in New Maize Varieties XIU Jun—jie,ZHANG Bao—shi,ZHANG Yu,REN Zhi—yong,CAO Min-jian,SUN Yue—ting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 10161)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our province comprehensively the maize yieldthe full display has nurtured the improved maize va- ,rieties yield potential,uses the variety arrangement reasonablyUsing the method that is high stability coeficientf and adaptive pa- .rameter,wit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the average yield and regression coeficifent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of appr0ved 4 1 .the new maize varieties and 4 high—starch maize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part of Liaon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be Der— formance in the 2004~200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en Yu 24Chen Yu 2 1,Dongdan 90,huadan 208.1iaodan526 have the ,higher production increase potential,may in the experimentand the peripheral locality big area promotion. Key words:Maize;High yield;Stable yield;Adaptabili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