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企业骨干-管理者

企业骨干-管理者

来源:99网
企业骨干--管理者

一、卓越的管理者

你的工作大部分要由你的部属来完成,你的责任就是要训练你的部属与你一样,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与责任感。

老子曾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意思是说治理大国虽然千头万绪,但只要能懂得治国之道(管理能力)就象烹小鲜一样,轻松自如。

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在不断扩张时,在未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及一群具有管理能力之管理人员时,往往造成的现象象无头苍蝇,管理人员像个救火队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卓越管理者之特质

美国盖洛普测验机构,曾做过统计调查,对卓越的经营管理人士进行自我评鉴,归纳如下特点:

1、 充分的自信心。 2、 关怀别人。 3、 坚忍不拔的个性。 4、 专精的专业知识。 5、 丰富的知识。 6、 沟通力。 7、 创新力。 8、 判断力。 9、 决断力。 10、 执行力。 11、 领导力。 12、 机会与运气。

其中前十一项,我们可以靠个人不断的学习来提升个人的能力,至于“机会与运气”,你具备了多少能力(条件),当有好机会与运气来临,你才能去掌握他。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日本田边经营作了更贴切的归纳: 1. 具有现职专精的工作技术。 2. 精通各种管理方法。 3. 重视教育训练。 4. 精于工作改善。 5. 良好的工作关系。 6. 具有函养的领导风格。

多年来,国内许多专家认为,一个卓越经营管理者除了具备卓越的经营管理技术外,更应具备如下之要件: 1. 须具有企业认同感。 2. 须具有强烈成本观念。 3. 须具有整体作战的团队意识。 一个怕负责任的经营者,管理者 他往往失去负更大责任的机会 二、管理者的管理机能 1、 计划机能(Planning) a.确定工作方针。

b.掌握有关事实问题。 c.以5W2H法进行准备。 2.组织机能(Organizing) a.将目的,任务加以分析。

b.必要的职责及运作方法加以设定。

c.建立架构,作成组织图表及工作职掌表。

d.选定人员。

3、训练机能(Training)

a. 正式就职前的训练。 b. 工作中加强训练。 4、控制机能(Controlling)

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计划的执行,以达成工作预定的目标,控制的方法是衡量工作成果及纠正工作偏差,衡量的方法是建立衡量的管理工具。 5、调整机能(Action) a. 与有关人员蹉商。 b. 拟定调整方法。 c. 依照一定的计划方针进行。 三、管理人员职务分析法 1. 将自身应亲自执行的“实行责任”罗列出来。 2. 将交给部属执行而自己督导的“督导责任”罗列出来。 3. 上两项依目的、方针,检讨有无必要调整。 4. 有无阶段性新增加的工作。 5. 将上述列出来的工作加以分类,并加以整理。

a. 定期、非定期。 b. 性质相同。 c. 关连性。 d. 工作的难易。 6、根据工作原则给以检讨。

a. 实行责任有无可转成督导责任的,反之有无督导责任可转成实行责任的。 b. 配置给部属的工作应考量在其权限及应具备的能力。 c. 每日工作负荷是否恰当。

7、基本工作之外临时性的交办事项或阶段性特别任务。

有些管理人员习惯于做自己[专长]的工作,而往往会把整体管理的活动忽略掉了,是否如此,自己也可做个诊断,把每天每个时程的工作记录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加以归纳并分析,你每天的“实行责任”与“督导责任”的时间比例如何,在管理活动里,主要讲的应是规划活动(plan)、控制活动(control)及改善措施活动(Action)。 四、管理者的自我启发法 1、 首先要有凭籍自己的力量,把自己锻练成器的[企图心]。 2、 人性中有一种习惯成事实的倾向,就是我们经常想着去做,依照想法去做就慢慢的习惯化,就

能达到实现。

3、 让自己具有使命感,有了使命感就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经常性的挑战就会得到更多的智慧与经

验,那就是成功的本钱。

4、 确定工作目标后,应拟订具体的工作方法,并把时程加以规划,经常性追踪检视。 5、 时常勉励自己,为了达成工作目标,每天应有充电时间。 6、 养成做记录的习惯,是有效管理自己的人门。 7、 能力不如他人,如能确立更积极的人生,却也可以成为自我启发的推动力,因为能力不是捡来

的。

8、 启示:

社会人在离开学校里的求学生涯踏入社会后,如何利用学校所学为基础,进而比别人更有效率地习技求知,这就是决定他是否能出人头地,爬得更高更快的关键因素。技术与知识均要有时间与空间来累积,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就如同学习太极拳,刚开始是依样画葫芦,进而提升到姿态自然优美,然后力道绵绵不绝,发之予无形,最后达到隔体传力,自创招式的境界。 日本汉学大师安冈正笃生平力倡学问四个阶段: (一) 藏:努力留下所学的内容。 (二) 修:加以消化,蕴藏给体内。

(三) 息:慢慢的加以熟练,你所学的学问(技术,知识)也能象呼吸一样运用自如。 (四) 游:中国人所谓[优游自适],在管理上也可以说致于艺术化的境界。

经验+智慧+决心 是冲破难局,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

(五) 初阶主管日常管理要点 一、 上班前

*应提前15-30分钟到厂。

*先检视部门环境卫生。

*查看当日早上使用备料状况。 *当日生产计划再确认。 *机台故障排除确认。 二、上班后 *早会。

*确认有无临时缺勤人员。

*临时缺勤人员之人力调整。 *有否有新手,工作指导。 *人员服装、仪容管理。 *借出及借入人员的定位。

三、上班中

*检视机器、工具是否正常使用及保养。

*作业中人力不平衡时有无即时处理或请求上级支援。 *有无依照生产计划之进度。

*查看每位下属的工作有无未依照标准作业。 *制程中,确认产品品质。

*品检员不良品查看,并追踪原因改善。 *有无人员工作情绪不稳定,应给予协助。 *有无产品堆积情况,应即时处理。

*随时准备4小时内之生产(人员、机器、工具、物料、作业标准)。 *生产环境随时保持流畅。 *报表、图表查看。 四、下班前

*上级指示及下属反应之问题应当日处理。 *次日工作预做准备。

*应保留思考时间(人员任用、工作指导、推动事项,改善工作) *下班前应检视部门内工作环境及安全事项。 *查看当日工作目标达成状况

初阶主管,主要是督导性工作,经常性检查部门内的状况,并依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初阶主管相当的比率是从基层员工升任,基层员工主要是固定性工作,升任上来后,假如缺乏管理上的训练,就不易抓住工作重点,上面的日常管理要点的提供可以使其能尽速进入管理工作。 五、主管人员应学习之技术 一个主管人员应具备

(一) 作业技术(Operational skill) (二) 管理技术(Managerial skill)

(三) 人际技术(Human relatiomship skill) (四) 理念性技术(Conceptual skill)

任何的技术均是由多学、多问、多想、多听、然后多做,逐步累积,形成经验所至。 一、 作业技术(专业技术)

所谓作业技术系指从事某一特定项目之工作,对其工作之了解,操作及熟练度而言。

如外科医生开刀技术,销售人员行销技术,机器操作人员操作技术。

在今天事事讲求专业化的时代里,这是绝大多数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类技术,尤其现代的科

学管理,讲求的是专业的分工,再加以有效的整合,在企业界推行的种种的专业训练与在职训练,大部分以训练员工的专业技术为主。

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在其专业领域上,至少须具备一到二项的专业技术,再加上其管理

与领导能力,然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五大机能别。

(一) 生产(Production)

生产机能包括现场操作、生产计划与控制(存货控制)运输,采购品管理,生产技术……等。

(二) 行销(Marketing)

行销机能包括:产品设计、价格定位、渠道设计、售后服务。

(三) 财务(Finance)

财务包括普通会计、成本会计、出纳、预算及控制、财务管理。

(四) 人事(Personnel)

人事包括薪资、招募、训练、考核、公共关系、安全、员工福利。

(五) 研究发展(R&D)

包括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技术开发。

二、管理技术

经常在企业内会有如此的现象:某一个很优秀的操作工或技术员被提升为管理人员后,结果是带不动部属,最后落得不得不离开这个企业,使得企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员工,的确,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不只在专业技术方面要有所专长外,更需要具备管理技术才能须利领导他人。 前面所提一般将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分五大类即:计划、组织、训练、调整、控制。管理机能为一个经营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运作的精髓,管理人员应力求精通,并能灵活运用,后面章节将陆续给以展开,并加以论述。 三、人际技术

有些人从来不主动与人打招呼,脸上没有笑容,与朋友相处缺乏礼貌,这样的人,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个人最大的成功资源,有朋友、同事及客户的支持是个人工作或事业顺利的重要因素。

人际关系

(努力+机运) =成功的机率 ( 1+1 )0=1 ( 1+1 )1=2 ( 1+1 )2=4

管理者的工作大部分要靠别人来完成,除了利用你的权力与能力来达成工作目标,再融入人际技术加以运作,更能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一个管理者在组织上面有主管,旁边有同僚或其他部门,下面有部属,的确一个高明的管理者,他不光是会运用部属,更懂得运用同僚及其上司。 在生产工厂有一普遍的现象,生产主管经常对品管部门的挑剔提出抱怨,殊不知品管人员是协助生产主管在控制产品品质,应该感激才对呀! 培养人际技术:

1. 日常以身作则,以能服人,树立管理威望。 2. 乐于帮助他人,关怀他人。 3. 多参加企业活动。 4. 与人相处,不妨带点傻气,不要过于计较。 5. 言辞幽默。 6. 主动与你周边的人问候。 7. 记住对方姓名,可拉近距离。 8. 不道人之长短,不任意批评别人。

9. 互相提供知识、资讯给好朋友。

10. 好朋友介绍给好朋友,好东西与好朋友分享。

四、理念技术

经营管理理念指引着企业运作方针,一个高层经营者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久而久之往往会塑造成企业的一种特殊文化,一个管理人员会因理念上的偏差,形成一种个人的作风。企业文化与管理作风同属无形的东西,但是,它会规范一个企业在无形中朝某一方向运作,良者蒸蒸日上,恶者每况愈下,不能不慎。

理念,它不是一天形成,要靠时间与空间不断的累积,也可说是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下面提供一些方法:

1. 多看书,尤其是名人传记。 2. 多听专家演讲会或讲习会。 3. 多观摩一流企业,了解其经营管理方法。 4. 多了解统计分析资料。

有企业文化为模式,经营理念为方针,透过策略性的思考来规划公司的竞争策略。领导者在经营理念的指引下,凭籍精明的策略,依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各种战术性的管理行动。这才配称有效的、整体的、新时代的管理、领导与经营。

能够为企业创造财富,更能积极负起社会责任,才是一个企业家。 一个高明的经营者(1)造就企业人才 (2)创造员工前程 (一)管理者技术提升历程 一个管理者依自己的条件、性格、志趣、努力及机会与运气的各种组合,经由初级,中级以至于高阶管理者,甚而最高管理阶层,前面所提的四种技术的演变历程如下表:

重 要 阶技 术 作业技术 管理技术 人际技术 理念技术 性 层 初级 (组长,班长) 中阶 (课长,经理) ● ▲ ▲ ● ● ▲ ● ● ■ ▲ ● 高阶 ■ (总经理董事长) ● 很重要 ▲ 重要 ■不重要 有将才,更要有将风,才能培养领袖气质 (二)管理者自我诊断

医生看病,一定得先诊断,了解病况,再分析病因,才能准确下药,下的药能对症,才有机会药到病除。

一个管理者,每天忙忙碌碌,甚至机械式的工作,忙的很辛苦,这不是病,而是[能力]不足,一个人得先具备一定条件(能力)才能赋给他一定的责任(工作),否则他是无法承担的,产生的结果是压力过重,工作成果不佳。

试想一个只能扛50公斤的人,你怎能要他去扛80公斤呢?

自班长到总经理均是管理者,每个人不同的职务,有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即是前面介绍的1、专业技术能力;2、管理技术能力;3、人际技术能力;4、理念技术能力。而要具备这些能力就得勤于修练。

后面附表[管理人员自我诊断表](见下表)曾经试过无数的管理人员做自我评鉴,有人把分数打得高,应该是对自己有信心,不是坏事,但也有部分的人,把标准订得高,给的分就偏低,更是可喜

的事。

不管你给自己如何评价,主要还是抓住表内各项目,有方向,有目标,有做法的修练,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企业强将。

管理人员自我诊断表

项 次 项 目 卓越 优 尚可 差 很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对本职的专业知识 对下属有否采取激励措施 对下属经常做教育训练 经常充实自己,以求能力提升、 下达的工作指示,是否经努力可达成 对於工作是否有周详的计划及准备 乐观进取,愿与部属解决私人问题 是否不断培养下属能力,并委以权限 考核部属是否公正,公平 对部属的成果,是否尊重与充分肯定 是否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工作中与下属相处,有无过於随便 是否乐於接受下属的建议 对下属反应的事情,是否即时处理,并协助消除困难 是否易情绪用事,在众人面前责骂下属 是否经常与下属谈心、交流 是否喜欢阿谀奉迎,不听正言,猜疑他人 每日有无充分的时间做思考性工作 是否时时想到工作改善,创新工作 与其他部门是否易於协调配合 判断与处理问题是否从大局着想 决定事情模棱两可或犹疑不决 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做好控制,并做回馈纠正 是否经常考虑降低成本和提供效率 对上司交办工作是否经充分思考再进行工作的展开 是否视工作为一种磨炼与自我挑战 是否对工作有乐趣与激情 是否心胸开阔,直率正直,事实求是 合 计 评 核 得分 七、管理循环

人往高外爬,低阶管理者期望能成为中阶、高阶管理人员,高阶管理人员期望着企业不断壮大,不断扩充,一个企业要能够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更是要[永无休止]地不断磨练,不断挑战。 P—D—C—A

它是一种很科学的管理程序,又称[管理循环]

P Plan计划

(1)要认清目的,即计划项目、计划目标。 (2)要充分掌握与计划有关的事项。 (3)现状分析。

(4)以5W2H法从事思考。

(5)属于改善性计划,把鱼骨图法带进来运用。 (6)做成实施方案及实施时间。 (7)可分阶段性,但要有连惯性。 (8)应有数据可衡量及成果评估。 D Do执行

(1)依计划实施方案进行。 (2)实施前之准备工作。 (3)其它部门之协力合作。

(4)过程中如有导常应即时处置。 C Check查核

(1)执行过程资料回馈。 (2)检讨结果。 A Action处置

(1)检讨结果与原计划比校。 (2)再利用鱼骨图法分析。 (3)修订下次计划。

管理循环PLCA它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止。[学无止境],管理的工作也是无止境的。

管理循环已形成近代企业管理不可缺的工具,研发、人事、财务、行销、生产、品质、物料、成本、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如力求改善,均可使用。例: P:降低产品不良率

(1) 现状不良率:2.0%。

(2) 目标降低到1.5%(降幅0.5%)

(3) 将现状2.0%不良率进行[柏拉图]分析。

(4) 重要少数不良项目使用[鱼骨图法]分析,找出[重要少数]不良项目。 (5) 拟订改善方案(5M法)。

(6) 准备改善之前置工作并计划时程。(表7-7-1) (7) 分配工作。 (8) 制订控制方法。 (9) 执行人员训练。

D

(1) 依计划方案实施。 (2) 日常性管理。 (3) 报表或图表反馈。

C

(1) 依报表与图表查核结果。 A

(1) 未达到目标时,利用[鱼骨法再分析,是否改善措施要修订。 (2) 再街接Plan

THE E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