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卷第4期 20 1 3年1 2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Vo1.7 N0.4 Dec.2 0 1 3 探索传统古村落的园林基因 以广州大岭村为例 杨宏 、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调查广州番禺大岭村的文化景观资源、分布特色、空间构成、民居艺术,令人信服地 发现,古村落乃中国古典园林的母体、原形及其基因所在。对古村落文化景观的识读认知就是 对古典园林的寻根探源。有了古村落景观文化关的体验觉悟,才能创造出荟萃文学、哲学、绘 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艺术关学的中国园林——这是具有生境、画境、意境的“第二自然”,也 是今人身心情理追求的归宿。只有城乡建设吻合风景园林的视野,人类才会实现诗性的栖居。 关键词:中国古村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美学;传承;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3)04—0008—07 Explore Into the Garden Gen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e Daling Village of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YANG 一如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scenic resources,spreading features,uses of space and art of the civic housing of Daling village in Panyu District,Guangzhou City,people find that it is convincible to say that ancient villages are the original forms,genes or mother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To learn about the ancient village cultural scenic is like to look for the roots of classical gardening.Only when one has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he scenic cultural beauty of the ancient villages,could he create the Chinese gardening which is combined with the aesthetic of literature,philosophy,painting,theatre,calligraphy, carving and architecture altogether.It is the“second nature’’which is beautiful for its liveliness and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people’s pursuing.Only a scenic gardening with a view of urban and suburb could realize men’s poetic living. Key words:Chinese ancient villages;classical gardening art;cultural scenic aesthetic;inherit;to develop and innovate 一、地理迁徙与聚落选址 岭村隶属岗尾社18。1949年10月后至今属石楼 镇。大岭村曾有陈、许、马、曾、洪、郑、何、刘等姓 据《番禺县志》(清・同治版)点注本载:大岭 村原名菩山村,至明朝嘉靖年问(1522—1566年) 居住。如洪姓、郑姓居住南埠头一带;刘姓、马姓 住马山岗一带;曾姓住曾园一带;何姓住何埠头一 带;刘姓居住马山偏东地名刘庆孙一带;许姓居住 建墟时,名为大岭,从此故名。清代,番禺划分为6 都、78堡、131鄙、569村,设“司”为基层政权衙署。 大岭村隶属菱塘司大岭堡、大岭村。清末民初,大 许地街(现颖源里至集义门)一带;陈姓居住分布 收稿日期:2013—11—12 作者简介:杨宏烈,男,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建筑与城市 规划。 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 文化景观是一个民族的人和自然共同的作 品。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 文化景观安全。比较而言,文化认同危机在建筑 和城市、景观方面更为突出,“欣欣向荣的建筑市 场下地域文化的失落”、“城市大建设高潮中对传 统文化的大破坏”、“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撞击”等 等(吴良镛,2003)正是又一次文化认同危机的结 果。当整个华北平原很难再找到一个完整的古村 落时,岭南古村落的消亡就更值得警惕。当中国 几千年古典园林文化艺术被“釜底抽薪”时,再也 不会有中国园林的精神灵魂了。 执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保护 文化景观,有利于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我国地域文化与民族自信 心的保护,有利于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渊源与遗传 基因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植.园冶注释.[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8. [2]俞孔坚.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的三个建议『J1.中国园林,2006 (8):8—12. [3]佚名.走出困境[J].名城报,2011(12). [4]梁振然.旅游新农村乡土文化景观保护与开发研究[D].桂林:桂林工学院,2008:12. (责任编辑练传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