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来源:99网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 口刘 洁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地位,试图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以期 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帮助其学习汉语。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语言教学 . 的文化。学习者在语言的学习中必须要学习这种语言的文 化,因为这种文化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 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 留学生一踏进中国,首先感知的是中国文化外在的层 面,即物的层面,如街道、建筑等;接着便是与其母语文 化完全相异的社会文化,包括交际方式、风俗习惯、人文 景观等等。从文化的结构看,这些都属于表层文化,易于 感知;从存在的形态看,表层文化既活泼又直观,因而对 留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从留学生接触或参与的频率看, 也是最高的部分。所以,如果能合理、系统地搞好这一层 面的文化教学,不仅能提高留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 且使他们能够对中国文化的表层文化有一个感性了解。比 如有一些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攒了钱 去旅游,尤其爱去游览名胜古迹,或者是有优美自然风光 的地方。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就会对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 尽可能多的了解。他们对在中国购物时的“砍价”也非常 感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 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介绍礼俗文 化;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饮食服饰文化: 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 “胡同”“园林”等词汇时介绍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目的语文化的新鲜感,常常是留学生们重要的学习 动力,_。‘旦新鲜感过去,就会表现出对语言学习的厌倦情 绪,出现文化休克现象(cultufa1 shocking)。 “文化休克”一词最先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 (Kalvero Oberg,1960)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初次进 入异文化环境后出现的各种心理上、生理上的不适应,是 “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 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而在 引起“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化差异中,首先,同样的事物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如西方人与 中国人对狗的不同理解,狗的形象在中国人的眼里多半是 1 1 Q 仅包括文化的传授,还涉及到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比 令人厌恶的,如“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等等都是贬义 卦舣性谶 颓性质 词,汉语的这些与狗相关的词语中蕴含的色彩义在西方人 语言教学研究 看来是难以理解的。狗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忠实、可爱的象 养学习者积极开放的交际态度和善于发现汲取目 dog”(胜利者)、“old dog”(老手)等。再如“owl” 在英语中没有贬义,可以说“as wi se as owl”,而汉 语中“猫头鹰”常表示不吉利。“龙”在汉语中经常和吉 祥事物联系在一起,如“龙飞风舞” 龙凤呈祥”“生龙 素 征。因此,西方人常说“lucky dog”(幸运儿)、“top 的能力,从而能够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游刃有余,这样的 观念正是与当今世界频繁而深入的文化交流相适应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特征,它直接或间接地反 活虎”等等,而在英语中“dragon”常指一种凶猛的动 映了社会发展到某一段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它既离不 物。比如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正义、勇敢、吉祥、喜庆等 开物质基础,也离不开政治大环境。现在各种文艺作品里 等的象征色,而在西方,红色多有“、愤怒、凶杀” 都反映稳定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和一些社会问题,这 等义。如果一个西方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不了解一些中 和某些留学生所了解到的仅限于“文化大时代”“中 国文化,很可能会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其次,一种语言拥 山装时代”有极大的偏差。这需要教师对留学生讲解中国 有某些独特的表达法,使得两种语言无法进行比较。如汉 的历史、国情和国策。教师必须让留学生知道语料中所表 语中的“拍马屁”“穿小鞋”“月下老人”“家家有本难 述的内容可能是历史当中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历史阶段 念的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俗语和一些谚语,还 来说,它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不能代表整体,所 有一些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姜太公钓 以需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发展和变化及其规律。教师 鱼——愿者上钩”这样的歇后语。虽然在其他语言中也可 可以在讲解语料或作专题讲座时选择有代表性的、反映中 能找到相近的表达,但却难以神形兼备地将原汁原味的涵 国社会发展和变迁等正面形象的事物,如住房建筑的变化 义表达出来,有的甚至根本无法表达。还有一些中国人的 所引起邻里间的社会关系变化,人们对服饰审美变化,城 礼节性的表达方式,比如对恭维和赞扬的反应,英美人的 市建设和人们的观念的发展等。还要注意有的文化现象与 表现是欣然接受,而汉民族以谦逊为美德,在受到恭维和 世界文化接轨,形成文化趋同,比如词汇系统开放,交际 赞扬时多用“哪里、哪里”“不敢当”“您过奖了”等来 的表达变化,可以在正式场合上听到初次见面时打招呼使 应答,以表示礼貌和自谦。外国人若不了解这些,很容易 用“你好”或“认识你很高兴”等。另外,随着经济的发  产生误解。中国人尚谦逊,讲礼貌,表现在语言中即谦辞 展,消费观、婚姻观等也渐渐产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和敬语的使用,很多这类词语,如“光临”“讨教”“赐 中国地域广阔,教师应把主流文化和本地区的文化特点结 教”“高见”“愚见”“拙作”“薄酒”“便饭”等,都 合起来,才不会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脱节。另外,网络 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词,若不了解这些词语的语用功 语言的出现,尽管不是规范的官方语言但其影响也不能忽 能,很容易形成交际障碍,不善自谦的英美人会以为“愚 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搜集这些新出现的词汇和交 见”真的不高明,“便饭”真的很简单。像这种具有鲜明 际用语,使教材内容得到充实,与时代接轨。 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和表达,教师是必须进行充分解说 的,否则学习者将无从理解。 (二)注重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留学生来华的学习目的不一,国籍和文化背景存在较 在产生文化休克后的这一阶段,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大差异,教师不能统一对待留学生。有的属于亚洲或汉语 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种重要性并不仅仅表现为汉语文 文化圈,很容易接受教授的内容,而其他文化圈就不一定 化教学“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我们不 能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如遇到节假日要唤作休息日; 但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而且要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 中国人拒绝主人送行时常用手往外扇表示“不用送了” 平,开设不同的文化质点课(即与异质文化最有区别和比 或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希腊人则都认为叫他“滚 蛋”;中国人用“点头”表“同意”,尼泊尔人则用摇头 表示“同意”。如果在和留学生教学或交际前不了解留学 生本国的文化,就很难得到留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认同。教 深层,即在民族文化中起主导和定型作用的那部分文化, 警 较意义的文化点),把留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中国文化的 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经过引导、 帮助以及讲解,当那些曾经令他们惊叹、兴奋不已的异国文 师要有意识地指出汉语言文化与留学生母语语言的文化差 化景观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现象,而是找到了产生这些现 异,让留学生有概括性的认识,在今后学习时逐步加深印 象的深层原因时,就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的飞跃。这无疑对他们学习汉语又是一次强刺激。 教给学习者与某一特定语言相联系的文化因素,也不仅仅 是教给学习者如何在某一特定的语言文化社团中顺利交际 象并在交际时准确运用。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肢体 语言的使用,教态、用词和情绪的表达,这些无声的语言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是 可能会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 (三)注意文化依附性矛盾问题 文化的依附性矛盾是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群体 的能力,而应该以培养和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 成员而进行文化选择时,和留学生因学习内容为汉语言文 要目标。学习者处在哪一种文化和语言中并不是最为关键 化而进行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实际上与留学生交往 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够通过与一种特定文化的交际,培 时,教师就处于这种矛盾之中,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冒犯留兰 至 量 ◆语言教学研究 沙漏模式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口蔡建永 摘要:本文结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设计沙漏模式在语法教学设计中的操作流程:语言呈 现、强调重点和练习活动,力争做到语法教学设计过程和执行过程的步骤化、直观化、形象化,呈现沙漏模式的 理论性简化形式。 关键词:对外汉语沙漏模式语法教学 一、引言 简明、直观、形象的方式为外语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 教用法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这就决 角和程序性向导。 定了在语法教学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原则。卢福波 (2007)部分地考察了中外一些学校的教学情况后发现, 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某种偏向——偏重语法形式的讲解、 偏重“刺激・反应”的操练模式和偏重语法认知讲解、只 重讲不重练的教学模式。如何恰当处理语法教学中的讲练 lll麓口:=IC..IlV£毒llDI‘IO C...1V£ll 比重和讲练顺序从而做到“精讲多练”是对外汉语教师一 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在“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下探索一种语法教学的直观模式。 二、沙涌模式的基本概念 沙漏模式(Hourglass M0de1)是由美国教授Brock Brady提出,应用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模 式,包含语言呈现(Language PreSentation)、强调 重点(High1ighting Phrase)和练习活动(Practice Activities)三个教学阶段。其中强调重点阶段又分为发 现阶段(Discovery Phrase)和解释阶段(Explanation P h r a s e);练习活动阶段则细分为有控活动阶段 (Control1ed Activities)、半控活动阶段(Semi— controlled Activities)和交际活动阶段(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如图1)。该模式以外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教 ^C ,●●T 口■ t^■■●奠尊 ^0 ●● ’- 瓣 学步骤为设计框架,巧妙地将三个教学阶段间的逻辑顺序 和时间分配与沙漏模型的外在形状和内在机制相联系,以 图1:沙漏模式构成示意图 学生,迁就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于是学习他们的习俗, 端,将无以前行。文化与汉语教学不可分割,同样,汉语 教师自身行为和习惯已经没有中国式的特点了,这样留学 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 生不但没法从老师那儿学习到地道的中国文化,还导致他 们同别的中国人交际时闹笑话。教师需要在了解留学生的 参考文献: 本国文化的同时,引导他们入乡随俗,融入中国文化而不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讲义)【M】.北京:国家教委对外汉 要强制他们接受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比如信仰 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2. 教的人不吃猪肉,就不要总是介绍与猪肉有关的菜 【2】张岱年,方克力.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肴。留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是他们母语国社会文化 社,2002. 的表现,教师不能以一个留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判定学生的 [33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学习状况,所以建议教师与留学生运用“文化协同”的方 【4】赵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 法,相互借鉴学习方式和文化。 会科学版),2007,(3). 三、结语 [5】陈岩,姜苹.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互动【J】.黑龙江高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 教研究,2004,(8). 学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吾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失其一 (刘洁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730070) 三 主 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