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白血病细胞B7分子和HLA-DR的检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白血病细胞B7分子和HLA-DR的检测

来源:99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14・ 2007年8月第12卷第8期Chinese c ! ! ! :  :! : : :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白血病 细胞B7分子和HLA—DR的检测 730050 兰州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 白 海,马晓慧,王存邦,张 茜,徐淑芬,欧建峰,路继红 【摘要】 目的: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表面MHC一Ⅱ分子和B7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集分离34例初诊或复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70%。应用结合有荧光 PE或FITC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HLA—DR、CD80(B7—1)和CD86(B7—2)免疫标记检测。结果:34例 患者除M3型外,HLA.DR抗原的表达均较高,其中M2型最高,为(8O.14±9.07)%;CD80阳性率均很低,最高为M1型,为 (6.34±1.12)%,其余均在1%~4%之间;CD86的表达高于CD80,最高为M5型,为(32.60±4.18)%,最低为M6型,为 (12.34±2.36)%。结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以CD80减低或缺乏为主。 【关键词】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共刺激分子; B7—1; B7—2; HLA—DR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07)08—0614—03 Expressions of B7 molecules and HLA-DR on bone marrow cells of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鲋,Hai,MA Xiao-hui,WANG Cun-bang,ZHANG Qian,xu Shu-feng,OU Jian-feng, tology Center,Lan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P ,Lanzhou 710050,China Ji-hong.Hema- 【Abstract】0bjective: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of MHC一Ⅱand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on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cells.Methods:Bone ma ̄ow cells contained more than 70%leukemia 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34 patients with ANLL in pri— mary stage or relapse stge.The saamples after label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conjuncting with PE or FITC analyzed HLA-DR、 CD80(B7—1)and CD86(B7—2)on these cells by FACScan.Results:Expression of HLA・DR was high in all but ANI上一M3 in 34 patients with ANLL,and ANLL-M2 was the highest,about(8O.14±9.07)%.Costimulatory molecule CD80 was low about(6.34±1.12)% on ANLL—M1 and 1%-4%in other groups.CD86 expressed(32.60±4.18)%in ANLL—M5 and(12.34 4-2.36)%in ANLL-M6. Condusion:In costimulatoy molrecules of ANLL blast cell,CD80(B7—1)expression is mainly low or absent. 【Key Words】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Costimulatory molecules;B7—1;B7—2;HIJA—DR 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参与,一个是抗原特 异性的,通过T细胞受体和抗原一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相互 作用来传递;另一个是抗原非特异性的,通过共刺激 分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传递。B7是迄今为止发现 的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家族,包括两个主要成员 B7—1和B7—2,在激活T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 )患者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13~67 岁,中位年龄32岁;按FAB标准分类:Ml和M3型 各5例、M2、M5型各9例,M4型4例,M6型2例。 每例患者均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 和分子遗传学诊断。标本采集来自初诊或复发患 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于70%。 1.2试剂与仪器试剂:PE标记和FITC标记的单 克隆抗体均为Pharmingen公司产品。主要仪器:流 式细胞仪(Facscalibur,美国BD公司)。 1.3 标本采集和检测 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2ml, 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共刺激分子的缺乏,是肿瘤逃 避免疫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本研究应用流式 细胞仪技术,检测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 LL)患者细胞表面HLA—I1分子和B7分子的表达 情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8月第12 第8期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 ug.至 ! !: : ・615・ 肝素钠抗凝,用Ficoll—Hypaque液分离骨髓单个核 细胞,PBS缓冲液漂洗,将细胞悬液调至1×10 / m1。每次取细胞悬液100 ̄1,分别加入荧光标记的 数据分析。数据以x 4-s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和 方差检验。 2结 果 单抗,其中包括FITC结合的抗人HLA—DR(L243, BD)、FITC结合的抗人CD80(B7—1,BB)、PE结合的 2.1 白血病标本MHCⅡ类抗原HLA—DR的表达 抗人CD80、FITC结合的抗人CD86和PE结合的抗 人CD86等,温度22~25cI=,避光孵育15~20min, 34例患者中,除M3型外,标本MHC II类抗原HLA— DR的阳性表达均较高,其中M2型最高,HLA—DR 阳性表达为(80.14±9.07)%。按骨髓标本中表面 标记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大于20%为阳性病例,可见 M1、M2、M4和M5型患者均为阳性病例,而M3和 M6型阳性病例数较少。说明HLA.DR抗原在ANLL 各亚型中的表达虽然存在差异(P<0.05),但在大 部分亚型中的表达较高。参见表l、表2。 PBS缓冲液冲洗,1 000rpm离心5min,去上清,加 1ml的1%多聚甲醛固定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分析。与对照抗体比较,结果用荧光阈值强度计算 阳性细胞百分比,如果骨髓标本中表面标记的阳性 细胞百分比大于20%,被定义为阳性病例。 1.4统计学方法用Facscalibur cellquest软件行 表1 HLA—DR和B7分子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元±s,%) 注: 与其它组比较,P<0.05;一与M2和M5组比较,P<0.05 2.2 白血病标本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如表1,在34 解率和治愈率。近年来,随着T细胞激活及其T细 表2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白血病细胞表面标记 阳性率>20%的病例数 例患者中,CD80阳性率很低,最高为M1型,只有 (6.34±1.12)%,其余均在1%~4%之间,CD86 的表达高于CD80,最高为M5型,为(32.60± 4.18)%,最低为M6型,为(12.34±2.36)%。本组 中,无1例患者白血病细胞中CD80阳性细胞数大 于白血病细胞总数的20%,而CD86阳性病例数为 15例,其中M4型为3/4例,M5型均为5/9例,M6 型为0/2例(表2)。白血病标本B7分子的表达检 测结果说明白血病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以 CD80(B7—1)减低为主。 3讨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 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 , 其免疫治疗有望成为另一种有效治疗白血病的 方法。 胞性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生在造血干/祖细胞不同分 化阶段。联合化疗是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化 疗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根治率不到50% ,因而有必 要寻求一种新的白血病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缓 在肿瘤的动物实验中,应用许多外源基因转染 进入肿瘤细胞的方法均可成功诱导抗肿瘤免疫,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16・ 2007年8月第12卷第8期Chinese Clinical Onc : Z: !: : : 些基因包括MHC分子、病毒抗原、免疫调节细胞因 子如IL一2、GM—CSF、IFN一 和共刺激分子如B7—1 (CD80)和B7-2(CD86)等 。用B7—1基因转染的 肿瘤细胞如RMA、EIA、P815、E6B2和K1735等细 胞系。结果可产生对原肿瘤细胞的保护性免疫 。 最近也有实验证明在P815细胞转染B7-2基因可 以产生与B7—1相同的作用。还有研究证明,单独导 人B7—1无效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ICAM一1 cDNA 超级转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 血液系统肿瘤一般表达高水平的MHC I和 MHC 11,并且已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呈肿瘤抗 原,所以血液肿瘤是最好的研究B7—1作用的免疫基 因治疗的模型。Imai等 报告用B7—1基因修饰的 BCR/ABL基因转染髓性细胞,可在同系小鼠产生抗 白血病的保护性免疫。因共刺激分子B7—1、B7-2及 ICAM一1表达在起源于骨髓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 胞(APC)上,所以同样起源于骨髓细胞的人类白血 病细胞可能本身也可表达共刺激分子。确定各类型 的白血病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的程度,对进行B7 介导的白血病的免疫基因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本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细胞MHC11、B7—1和B7-2分子的表达。发现除 M3和M6外,HLA—DR在所有类型的ANLL中均高 表达,所以在ANLL中,缺乏HLA表达不是免疫逃 逸的机制,相反由于CD80(B7—1)表达低甚至缺乏, 可能其在诱导ANLL细胞免疫刺激方面更为 重要 。 总之,CD80(B7—1)低表达可能与ANLL白血病 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在临床上表现为在ANLL异 基因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患者,应用供者淋 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时,效果明显较同样情况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差。因此有可能通过体 外培养,提高共刺激分子如CD80的表达;或在体内 有可能通过应用细胞因子,如GM—CSF或IFN一 上 调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而提高ANLL对T细胞介导 的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提高白血病的I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Whiteway A,Corbett T,Anderson R,et a1.Expression of co- stimulatory molecules on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blasts may effect duration offirst remission[J],Br J Haemato[,2003,120 (3):442—451. [2] 马肖容,张,陈银霞,等.急性白血病细胞B7—1及MHC 分子的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3):1216 —1217. [3]Tallman MS.New strat e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 mia including antibodies and other novel agents[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5,2005(1):143—150. [4] Noner M,Willinger T,Erben U,et a1.Targeting of a B7-1 (CD80)immunoglobulin G fusion protein to acute myeloid leu— kemia blsats increases their costimulatory activity for autologous ermission T cells[J].Blood,2001,97(10):3138—3145. [5]Graf M,Reif S,Hecht K,et a1.High expression of constimula- tory molecules correlates with low relapse—free survival probability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J].Ann Hematol,2005,84 (5):287—297. [6]Imai C,1wamoto S,Campana D.Genetic modiifcation of primary natural killer cells ove ̄omes inhibitory signals and induces spe— ciifc killing of leukemic cells[J].Blood,2005,106(1):376 —383. [7] Vereecque R,Saudemont A,Quesnel B.Cytosine arabinoside induces costimulatory molecule expression in acute myeloid leu- kemia cells[J].Leukemia,2004,18(7):1223—1230. [8]Maeda T,Towatari M,Kosu ̄H,et 1a.Up.regulation of costim. ulatory/adhesion molecules by histone deacetylsae inhibitors in a— 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s[J].Blood,2000,96(12):3847 —3856. 收稿日期:2006—11—21;修回日期:2007—03—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