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模式的探索

教育模式的探索

来源:99网
英国基础教育中的课堂模式带来的启示

11

月中旬,我在《江苏教育》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

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关英国基础教育的四个话题》。当读到“课堂模式”那段内容时我为之震惊了----这不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想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吗?

文章的作者焦晓俊这样叙述:铃声一响,学生们涌进来找个座位坐下。彼特老师走到学生面前,介绍当天的新授课内容,偶尔会有学生插话提问,有时还会引起哄堂大笑。但他不以为意,微笑着进行解答。约15分钟后,彼特围绕所学内容布置练习题,教室里便安静了下来。在学生们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彼特会即时解答他们的困惑,并且常常不经意地走到那些学业略差的学生身后,或大加赞赏,或耐心指导。等大家都做完了,他先让学生按小组互相校对答案,讨论问题。然后,彼特将孩子们集中到电子白板前(这是比较先进的电子白板,不仅可以用于正常上课是演算示范,它还是一个超大的电脑显示屏)席地而坐,共同探讨解题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通常,他并不立即回答,而是鼓励那些比较积极的学生到白板前进行演算,解释,甚至争论。遇到较难的话题时,他也不直接出手,而是引导、带动大家思考。必要时,他还在白板上调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题目做拓展性讲练。不知不觉间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收拾书包奔向下一门课程的教室。而彼特也做简单的整理,迎接另一拨学生。

这类“三分制”的授课模式在英国比较常见。

彼特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收益是比较大的。第一:养成了无论遇到哪方面的疑难困惑都会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协商解决。第二:当堂问题,当堂巩固、消化,没有额外的负担。第三: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睡眠休息的时间充足,有利于其身心健康成长。第四:探讨的积极性发挥到了极致,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张扬,真正地体现出了“合作”的价值。

而我们的课堂,一般是先复习,再学习新类型的题,紧接着就是课堂上的练习,最后是总结、布置作业。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课下的巩固性作业来加深印象,提高理解能力的。最麻烦的是,老师接下来批改大量的作业,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在下一课堂上点评、讲解。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最终还是处在接受学习的状态。

相比之下,前者主张在4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后者主张在40分钟后再大量地学习、补充,有时延伸到课外时,会再利用一个45分钟。可想而知,后者的学习效果远远没有前者良好。后者在长时间的繁琐的训练中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对新授内容也丝毫没有了兴趣感,后果令人胆战心惊呀!

这使我想起了8月份看到的《论语》中的一段话,写的是陈亢和伯鱼的对话,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那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我只听到父亲说这几句话。

从《论语》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教育方式强调“自学”。他没有手把手一字一句地教,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领悟,不懂了也该自己主动地去问。他只是引导着去学。只有主动去学了才容易出成果,才能真正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随其才分,各有所得”。另外,对于学生孔子没有考核制度,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可以说这就是一种自然化的教育,丝毫没有掺杂任何强迫的意识。

有时我就在想:当今教育设备如此先进,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也日趋完善,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屡屡遭受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抨击呢?归根结底是“应试”,是“分数”,是“名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造成的。如果教育能返璞归真,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那于生于师于教育都将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