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与国民精神

教与国民精神

来源:99网
教与国民精神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1202 学号:3121002043 姓名:刘晓薇

在MOOC网络课程学习《人类简史》时,希伯来大学的赫拉利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观点: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人类共同想象的基础上的。国家、宗教、法律、民族都是人类共同搭建的想象性叙述。你相信它,认为它是真的,它就可以指导你的行为,成为你的思想道德行为准则。

比如现代的汽车公司“奔驰”这个品牌,毁坏了公司的物理零件并不能消灭这个公司,所有员工管理人员都意外去世也不能抹除“奔驰”公司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甚至失去了技术支持它还可以造其他东西。但是,一纸法律条文却可以令这个品牌在世界上消失。因为法律是我们人类自己搭建在想象之中的,规范我们自己的准则。

从语言构建角度来说,宗教也是如此,大猩猩并不懂法律与宗教,宗教是人类特有的,就像国家、民族的概念一样,像法律影响现代社会一样,影响着大洋对岸一个国家的道德基础和国民精神。 一、信仰

“我们座右铭是:信奉造物主!”——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

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美国是由一些因为宗教原因而迁移北美的新教徒所创建的宗教国家,这些新教徒建国的目的是在新实践新教理想。新教的价值观是这个国家产生的动力。至今,美国约有90%的人信仰宗教。美国《宣言》第一句话开宗明义说:“人人都从上帝那里被赋予了一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在总统在就职典礼上,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以后历届总统都向《圣经》宣誓,并在就职演说中祈求上帝的保佑。美国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几件事 —— 出生、成年、结婚、死亡,都由宗教提供习俗与礼仪。美国著名记者普里策奖获得者布莱戈对他家乡的教盛况做过描述,他说,在他们那个小镇里,诊所只有两个,但教堂就有二十个。人们的生活脱离不了教,宗教是他们的生活支柱。

美国人往往把没有信仰看成是一种病态的心智迷障,让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握有权力,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不受任何良心约束,也不承认任何道德法则,因此可能凭借手中的大权而为所欲为。相反,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则会抱有仁爱之心和人性关怀,变得比较高尚,也更在乎和关心与普遍终极价值有关的问题。信仰会使人感觉到,自己是与广大的他人和人类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应该为他人着想。这是任何一个掌握权力、担任公职者应有的心态。

在美国,谁公然说自己没有信仰,别人就会觉得他很奇怪、很可怕、很不可靠,觉得他人品低下,没有道德意识,没有精神追求。他给民众的自然印象是刚愎自用、天不怕地不怕,不懂得敬畏与谦卑,因此是一个无法无天、专断独行的家伙。他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逞强施虐,无所不为。一般人都会疏远这样的人,不信任他,也不愿意跟他打交道。 二、财富

“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

少的人。”——《马太福音》

教教导信徒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条件,并不主张过度追求世俗生活。但奇怪的是,世界上所有教信仰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国家,经济和文化都十分发达。

我们可以看到,在宗教改革以后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超过全部文明史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生产力和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于新教国家,后来又在新教国家最为发达?

信仰上帝的人认为:信仰上帝的人上帝必然赐福。 学者认为:新教伦理成就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新教教义如何造就了教徒的“入世苦行主义”的生活态度,以及这种生活态度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渊源关系。“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如果严格按照教的道德不把财富用于挥霍浪费和单纯的感官享受,这些财富必然会用于投资,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利润,为更大的投资提供更多的资本,这样继续下去,不断循环,其结果是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这样一个“美国梦”: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不必依靠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只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就能迈向幸福美满的明天。两百年来,这个“美国梦”一直激励着美国国民的勤劳节俭、自强不息,也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 三、诚信

“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马太福音》

许多人在谈论美国人的性格时,往往注意到了美国人喜欢冒险、不怕挑战、注重效率、讲究实际的特点,但却未必注意到教道德对美国人经济行为的内在影响。《圣经》中教导的诚实、守信、公正,被看作是商业美德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商业活动中至关重要,至今仍是美国人在经济活动中公认的道德规范。

尽管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或能够自觉地遵守教的道德规范,但建立在教传统道德基础之上的商业伦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美德却深深地植根与社会公共生活之中。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积极因素,以这种方式从思想观念上制约着美国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动机与行为,这是其他任何社会力量所无法实现和取代的。

如今的中国人是什么都不信的:不信神,不信鬼,不信天命,不信末日审判,当然更不信天堂。什么都不信的人,最后只能信自己。而信自己实际上意味着一切都是可能的,撒谎骗人害人坑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则有不同,总是仰望教堂尖顶的人们情况总体而言较易遵守财富操守和准则。清教徒虽然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积累财富的人,但其追求财富并非为一己之私利,而为的是“荣耀上帝”。 一个清教徒绝不可能

设想用撒谎和害人的方式去获得财富,因为那样做非但不能荣耀上帝,恰恰是背叛上帝,必然遭到上帝的惩罚。

诚信、公平的社会氛围赋予每一个美国人以一个美好的梦想。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人的才能决定富裕的程度。 四、奉献

“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圣经》 新教徒提倡节俭,否定追求财富的贪欲,却肯定创造财富的努力工作。一个人拥有巨额财富而死去是可耻的,赚得的财富要施舍出去。正因为如此,以教信仰为主的国家都很富裕,因为人们都要把努力工作当作一项上帝交托的使命。

但很多富有的人生活很简朴,他们的大多数财富都捐献出去做慈善事业。对信仰虔诚的教徒来说,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向慈善事业捐赠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是对宗教信仰和道德原则的最好实践。乐善好施,帮助别人,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因而也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满足和享受。

按照教的教义,一个真正的徒,不仅要“爱上帝”,而且要“爱邻人”,爱一切生命。许多笃信上帝的美国人从教信仰出发,把助人看作是净化灵魂、道德升华的过程,把通过行善宣传上帝的博爱作为他们毕生的追求。

教之所以能够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有这样一个能够自觉体现爱心的、广泛而强大的群众基础。

上教堂勤勉祷告,向各种慈善机构、学校、以及国外慷慨地大把捐钱,在美国人看来,是作为教徒所必履行的宗教义务。一面拼命赚钱、追求财富,另一面勤去教堂,大把地向社会捐款,这种现象,在一般世俗化国家的人或研究者眼里,感到不可思议,因此,才会认为美国人患了“人格症”,兼有拜物的利己的和宗教的利他的两种意识,认为美国是“宗教信仰与拜金主义悖论式地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其实,明白了清教主义的工作伦理和金钱观之后,就会明白,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有着同样宗教信仰基础,是源于同一宗教的信仰行为。

也许,并不是由于美国人不信什么,而在于他们相信什么,因为相信教这样一个共同构建的思想殿堂,才有了美国人的精神支柱、道德源泉,才有了美国人常常引以自豪的国民精神。也才能在一个文化背景形形色色的移民社会中,在道德问题上形成共识,有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道德规范。在整个社会在极力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竞争的同时,才有可能倡导合作与自律、倡导平等与正义、倡导爱心与帮助、倡导责任与使命。在悬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才会代代相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