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要制定应对突发地震、台风、雷暴、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
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二、应对地震灾害。 ⒈加强防震教育
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震教育:
◎ 学校要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将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开设防震减灾知识课程,将地震科普知识和震时避震,震后自救、互救知识整理汇编成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简易教材,让学生系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形成防震减灾的长效教育机制。 ◎ 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宣传教育计划,利用各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利用电视台播放地震灾害的宣传片,使学生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加强学生对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利用每天的学校广播时间让孩子学习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有关地震预报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不同地点的避震要点、震后的自救互救等知识。 ◎ 学校要组织各个年级召开以防灾减灾知识为主题的班队会,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丰富防灾减灾的知识。 ◎ 学校可利用科学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辨认地震标识,熟悉绿色通道。绘制学校每间房间的紧急疏散路线图,带学生们在课上看图找通道,并自己动手把疏散图贴在教室内。
◎ 组织学生成立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兴趣小组,在地震专业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学生自己收集地震知识、动手自编防震减灾知识小报,校广播站定期播放地震知识,观看地震知识科技、纪实片,在地震纪念日上街进行防震减灾宣传等多种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 组织学生志愿者带着防震知识宣传展板,走进社区,走入家庭,让学生把地震知识很巧妙地融入自己生动淳朴的语言中,向他人讲述地震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灾害的发生,等等。
◎ 学校应把疏散演习作为对学生进行防震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疏散演习之前,学校要认真制定疏散预案,对学生反复进行安全教育。在疏散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要有明确的位置,各个通道均有专人负责,引导学生进行疏散,确保学生安全。
2.做好自救演练,提高防震能力
(1)在学校相关场所中的自我防护演练
◎ 在去学校途中发生地震时:首先,要用书包保护住头部,如果周围有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时,应及时离开,找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正在桥上时,需要冷静地离开,走到安全的地方。在离学校很近的情况下,走到学校的操场等空旷的地方进行避难。如果离学校还很远时,应该到公园等空旷的地方,然后再决定回家,或者去学校听从老师的指示进行避难。 ◎ 在教室的时候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急于跑出教室,首先躲在桌子下面,护住头部。等地震稍微缓和的时候,再有序撤离到避难场所。 ◎ 在楼道的时候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进入最近的教室,
突发地震、气象灾害预警应对制度
然后躲在桌子下面进行避震。当无论如何也不能行动时,要远离有玻璃的窗户,蹲下,护住头部,寻找时机进行避震。 ◎ 在楼梯的时候发生地震时:在楼梯发生地震时,慌张的逃跑属于危险的行为,应该立即蹲下,护住头部,等待撤离的时机。 (2)被埋压在废墟下的自救演练
◎ 学会采取必要的现场应急自救措施。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一定要训练学生不惊慌、树立生存的信心,并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在这种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 学会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 学会尽力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 学校的避震演练还要特别加强各种信号(如地震警报等)和口令
(如按顺序撤离命令等)的识别训练,必须做到服从指挥,有序避震。 3.积极做好震前准备,有效应对地震灾害
接到地震预报或地震期间,学校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防震准备。下面是一些震前的准备工作:
(1)水:学校应根据师生人数、天气状况、医疗救援等因素储存一定数量的饮用水。建议购买瓶装水,要注意保质期。
(2)食品:储存食品应注意两点,一是不要选择那些容易让人口渴的食品;二是只储备无需冷藏、烹饪或特殊处理的食品。 (3)应急灯和备用电池:在每间教室及办公室配备有效的应急灯和备用电池,且要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 (4)便携式收音机及电池供电的无线对讲机等,供获取信息或发出信号之用。
(5)急救箱和急救手册。
(6)灭火器:ABC(多用途干粉)灭火器可安全使用于多种火源。 (7)工具:每间屋子还需准备一个用来关闭水管的可调扳手,还要有一个打火机、一盒装在防水盒子里的火柴和一个用来呼叫援救人员的哨子。
(8)衣服:如果学校所处的地区天气寒冷,还应要求师生准备保暖衣物。
4.定期做好建筑物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学校要对现有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进行全面普查,特别要对石结构房、砖混房、板房的教室详细普查,及时解决未达标的建筑。如确
有不可修复的建筑,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三、应对雷暴
(1)主动与地质、气象部门沟通,给校舍安装防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护;清除或移栽距校舍较近的高大树木。
(2)学校必须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
(3)建立本校雷击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一旦发生雷击,全面启动学校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4)在雷雨季节执行天气预报传达制度,及时向老师传达气象状况,引起师生重视,提前准备。
(5)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专题培训、广播、标语、黑板报、印发防雷击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等知识,增强师生的防雷击意识及防雷击能力。
(6)教师要在学生中开展防雷击知识专题教育、防雷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时时警惕,尽力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在遇到雷电来临时能应知应会。 四、应对台风、暴雨、暴雪
(1)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
(2)组织人员,对校舍及校园附属设施(挡土墙、院墙、厕所、宣传栏、广告牌、屋顶喇叭、旗杆、体育设施、室外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对不牢固部分进行加固。
(3)非寄宿制学校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提前安排学生离校或实行临时停课放假。 寄宿制学校要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随时处置险情。幼儿园接送幼儿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运行接送幼儿。
(4)雪天过后,要及时清理积雪,在台阶、路面斜坡等学生易发生摔倒的位置,撒放沙子、炉渣等。
(5)建立恶劣天气应急通信网络。每学年初,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通信网络,要对学生家长的电话号码进行登记,做到班主任、学生通讯组长人手一份。学生幼儿不在校状况下,发布停课通知的具体工作流程为:教体局通知 --学校启动应急预案——校长通知级部领导——级部领导通知各班主任——班主任通知学生通讯组长——学生通讯组长通知组内所有学生。农村学校、幼儿园可利用农村广播和驻村教师来发布停课通知,农村初中和小学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分布,联合发布信息,做到信息发布快速,完全覆盖。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台风、暴雨、暴雪期间,学校要实行领导带班,安排足够的教职工值班, 随时处置险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