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探讨

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探讨

来源:99网
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探讨

刘东玉

1

尤立平

2

刘永生

3

孔晶

1

刘风仪

1

高春燕

1

1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北京100029 2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100029 3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皮肤科北京10050

摘要 目的探讨ICR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24二硝氯苯DNCB在不同时间内对ICR小鼠皮肤进行致敏和激发实验对皮损组织病理皮损严重度和皮炎持续时间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第2组4组织病理与典型的接触性皮炎病理相符其中第2组在最后一次激发后皮肤炎症持续时间较长 结论2组采用的方法为ICR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较理想制作方法 关键词 ICR小鼠24二硝氯苯接触性皮炎 为了探讨小鼠实验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方法我们用不同浓度的24二硝氯苯DNCB在不同时间内ICR 小鼠皮肤进行致敏和激发实验对小鼠耳壳皮损严重度耳壳增重值耳壳皮损炎症细胞计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皮肤炎症自然消退时间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4二硝氯苯DNCB购自北京市化学试剂公司用丙酮配制成5%2%1%和0.1%的24DNCB丙酮溶液实验动物ICR小鼠体重20~25g由中日友好医院临研所实验动物部供应 1.2 动物模型制作 将3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和实验组4每组8只实验当日剃除小鼠背部3cm2毛暴露皮肤在去毛处皮肤外涂5%DNCB

10天后在实验组1小鼠左右壳耳内外两侧外涂2%DNCB30l24小时h观察耳壳皮损严重度并切取右耳做组织病理检查在实验组2小鼠左右壳耳内外两侧外涂1%DNCB30l1周后重复激发一次24h后观察耳壳皮损严重度并切取右耳做组织病理检查在实验组3小鼠左右耳壳内外两侧外涂0.1%DNCB30l 每周激发1次连续2周第2次激发24h后观察耳壳皮损严重度并切取右耳做组织病理检查在实验组4小鼠左右耳壳内外两侧外涂0.1%DNCB30l ,每周激发1次连续4周第4次激发24h后观察耳壳皮损严重度并切取右耳做组织病理检查 各组从最后一次激发后24h算起5d后10d后观察左耳壳皮损严重度第10d后切取右耳做组织病理检查 1.3 实验观察项目及标准 耳壳皮损严重度记分按右耳红斑水肿渗出程度分为重度3分中度2分轻度1分无为0分耳壳皮损病理改变观察在HE切片下对炎性细胞包括单一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表皮细胞间水肿细胞内水肿网状变性表皮内水疱以及表皮坏死病理变化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软件10.0版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各组最后一次激发后24h1组图1出现明显表皮坏死真皮和坏死表皮内密集炎 症细胞浸润2组图24组图4组织病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皮细胞间细胞内水肿表皮内水疱网状变性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单一核细胞为主少量多形白细胞浸润3组图3在激发后24h仅轻度表皮细胞间水肿和真皮炎症细胞浸润10d时1组表皮坏死真皮和坏死表皮内炎症细胞浸润2组见表皮细胞间细胞内水肿真皮炎症细胞浸润3组病理改变均消失组织恢复正常4组见表皮细胞间真皮炎症细胞浸润各组激发后24h和10d耳壳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详见表1

2

各组在致敏激发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耳壳红斑水肿渗出改变1组和2组致敏激发后24h5d10d耳壳皮损严重度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3组5d10d耳壳皮损严重度积分较24h明显下降p<0.014组10d时耳壳皮损严重度积分较24h下降p<0.05各组最后一次激发后24h5d10d耳壳皮损严重度变化详见表2

2

3 讨论

24DNCB是一种致敏剂可致敏和激发小鼠皮肤出现典型的接触性皮炎损害在制

[13]

作实验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24DNCB进行接触性皮炎模型制作过程中在致敏激发时间和浓度报道不一我们应用ICR小鼠对不同DNCB浓度和不同致敏激发时间制作的接触性皮炎模型进行了皮损严重度皮炎持续时间及皮损组织病理进行了相对比观察结果显示1组最后一次激发后24h后出现明显表皮坏死真皮和坏死表皮内密集炎症细胞浸润虽然皮损严重度有持续性但因表皮坏死是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不适合作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3组在激发后24h仅轻度表皮细胞间水肿和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而且炎症消退时间较快也不适合作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2组仍见表皮细胞间细胞内水肿

[4]

真皮炎症细胞浸润3组病理改变均消失2组4组织病理与典型的接触性皮炎病理相符其中2组在最后一次激发后皮肤炎症可持续时间较4组长最后一次激发5d10d后仍右见皮炎及组织病理损害且致敏激发时间又相对较短因此2组的制作条件和方法可以作为ICR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制作标准且适用于临床药理学研究 参考文献

1.Boyera N. Cavey D, Bunchier M, et al.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dinitrochlorobenzene to the ears of sensitized guinea pig: A preliminary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tential new animal model for contact eczema in humans [j]. Skin Pharmacol,1992,5(3):184

2.杨保华陈德宇消顺汉.消风胶囊对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1315 3.林熙然4.陈锡唐

涂彩霞刘季和

杨春梅等.抗IV型变态反应中药治疗湿疹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4

163

167

志.200,20(4):258260

丘丙森等.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M].广东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