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
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赵长虹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7)
【摘要】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众创时代下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创新创业者只有强化自身法律意识,规避法律风险才能健康发展。本 文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改革路径,构建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法律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大学生创业也必须按照市场规则 来创办企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他们的 创业也受到国家法律和的规制。但是,创新创业的过程 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大学生在创业 过程中具备很强的法律风险防控能力。
有学者专题调研了江苏省某地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情况, 结果发现,在大学生创业者中,有50%以上的人不了解或者 不太了解创办企业的法律程序;有85%的人在企业创办和经 营过程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麻烦;有40%的人因缺乏法律意 识而导致创业失败。另有学者专题调研了河南、山东、江苏 等地90后青年的创业状况,发现也有85%以上的青年创业 者不完全了解与创业有关的和法规,并有70%以上的创 业者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创业过程中的 大学生们涉及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没有建立起来。
可以预见,有良好法律意识,具备法律风险防控能力的 创业者将成为成功创业的基础和主流。我们在鼓励大学生自 主创业的同时应当帮助和引导大学生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法 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当创业的大学生们遇到法律问题 时能够有效地解决和处理,这样大学生创业活动才能规范、 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也避免了大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
一、重视以课堂教育为基础的法律教育,提升师资水平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 育,各高校也逐步推进双创教育体系的改革,在改革过程 中,我们应当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体而言,需 要从两个方面转变:一是要重视基础的法律教育。大学生法 律意识的提升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增加法律基础知识 的内容,加强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法,夯实大学生的法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 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高校可以有针对 性地开设选修课程,以提高有创业创新想法大学生的法律意 识;二是要不断提升法律教育的师资水平。目前,高校法律 基础知识课程大多是由思政理论课教师及辅导员讲授的,他 们大多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背景,缺少司法实践经验,难免 会影响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培养。他们法律知识、法律实 践、法律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法律知识培养的 效果。因此,在双创法律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教师的法 律理论水平,对非法律专业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到 、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实习。在课程设置 上,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部分设计成几大模 块,将创新创业法律体系融入模块中,聘请法律专业教师、 律师来讲授法律专业的部分,以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二、 构建创新创业法律教育体系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 法律课,将该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或者培训课程。但是,现有 的双创教育中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授课内容是由教师或学 校自行确定的,但由于创业教育教师缺少法律专业背景及司 法实践能力,授课的系统性、专业性及实用性不强,因此, 无法有效提高学生法律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影响大学生的 创业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 临的法律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学生法律基础教育,从而培养 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建立法律思维方式,训练提升法律技 能,提高创新创业中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开展创新创业法律知识实践教学
法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当中,不能局 限于单一的课堂教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 果。例如:现象教学法,针对大学生能力水平,采用现象教 学法对理论内容进行解构,将重要的法律知识进行主题设 计,以真实故事为主线,学生扮演角色为内容来完成知识的 解构与理解,让学生通过现实现象与理论知识相联系,提升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案例教学法,选取适当的案例,对多发 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提升应对相应状况的能力;参观、 旁听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法律活动,走出校园,去到法 庭、律所、监狱、企业等地,真切感受社会问题,增加见识, 丰富社会认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 开展创新创业法律服务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及创新创业专业领域法 律知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初步的创业 法律风险防控能力。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一 方面,学校应当重视对创业学生法律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 应当对创新创业的高职学生提供法律服务,从而解决学生在创 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法律专业老 师和学生的作用,与、律师事务所联合建立校园创业法律 服务工作室,由双师型法律教师、律师带领,为学生创新创业 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一.大学生创业风险控制机制研究综述% J].经营与管 理,2015 (03).
[2] 彭德倩.失败率逾九成,大学生该不该创业[N].曰
报,2015 -10 -25(03).作者简介:赵长虹(1990. 11—),女,汉族,山东奉庄 人,学士,山东协和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安 全技术。
•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