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段静静 专业 所学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 职称 2008050116 指导教师姓名 李华 完成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频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而技术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中国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了,约有1/3的中国出口企业受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对我国出口贸易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内部外部环境变的更加复杂多变。我国贸易出口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经济发展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环境不断恶化,出口市场的集中性,对外贸易的不合理,出口产品的弱质性,情报系统薄弱,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与国际不接轨,企业对技术贸易壁垒问题不重视的严重制约我国企业出口的发展。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面对其负面影响,我国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去突破技术贸易壁垒。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体化进程也发展到新的高度。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渐打破国界的约束。但是人们除了面对世界发生的巨变,还必须承认技术性贸易壁垒越加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乃至更快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不断攀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面对国际上的贸易壁垒,我国也要及时地加深认识和了解,发挥它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积极作用,想方设法应对其对我国贸易和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扫清障碍、保驾护航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技术贸易壁垒发源于西方,因此西方学者研究技术贸易壁垒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但那时的分析仅仅只做了简单描述,并没有深入研究,处于初级阶段。1970年罗伯特.鲍德温在发表的《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扭曲》中认为,技术与管理法规,通常与健康、安全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公共利益有关,经常成为不必要的贸易障碍,不反映国家间在安全或健康目标上分期的差别构成对贸易壁垒的高度重视,以及技术贸易壁垒逐渐取代关税贸易壁垒成为国际间主要的贸易措施,各国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它的影响,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有关概念介绍以及技术标准于国际贸易的关系上。艾伦.塞克斯(Alan Sykes)的《国际一体化商品市场的产品标准》(1955年)对有关技术贸易壁垒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结论是:“遵守GATT的有关原则能够有效地克服国家间法规与标准差异所产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但是,“GATT管理技术贸易壁垒的效力还取决于执行的努力”,他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需要更多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消息,尚不了解它对各部门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在以后经常被其他学者的研究所引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贸易壁垒方面的问题,一些学者也做了一些专门的研究。例如,谢丽.斯蒂芬森(Sherry Stephenson)的《标准、合格评定于发展中国家》(1997年)从与制度层面对发展中国家有关标准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的出重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选择是采纳现有的国际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化指导原则”,如果尚无国家标准,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最佳选择是“采纳他们主要贸易伙伴市场上使用的标准,而不是制定他们自己的本地标准”,这一结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威尔逊的《WTO标准语技术贸易壁垒的后西雅图议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2000年)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WTO有关协议的执行及其在出口方面受到的影响,结论是需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制度建设与技术上的援助。 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上。 赵振洋 研究指出: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按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程度划分为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非等效采用,我国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中等同采用于等效采用的比例仅占51%,近半为非等效采用的标准。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的11700个标准中,我国只采用了4500个,仅占全部的38%。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90%以上是采用ISO和IEC的标准。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而且是依照苏联的标准化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于国际接轨的程度较小,指定的能够形成技术贸易壁垒的合理合法的法令法规不多。因此,难以对发达国家所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做出反击。 高志前 在其研究成果中提出:在现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能否成功出口产品,占有完整的而标准的信息的至关重要的,也是克服技术贸易壁垒的一项重要基础性的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技术监督情报除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外,国际先进标准体系以及有关国家的技术法规非常的缺乏,这种情况已不能满足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队技术法规、标准的需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夏友富 研究指出:世贸组织为了规范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在协议中将认证制度扩展为合格评定制度。合格评定制度是各国制定贸易障碍的惯用而且有合理合法的手段,取得合格评定的出口企业在商品出口时较少遇到障碍。反之,没有取得合格评定的企业在商品出口时往往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障碍,甚至有些国家和地区明文规定没有取得合格评定的企业的产品不得进入本市场。目前我国经过认证的企业增长幅度虽然在不断攀升,但总数很少,有些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取得合格评定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都制约了我国商品的出口。 朱星华、刘彦、高志前等分析指出:我国的产业结构以中低技术为主,导致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技术水平的落后是我国产品屡遭技术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出口商品的构成上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初级产品的生产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企业无力或有意回避承担污染治理工作,这违背了技术贸易壁垒协议中的有关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和动物健康的规定,使得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第一部分,首先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定义 类型 特征特点等做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对外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对我国的影响,及导致的后果。 最后,阐述我国应对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对策的分析。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大量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优势,收集在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馆藏的图书、期刊等大量资料。 2、从基本理论出发,根据当今社会上所存在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我国所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论文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发展现状;遭遇的原因;造成的后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总结出我国对外贸易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对策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 程慧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湖北水利水电技术学院学报,2007. 【2】王江,武秀娟.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江西师范学报,2006. 【3】王建华,郑展鹏.《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行为和非行为》.《国际贸易问题》.2004(10) 【4】魏琦,曹江冻.《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4(10) 【5】陈志友.《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理特征、效应、对应措施》.《国际贸易问题》.2004(11) 【6】祖莎.《技术壁垒的复合作用机理与我国对外贸易》.《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12) 【7】 孙敬水,朱简.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扩散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经贸论坛,2005(6):13- 16. 【8】 张辑.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 社会科学家,2004(11):52- 55. 【9】 冷柏军.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30. 【10】 孙东升,周绣,杨介半.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5.. 【11】 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阴[J].国际贸易问题, 20 0 6 ,5 . 【12】 张亚斌,姚志毅.技术壁垒影响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J]. 【13】杨小力,杨林岩,冯宗宪.国际贸易壁垒变动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J].经济经纬,2006,(03). 【14】 何元贵,陈洁.我国出口贸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层原因[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3). 【15】 孙晓琴,吴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中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四大行业的比较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6,(05). 【16】秦臻、祁春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影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8,(10). 【17】郭从彭. 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的由来、发展和影响[J]标准化报道, 2001, (05) [【18】夏友富. 试论技术性贸易壁垒(TBT)[J]中国工业经济,2001, (02) . 【19】林志锴. WTO中技术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南方经济, 2002, (05) 【20】陈柳钦. 贸易技术壁垒体系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中国标准化, 2002, (09) 科技信息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 年第7期 【21】 金德有,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2】 朱玉春,种胜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 (10). 【23】 何花.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贸易壁垒[J].经济管理论坛,2006,(2). 【24】]申秀清.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11) 【25】江涛,杨姣,侯正伟,薛蓓.新时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及其应对策略[J].科技和产业.2005(12) 【26】]李兴华.浅谈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及消除对策[J].经济论坛.2005(5) 【27】]刘和东.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 【28】任典云.浅谈技术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山东电大学报.2006(3) 【29】]廖志平.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价格月刊.2005(3) 【30】全毅.论当前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国际贸易问题,2004.7. 【31】]胡伟辉.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 【32】]刘捷,郑策,宛艳.浅谈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 【33】]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对策[J].改革,2003.6.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