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平凡而伟大,是师德的核心;同时,师爱也是沟通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该怎样体现师爱呢?
1.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公正和公平上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热爱学生既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也是国家和人民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故而师爱是“大爱”“博爱”,而不能是“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公正的、公平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一部分学生的爱。也就是说教师无论教哪个班级,无论所教学生成绩是优是劣,家庭是贫是富,都应一视同仁。热爱学生不能随个人喜好、不能随物质利益多少来选择,否则就不是“师爱”,更谈不上“师德”。
2.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上
不管是哪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因为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就要相信学生。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应以长者或老师的身份自居,凡事都应采用与学生商量的口气。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因为一句良言可以挽救一个人,一句恶语可以毁掉一个人。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师生的心灵沟通才会顺畅。教师如果信任学生,把班里的各种活动设计、班规制定、教室布置、卫生管理等都交给学生去做,那么随着一件件事情的完成,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学生们就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尊重和信任,便主动地亲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3.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赏识和赞美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去赏识、赞美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爱的艺术,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民主的思想去赏识每一个学生,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要知道,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若能对学生正确评价,多表扬、多鼓励,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我很欣赏你的这句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就能让他们去收获一份快乐,乃至改变整个人生。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这是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动力资源”。
4.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上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人性的光辉,其实更是教育的秘诀。爱需要严
师,更需要理解和宽容的爱心。学生犯错误时,应给他们时间,允许他们克服缺点,帮助他们改正毛病,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引导,多一点鼓励,就会让孩子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当一件被谴责的事情戏剧性地变为“礼遇”时,更会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更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缓解他们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为师之本在于“善”。让我们宽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些责怪,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关心。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的关系。
5.师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批评和指正上
教师热爱学生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宠爱,而要严爱相济,做到有规则、有限度、有分寸的爱,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假如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总是包容和迁就,或者总是夸奖和赏识,就会使学生对这些错误和缺点表现出满不在乎,使学生是非不明、荣辱不清。一旦发现学生有缺点和错误,应立即予以纠正。对于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要大胆果断地说“不”,屡教不改的,要及时给予惩戒。面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不进行批评教育,是教师的失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手段,教育效果就会显得苍白,就像缺少了《刑法》的法律。
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浇灌幼苗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真诚无私的爱去努力净化学生的灵魂,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地、充满信心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