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Electronic Version)20 1 8 Vo 1.1 8 No.04 临床研究· 6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码玉山 (内蒙 邋辽啦医院普外… 科,内蒙^避辽) 摘要: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的方法,为后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日至2012年5月2O日治 疗的6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O例胃间质瘤患者中41例表现为上腹不适或疼痛,19例表现为上消化 道出血。35例行胃楔形切除术,8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7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间质瘤交界性患者l4 例(23.33%),恶性患者l1例(18-33%),良性患者35例(58.33%)。术后2例复发,l例远处转移。肿瘤核相5 5/50HPE及 >5/5OHPE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60.00%(P:O.05)。肿瘤直径<5cm及 5cm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9%、65.38%(尸≮0.05)。 腔内、腔外及混合型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1%、78.57%、66.67%( 0.05)。胃楔形切除术及胃大部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分 别为86.11%、83.33%(pO.05)。结论手术是胃间质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核相有关,而与手术及肿 瘤生长方式无关。 关键词:胃肿瘤;间质瘤;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cnki.1671-3141.2018.04.031 本文引用格式:马玉山.6O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4):56-57. 0引言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临床不常 见的非定向胃间叶肿瘤。伴随临床病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 诊断标准的日益明确,GST的临床诊断率有所提高 。本 文主要分析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的方法,以提供临床 参考,报告如下。 超检查,37例出现胃占位性病变。按照Lewin标准『3 将患者 分为恶性、交界性和良性。 1.3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其本人或家属意愿开展不同方式的 手术,其中35例行胃楔形切除术,8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17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l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GST患者(共收集60例),病例选 取时间:2010年5月20日至2012年5月20日。其中男 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l9岁,平均年龄 (52.61±5.17)岁。主要临床症状:上腹不适或疼痛41例, 19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研究的数据处理及核对,计数资 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z 检验,当P<0.05时,表明比较差异明显。 2结果 2.1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 依据肿瘤大小、细胞核相及细胞核异型性等组织学 特征将其分为良性、恶性及交界性,本研究中良性35例、交 界性14例、恶性11例,33例患者肿瘤直径<0.5cm,27例患 者肿瘤直径≥0.5cm,33例患者肿瘤为腔内生长,另27例患 者肿瘤为腔外或混合生长。如表1。 1.2诊断方法 56例患者通过胃镜检查,40例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物,包 括22例超声胃镜明确诊断黏膜下肿瘤,19例活检明确诊断。 38例接受x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20例发现存在 胃占位性病变。23例接受CT检查且均呈阳性。46例经B 表1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n, 2.2随访结果 60例患者均获取随访,将其按照核相、肿瘤直径、生 长方式、手术方式等的不同分组,并比较不同组别的5年生存 率。结果显示,核相≤5/50HPE组与核相>5/50HPE 及肿瘤直径<5cm组与肿瘤直径≥5cm组的5年生存率间存 在明显差异(P<O.05)。而不同生长方式及手术方式的组别间 5年生存率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o如表2。 3讨论 随着临床上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将 以往大多数胃平滑肌诊断纠正为GST,在胃肿瘤中所占比 例约为2%l4】。现代临床研究显示,GTS肿瘤细胞存在多种 Cajal间质细胞的特性,胃肠肌层是Cajal间质细胞的主要分 布部位,会参与到消化道起搏点活动中去,约有9l%一99% 能够通过持续表达而形成可被单克隆CD1 17抗体所识别的 KIT蛋白。Clark和Mazur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GST的概念, 从而对此类肿瘤在组织中出现及生长上的不确定性进行强 调。目前临床上所指的GST主要由除胃淋巴瘤之外的一大 类胃部原发性非上皮肿瘤组成,主要产生于器官壁层细胞, 因为分化途径不完全相同且存在易变性,因此常常导致认识 上的不确定性。为便于区别,目前将分化特征缺乏或既向神 经方向又向平滑肌方向分化的肿瘤统一定义为GST,而对于 有明显分化特征的肿瘤,可应用神经鞘瘤、平滑肌瘤等进行 明确。GST在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发生,其中4O一7O年龄段 内最为常见。早期GST症状不明显,而随病情进展会出现上 腹疼痛、腹部包块、黑便、呕血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体检 中被发现。胃体、胃窦、胃底均为发病部位,其中以胃体最为 常见,按照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生长、腔外生长及混 合生长 。 由于GST具有多种早期表现且特异性不高,甚至部分患 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rn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第18卷第O4期 57 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在术前难以确诊。CT、MRI、超声、内镜 是诊断GST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病变往往存在于胃黏膜下 层,内镜活检时难以取得病变组织而误诊,而MRI、CT及超 声亦难以对CST进行定性分析 I7]。随着超声内镜的应用, 目前免疫组化检查结合超声内窥镜下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 GST的首选方法。GST中CD117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 性,是目前免疫组化检查中最为关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指 标。此外,有大量病理学临床研究尝试根据肿瘤细胞核 相、肿瘤构成及大小等对GST的性质进行确定。但目前很 多研究的结果无法达到统一,甚至同一研究中存在相反的结 果,因此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同的金标准。 GST对放疗及化疗等抑瘤方式不敏感,目前最主要、最有 效的治疗方法是开展外科手术,医师需在术中根据患者肿瘤 性质、部位、体积大小等确定最佳手术方式及切除的范围 ]。 笔者认为,无论对GST患者采取何种术式的外科手术进行治 疗,手术的规范性、合理性均是确保患者安全及治疗效果的 有效保障。对于局限性病变而言,若能够对肉眼可见肿瘤进 行局部楔形完全切除即可以取得与规则性胃部切除相同的 效果。对于可能存在邻近脏器浸润的患者而言,可行联合脏 器切除法治疗。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胃楔形切除术治疗的患 者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之间数据差异不 明显(P>O.05)。表明两种方法在治疗CTS时对患者的预后 影响大体相同,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另外,本研究中胃间质瘤交界性、恶性、良性患者所占比例分 别为23.33%、18.33%、58.33%,恶性胃间质瘤较为少见,虽可 能向肺、腹膜、肝等转移,但出现淋巴转移的概率较小,因此 没有必要进行广泛的淋巴清扫。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肿 瘤核相≤5/50HPE及>5/50HPE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 为88.57%、60.O0%(P<O.05 o肿瘤直径<5em及≥5cm组 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9%、65.38%(P<O.05 o表明GTS 预后与肿瘤大小、核相有关。 综上所述,手术是胃间质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 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核相有关,而与手术及肿瘤生长方式 无关。 参考文献 [11] 王江,俞清翔,何占坤.食管间质瘤与胃问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Ⅱ]l 临床荟萃,2014,29(5):490—493. [2J黄振,李原,赵宏,等-31例胃小间质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Ⅱ】.中国肿 瘤临床,2013,40(12):730—732. [3]柴小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比较Ⅱ】.医药杂 志,2016,28(12):52—54. [4]张玉.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间质瘤治疗的应用及护理Ⅱ].中国血液流变 学杂志,2016,26(4):485—488. [5]张继晔,石春林,田琳.108例胃问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治Ⅱ】.中国继续医 学教育,2016,8(1 9):143—145. [6]李秋.分析胃间质瘤的特点与诊治Ⅱ].中国医药指南,2016,14 :77.78. 【7J袁倩.早期胃间质瘤的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Ⅱ].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6):52. [8]侯庆生,罗,李乐平,等.山东地区多中心胃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GISSG1201研究中期报告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9):1025—1030. (上接第§3页) TC、LDL—c、HDL—c更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 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 o 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应用辛伐 他汀进行治疗,疗效理想,降脂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不过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性,仍要加强对辛伐他汀调脂疗效 和不良反应的严密监测【8】。 参考文献 [11 ]缪世锋.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 比较田.医药前沿,2015,5(28):143—144. 『2】 王文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 症的效果观察o】.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12.114. 【引 何丽立,黄德玉.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76.76. 『4] 毋会芄.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Ⅱ]. 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6]:438—440. 【5】 郭红梅.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 观察Ⅱ].北方药学,2016,13 :47. [6] 刘松华.脑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Ⅱ]. 光明中医,2016,31(22):3334-3336. [7J 叶子思,黄正有,戴德栋.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 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10):45.46. [8] 刘燕.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 安全性分析U].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8):155,157. 投稿邮箱:sjzxyx88@sohu.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