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99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8066 U(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

(21)申请号 201420531332.8(22)申请日 2014.09.17

(73)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地址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新溪桥5001信

箱460分箱(72)发明人何明清 刘敏 冷智辉 沈亮

辛荣提(74)专利代理机构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施秀瑾(51)Int.Cl.

BC 25/18(2006.01)BC 25/1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它包括起落架、转轴Ⅰ、转轴Ⅱ、转轴Ⅲ、转轴Ⅳ、上撑杆、摇臂Ⅰ、摇臂Ⅱ、摇臂Ⅲ、下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Ⅰ、连杆Ⅱ、连杆Ⅲ、鹅型摇臂、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舱门收放作动系统,从而减小机构在机内的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机构设计,确保起落架与机轮护板、支柱护板的收放顺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可靠性;本实用新型起落架放下状态,机轮护板关闭,可减小气动阻力,提升飞机起降性能;并防止异物进入起落架舱,对飞机造成损害。CN 204078066 U CN 20407806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起落架(1)、转轴Ⅰ(2)、转轴Ⅱ(8)、转轴Ⅲ(11)、转轴Ⅳ(15)、上撑杆(3)、摇臂Ⅰ(4)、摇臂Ⅱ(7)、摇臂Ⅲ(16)、下撑杆(5)、收放作动筒(6)、连杆Ⅰ(9)、连杆Ⅱ(14)、连杆Ⅲ(17)、鹅型摇臂(10)、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

起落架(1)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Ⅱ(8)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Ⅱ(7),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

上撑杆(3)通过转轴Ⅰ(2)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3)上设计有摇臂Ⅰ(4),摇臂Ⅰ(4)一端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摇臂Ⅰ(4)另一端与连杆Ⅱ(14)连接;

下撑杆(5)一端与上撑杆(3)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

连杆Ⅰ(9)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10)铰接;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均通过鹅型摇臂(10)上的转轴Ⅲ(11)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

摇臂Ⅲ(16)通过转轴Ⅳ(15)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Ⅲ(17)与鹅型摇臂(10)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2

CN 204078066 U

说 明 书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设计中,为保证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避免起落架引起的气动阻力,一般需设计一套运动机构,实现起落架的收放。传统前起落架收放装置,包括:舱门收放作动筒、起落架收放作动筒、连杆。机轮护板通过舱门收放作动筒实现收放;支柱护板与起落架通过连杆联动实现收放;起落架通过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实现收放。该起落架舱门收放装置包含两套作动机构:起落架作动机构、机轮护板作动机构,其作动次序必须严格控制,控制逻辑复杂,影响系统可靠性;且由于作动机构多,导致占用机内空间大、重量大。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舱门联动装置,实现机轮护板、支柱护板均与起落架联动收放。通过联动设计,取消机轮护板作动机构,简化舱门收放系统及其控制逻辑,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减小机内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

[0002]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控制流程简单、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且具有减少气动力阻力的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它包括起落架、转轴Ⅰ、转轴Ⅱ、转轴Ⅲ、转轴Ⅳ、上撑杆、摇臂Ⅰ、摇臂Ⅱ、摇臂Ⅲ、下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Ⅰ、连杆Ⅱ、连杆Ⅲ、鹅型摇臂、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

[0006] 起落架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Ⅱ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Ⅱ,与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0007] 上撑杆通过转轴Ⅰ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上设计有摇臂Ⅰ,摇臂Ⅰ一端与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摇臂Ⅰ另一端与连杆Ⅱ连接;[0008] 下撑杆一端与上撑杆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

[0009] 连杆Ⅰ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铰接;支柱护板及机轮护板均通过鹅型摇臂上的转轴Ⅲ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0010] 摇臂Ⅲ通过转轴Ⅳ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Ⅲ与鹅型摇臂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0011] 收放作动筒收缩时,使起落架支柱逆时针旋转,从而放下起落架。同时,起落架支柱驱使连杆Ⅰ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支柱护板绕转轴Ⅲ向下旋转,实现支柱护板的开启。在收放作动筒的作用下,摇臂Ⅰ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Ⅱ驱使摇臂Ⅲ绕转轴Ⅳ顺时针旋转,从而驱动连杆Ⅲ向下带动机轮护板绕转轴Ⅲ向下旋转打开,实现机轮护板的开启;当连杆Ⅱ与摇臂Ⅰ运动到同一直线后,摇臂的顺时针旋转角度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完全开启,支柱

[0003]

3

CN 204078066 U

说 明 书

2/3页

护板已部分开启,起落架支柱处于中立位置;随着收放作动筒继续收缩,摇臂Ⅰ继续顺时针旋转,此时开始向上带动连杆Ⅱ,并驱使摇臂Ⅲ绕转轴Ⅳ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机轮护板绕转轴Ⅲ向上旋转,实现机轮护板的关闭;当收放作动筒收缩到极限位置后,上撑杆与下撑杆在同一直线,摇臂Ⅲ逆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连杆Ⅰ驱使支柱护板行程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完全关闭,支柱护板完全打开,起落架支柱处于放下位置。[0012] 舱门及起落架的收起过程与放下过程相反。

[0013] 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巧妙了利用了撑杆上的两个摇臂,实现了机轮护板与起落架的联动;同时,通过四连杆运动机构,实现起落架单向运动过程中,机轮护板完成双向运动,即机轮护板可完成开启和关闭两个动作。[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实现机轮护板、支柱护板均与起落架联动收放,取消了传统前起落架收放机构中的机轮护板作动机构,具有以下优势:[0015] 1)、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舱门收放作动系统,从而减小机构在机内的占用空间,减轻结构重量;[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机构设计,确保起落架与机轮护板、支柱护板的收放顺序,简化了控制逻辑,提高可靠性;[0017] 3)、本实用新型起落架放下状态,机轮护板关闭,可减小气动阻力,提升飞机起降性能;并防止异物进入起落架舱,对飞机造成损害。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舱门收放过程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四连杆运动原理图。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0022] 一种起落架舱门联动收放装置,它包括起落架1、转轴Ⅰ2、转轴Ⅱ8、转轴Ⅲ11、转轴Ⅳ15、上撑杆3、摇臂Ⅰ4、摇臂Ⅱ7、摇臂Ⅲ16、下撑杆5、收放作动筒6、连杆Ⅰ9、连杆Ⅱ14、连杆Ⅲ17、鹅型摇臂10、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0023] 起落架1由机轮与支柱组成,通过转轴Ⅱ8固定在机体上,绕转轴旋转,在起落架支柱上设计有摇臂Ⅱ7,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0024] 上撑杆3通过转轴Ⅰ2与机体连接,绕转轴旋转,在上撑杆3上设计有摇臂Ⅰ4,摇臂Ⅰ4一端与收放作动筒6的一端连接,摇臂Ⅰ4另一端与连杆Ⅱ14连接;[0025] 下撑杆5一端与上撑杆3连接,另一端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绕两个连接点自由旋转;

[0026] 连杆Ⅰ9一端通过球形铰链与起落架1的支柱连接,另一端与鹅型摇臂10铰接;支柱护板12及机轮护板13均通过鹅型摇臂10上的转轴Ⅲ11与机体连接,绕转轴自由旋转;

[0027] 摇臂Ⅲ16通过转轴Ⅳ15与机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杆Ⅲ17与鹅型摇臂10连接,通过绕转轴旋转推动机轮护板旋转。

4

CN 204078066 U[0028]

说 明 书

3/3页

收放作动筒6收缩时,使起落架1的支柱逆时针旋转,从而放下起落架。同时,起落架1的支柱驱使连杆Ⅰ9向下运动,从而驱动支柱护板12绕转轴Ⅲ11向下旋转,实现支柱护板12的开启。在收放作动筒6的作用下,摇臂Ⅰ4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Ⅱ14驱使摇臂Ⅲ16绕转轴Ⅳ15顺时针旋转,从而驱动连杆Ⅲ17向下带动机轮护板绕转轴Ⅲ11向下旋转打开,实现机轮护板13的开启;当连杆Ⅱ14与摇臂Ⅰ4运动到同一直线后,摇臂16的顺时针旋转角度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13完全开启,支柱护板12已部分开启,起落架1的支柱处于中立位置;随着收放作动筒6继续收缩,摇臂Ⅰ4继续顺时针旋转,此时开始向上带动连杆Ⅱ14,并驱使摇臂Ⅲ16绕转轴Ⅳ15逆时针旋转,从而驱动机轮护板13绕转轴Ⅲ11向上旋转,实现机轮护板13的关闭;当收放作动筒6收缩到极限位置后,上撑杆3与下撑杆5在同一直线,摇臂Ⅲ16逆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连杆Ⅰ9驱使支柱护板12行程达到最大,此时机轮护板13完全关闭,支柱护板12完全打开,起落架1的支柱处于放下位置。[0029] 由其收放机构实施方式可见,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利用了撑杆上的两个摇臂及四连杆机构,实现了起落架舱门与起落架的联动,且起落架单向运动过程中,机轮护板可完成双向运动。取消了机轮护板作动机构,简化了舱门收放系统及其控制流程,提高了系统工作可靠性,缩小机内占用空间,减小重量。

5

CN 20407806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04078066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3

7

2/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