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第二十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北京第二十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来源:99网


北京第二十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1.根据拼音,把词语工整地写在括号里。

牪对待困难,不同的人会表现出jié rán( )不同的态度:弱者面对困难,会感到jīng huāng( ),甚至kǒng jù( ),在它面前pái huái( )不前;强者面对困难,不会qīng yì( )放弃,也不会因此有丝毫dān ge( ),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自己擅长的lǐng yù( )有所jiàn shù( )。

2.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牪A.纤细(qiān) 天籁(lài) 拔地而起(bá) ...牪B.歌诵(sòng) 池沼(zăo) 千顷秋色(qĭng) ...牪C.绵亘(gèn) 瞻仰(zhān) 自惭形秽(huì) ...牪D.邃道(suì) 记载(zài) 深入云霄(xiāo) ...3.下列每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牪A.狂风怒号 废然大物 顾影自怜 斩钉截铁 牪B.罪魁祸首 小心翼翼 妙笔生花 全神惯注 牪C.和蔼可亲 威风凛凛 汹涌澎湃 意味生长 牪D.饱经风霜 黄钟大吕 画龙点睛 余音绕梁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牪A.难道鲸不是比象大得多的动物吗?(反问) 牪B.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拟人) 牪C.他有工具吗?没有。(设问)

牪D.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比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牪A.我肯定李宁大概是生病了。 牪B.一排排松树挺立在风雪中。 牪C.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牪A.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牪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牪C.“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牪D.我想:等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7.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牪A.“四书”,即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本著作。 牪B.我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最早的史书是《史记》。

牪C.《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 牪D.“唐宋家”里有“一门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 8.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牪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牪①购买车票的队伍长长的,轮到我得好久。

牪②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呢,心里十分着急。

牪③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

牪④站着站着,我想到《小学生守则》,感到很惭愧,悄悄退回原位。 牪A.①之前 9.按要求写句子。

牪(1)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牪五颜六色的野花 五颜六色的雨伞 五颜六色的贝壳 牪______________

牪(2)这次半期考试小明考了100分,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他拿到试卷时高兴的样子。 ..牪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牪(1)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__。上面的话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这篇课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牪(2)《十六年前的回忆》是_______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_________,文章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的。 牪(3)“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_________,而是________”,这句话出自___的________。

牪(4)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牪(5)水是眼波横,________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__________。 牪(6)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11.语言综合实践。

牪奇妙的汉语魅力无限。读到诗句“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满目的苍翠。生活中,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指医疗、交通运输等部门设置的手续简便、安全快捷的通道,“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而有了新意。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完成下列题目。

牪(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牪(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仿照例子另举一例。 牪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B.①一②之间

C.②一③之间

D.③一④之间

牪A.愿趣火视绝缨者 催促 .牪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 不同 .

B.王怪而问之曰 感到奇怪 .

按道理应该做的 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1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牪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学而时习之牪B.妾扢其缨而绝之 ..牪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牪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 ..1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牪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牪材料一:主食不可偏废

牪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牪材料二:相关的调查

牪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84名2~6岁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粮食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40.48%。换句话说,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够。

牪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孩子肚了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

牪③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粗粮等主要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

牪④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由于正餐进食太少,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化功能就会被破坏,影响身体健康。 牪1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牪(1)目前,由于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致使大多数人群引起了慢性疼痛和多发

病。( )

牪(2)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不吃主食。( ) 牪(3)在我国,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已是件非常紧迫的事。( )

牪17、对于中小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 )的现象。 牪A.反应迟钝

B.血糖水平低

C.记忆力下降

D.影响到学习质量

牪18、材料二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9、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牪最安全的笼子

牪女人拉开枕头套上的拉链儿,伸手摸索,内心一惊:藏在枕头里的200元钱不见了。她焦急万分,猛地将枕头芯儿掏出来,钱仍不见踪影。女人一屁股坐在床上,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下井挖煤,一个月才500多元的工资,这200元钱可是一家人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啊!女人想起了8岁的儿子,拼命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可并没有儿子回应的声音。 牪女人拉开门跑出去,外面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太阳雨。女人一路狂奔,呼唤着儿子。在一个五金加工门市部门口,儿子傻傻地站着,痩弱的身体顶着一个大脑袋,像一棵豆芽菜,湿湿的头发打着绺儿贴在脑门上,浑身的衣服湿漉漉的。他双手捂脸,正透过指缝看焊下刺眼的电孤。女人生气地抓住儿子的衣领将他拎在半空中:“小兔崽子,你偷家里的钱!”儿子吓得脸色蜡黄,嗫嚅着:“我……我想给爸爸做个铁笼子,把他关在里面!”女人怒火万丈,举起手狠狠地打向儿子:“你这个白眼儿狼,你爸爸拼死拼活地挣钱供你上学,你却想把他关在笼子里?”

牪拿焊的师傅扔了焊、面罩,将浑身发抖的男孩儿拽起来,搂在自己怀里,不解地问:“你这个大嫂,怎么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女人反唇相讥:“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偷钱,还不孝顺,我不该打他?”师傅一手拦着男孩儿,一手从兜儿里拽出一张白纸:“你看看吧!”白纸上用稚嫩的线条画着一个笼子,女人看不懂。师傅的眼圈儿红了:“孩子说,他一听到矿难的消息,就吓得睡不着觉,生怕自己变成了没爹的孩子。他半夜里爬起来,画了这张‘图纸’,要我在笼子的顶上焊上全世界最厚的钢板,这样就砸不着他爸爸了。笼子底下不焊钢筋,可以让他爸爸插脚迈步;两侧焊上把手,他爸爸挖一段煤,就可以提着笼子前进一段;前面留出门,方便他爸爸挖煤。天底下你上哪儿找这样聪明的孩子?”

牪女人早已听得泪流满面,怜爱地抱起儿子:“儿啊!妈妈对不起你!走!咱上井口等你爸爸去!”

牪在井口,男孩儿展开汗津津的小手,露出两张皱巴巴的纸币,不甘心地说:“妈妈,我还是想给爸爸焊个铁笼子!”女人把脸贴在儿子的小脸上,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啊,妈妈和你的牵挂就是你爸爸最安全的笼子!”儿子扬起小脸,无限向往地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挣了大钱,我要给每位挖煤的伯伯、叔叔都焊一个铁笼子!” 牪女人紧紧地抱着儿子:“我的儿子,那你就快快长大吧!”

牪男孩儿脸上挂着泪珠,咧着嘴幸福地笑了。

牪20、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1、短文主要写了男孩儿的一件什么事?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2、根据本文内容给下面表现母亲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牪生气( ) 愧疚( ) 愤怒( ) 焦急( ① ) 欣慰( ) 牪23、下列对短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牪A.短文的开头,通过对女人找钱进行细致描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牪B.文中,作者把“女人”和“师傅”对儿子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女人的蛮横无理,可见她不会教育自己的儿子。

牪C.文中画“——”的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天底下你在哪儿也找不到这样聪明的孩子”。 牪D.文中主要描写了男孩儿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牪24、文中女人说“我的儿子,那你就快快长大吧”,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习作。

牪请以《幸福》为题,以下面任意一段文字开头,续写一篇400~500字的作文。 (1)牪、说到“幸福”二字,我就联想到了家人朋友、同学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2)牪、马克思说:“奋斗就是幸福”,看到这句话,我在生活、学习中战胜困难的往事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参】

1. 截然 惊惶 恐惧 徘徊 轻易 耽搁 领域 建树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截、惶、恐、搁、域”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牪A.纤细(xiān) 牪B.池沼(zhăo) 牪D.记载(zǎi)

3.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注意区分形近字。

牪A.有误,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

的人。故“废然大物”的“废”错误。

牪B.有误,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故“全神惯注”的“惯”错误。 牪C.有误,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故“意味生长”的“生”错误。 牪D.正确。 牪故选:D。

4.B

解析:B 牪【解析】略

5.B

解析:B 牪【详解】略

6.C

解析:C 牪【详解】略

7.B

解析:B 牪【详解】略

牪考查学生对语文常识的掌握情况。

8.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牪结合句子“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可知前面的句子应为: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9.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粉的、蓝的、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般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试卷发到后,小明高兴的跳起来,他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得了满分。 牪【详解】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

牪(1)本题要求选择一个词语,写出一段自己想到的话,对词组进行扩写,,句子和词组要相关联,合情合理,不要写错别字。本题中“五颜六色”的意思是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无论选择哪一个词语写话,都可以将事物五颜六色的样子具体地描写出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牪(2)本题考查情境写话。

牪本题要写出小明拿到试卷时高兴的样子,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突出人物非常高兴的情感即可。

10.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非然也 学弈 孟子

牪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李大钊 回忆录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锤的打击 水的且歌且舞 泰戈尔 《飞鸟集》 一鼓作气 山是眉峰

聚 眉眼盈盈处 横眉冷对千夫指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填写,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以及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牪(1)仔细回顾课文,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中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出自孟子的《学弈》的最后两句。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牪(2)《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和被捕时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文章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写的,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牪(3)“使卵石臻于完美,并非锤的击打,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短小的语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牪(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牪(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是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片,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牪(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这句话的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指对待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11. 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 辞职下海 下海:指经商

牪【详解】(1)本小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从健康环保的角度直接解答即可,“绿色”在这里已经延伸为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代名词。

牪(2)本题考查语言实例的列举。举出生活中新出现的,运用词语比喻义的新说法即可。如:将经商说成“下海”,离开职位说成是“下课”等。

12.C

解析:12、C 13、D

14、 后来吴国兴兵攻打楚国,有一个人在战斗中常打头阵,五次冲锋打退敌人,取到敌方将军的头献给楚王。 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缨的那个人啊。当时就应该受刑而死,至今愧疚很久了,没能有所报效。

15、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理由:“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牪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忠义)双全。理由:“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

破吴而强楚。”

牪【分析】译文:楚庄王宴待群臣,天晚时群臣喝酒尽兴,人都醉了。大殿上火烛灭了,有人暗拉王后的衣裳,王后扯断了这人的帽缨,对楚王说:“刚才火烛灭时,有人拉我的衣裳。我扯断了他的帽缨,请快点火查看帽缨断的人。”楚王说:“不要燃火!”立刻下令:“今日大家与我欢乐饮酒,谁的帽缨不断,表示他还不尽兴。”于是群臣都自动把帽缨扯断了,于是楚王与群臣欢饮后才散席。后来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有个人常常打头阵,楚国与吴国五次会战,他五次攻破敌人行阵打退敌人。楚王奇怪地问他:“我不曾优待于您,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那人说:“我就是大殿上帽缨被扯断的人。”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翻译。

牪 “寡人未尝有异于子”的意思是“我不曾优待于您。”这里“异”的意思是“优待”。 13、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字词用法。 牪A.“其”用作代词。 牪B. “之”用作代词。 牪C. “之”用作助词。

牪D. 前一个“于”用作介词,后一个“于”用作动词。

1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句子翻译。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联系前后文,融会贯通后,解题的准确率会更高。

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言文。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应该深刻理解前后文,然后从原文中提取信息。

牪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楚庄王胸襟宽广,仁厚开明。他没有杀掉拉王后衣裳的人。表明理由的句子为:“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牪大臣知恩图报,忠勇双全。在战斗中,他尽自己所能为楚王效力。表明理由的句子为:“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3.B

解析:牪16、 × × √ 牪17、B

牪18、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用一系列的数字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膳食结构的理念的迫切性。

牪19、同学,你知道吗?作为主食的饭不够,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而且,常吃零食会使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样,在吃主食时,就会缺少食欲,最终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牪【解析】

牪16、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牪(1)结合文中“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 可知,说法错误。

牪(2)结合文中“这些患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是主食没吃

够。”可知,说法错误。

牪(3)结合文中“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迫在眉睫。”可知,说法正确。

牪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文本中“1305名小学生和1277名中学生中,约有10%的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自然高不了。”可知,早餐、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不足会直接引发血糖水平低这一现象。故选B。

牪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牪画线句子“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459克下降到366克,减少了五分之一。”可知,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把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的摄入量介绍得非常清楚,明了,从而突出要树立平膳食结构的迫切性。 牪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牪结合题干要求,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来规劝,言之有理即可。

牪如:同学们,请不要再在午餐和晚餐时吃零食了,在主食的摄入量不够时,会引发血糖低的现象,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质量的。

14.牪20、 男孩儿 女人 电焊师傅 男孩儿

牪21、男孩儿为了爸爸的安全画了一张图纸,拿钱请电焊师傅焊一个铁笼子。 牪22、 ② ④ ③

解析:牪20、 男孩儿 女人 电焊师傅 男孩儿

牪21、男孩儿为了爸爸的安全画了一张图纸,拿钱请电焊师傅焊一个铁笼子。 牪22、 ② ④ ③ ⑤ 牪23、B

牪24、孩子长大是每个母亲的希望,而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个男孩儿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保证矿工的生产安全,母亲也希望这个理想能随他的长大变成现实。 牪25、他是个孝顺父母、聪明(善于动脑筋)、善良的孩子。 牪【解析】

牪20、本题考查文章人物。

牪结合文章,从“拿焊的师傅扔了焊、面罩,将浑身发抖的男孩儿拽起来”、“女人拉开枕头套上的拉链儿”可知文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分别是男孩儿、女人、电焊师傅。故事是围绕男孩儿拿钱去焊笼子展开的,所以主要人物是男孩儿,女人、电焊师傅是次要人物。 牪2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牪通读全文,从文章第二至第六段都是围绕男孩儿做的事情展开的,从第二至第六段内容可概括:男孩儿为了爸爸的安全画了一张图纸,拿钱请电焊师傅焊一个铁笼子。 牪22、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牪心情描写,一般都能从动作或直接表现心情的词中找到答案,回到原文一一对应寻找即可。

牪生气对应第二段:女人怒火万丈,举起手狠狠地打向儿子:“你这个白眼儿狼,你爸爸拼

死拼活地挣钱供你上学,你却想把他关在笼子里?”

牪愧疚对应倒数第四段:女人早已听得泪流满面,怜爱地抱起儿子:“儿啊!妈妈对不起你!走!咱上井口等你爸爸去!”

牪愤怒对应第三段末尾:女人怒火万丈,举起手狠狠地打向儿子:“你这个白眼儿狼,你爸爸拼死拼活地挣钱供你上学,你却想把他关在笼子里?”

牪焦急对应第一段:她焦急万分,猛地将枕头芯儿掏出来,钱仍不见踪影。 牪欣慰对应倒数第二段:女人紧紧地抱着儿子:“我的儿子,那你就快快长大吧!” 牪23、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赏析。

牪A 正确。结合第一段内容可知短文的开头,通过对女人找钱进行细致描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牪B 错误,从文章第四段至第七段可知说女人不会教育儿子是错误的。

牪C 正确。这是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是:天底下你在哪儿也找不到这样聪明的孩子。 牪D 从第二段“儿子傻傻地站着,痩弱的身体顶着一个大脑袋,像一棵豆芽菜,湿湿的头发打着绺儿贴在脑门上,浑身的衣服湿漉漉的”、“我……我想给爸爸做个铁笼子,把他关在里面!”“男孩儿展开汗津津的小手,露出两张皱巴巴的纸币”可知正确。 牪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牪结合男孩儿的话“妈妈,等我长大了,挣了大钱,我要给每位挖煤的伯伯、叔叔都焊一个铁笼子”和电焊师傅的话“孩子说,他一听到矿难的消息,就吓得睡不着觉,生怕自己变成了没爹的孩子。他半夜里爬起来,画了这张‘图纸’,要我在笼子的顶上焊上全世界最厚的钢板,这样就砸不着他爸爸了。笼子底下不焊钢筋,可以让他爸爸插脚迈步;两侧焊上把手,他爸爸挖一段煤,就可以提着笼子前进一段;前面留出门,方便他爸爸挖煤。天底下你上哪儿找这样聪明的孩子?”可知这句话表明了孩子长大是每个母亲的希望,而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个男孩儿心中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保证矿工的生产安全,母亲也希望这个理想能随他的长大变成现实。 牪25、该题考查人物形象。

牪要注意从文章中找到关键的体现人物形象的特质进行总结。如第三段末尾,小男孩设计铁笼给爸爸是为了爸爸的安全,说明他很孝顺,能设计出这种笼子,又很聪明。倒数第三段末尾小男孩又说“妈妈,等我长大了,挣了钱,我要给每位挖煤的伯伯、叔叔都焊一个铁

笼子!”这说明小男孩很有爱心。据此概括即可。

15.幸福

牪 说到“幸福”二字,我就联想到了家人、朋友、同学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解析: 幸福

牪 说到“幸福”二字,我就联想到了家人、朋友、同学给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牪 一杯牛奶是幸福

牪 夜空中繁星点点,窗外吹来缕缕寒风。夜深了,我仍在书海中遨游,想着明天的考试,不觉更加努力,完全投入到了知识的海洋里,没有发觉手被寒风吹得冰凉。 牪 母亲轻轻地走到了我的身边,“你呀,都忘了关上窗户,真不知道是该替你高兴还是伤心。来,把这杯热牛奶喝了,早点睡觉。”说完,她替我关上窗户,走出了我的房间。

牪 牛奶暖暖的,暖了人心。让我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牪 一本笔记是幸福

牪 “叮铃铃……”下课了,我焦急地翻着书包,眼看就要考试了,笔记怎么找不到了呢,这要怎么复习啊?

牪 同桌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把我的笔记本先借给你吧。里面有复习提纲。”我连忙接过她的笔记本,翻开后,里面包含的不仅仅是笔记,还有不变的是这份情谊。 牪 笔记厚厚的,厚了情谊。让我感受到被帮助的幸福。 牪 一声鼓励是幸福

牪 我独自坐在窗边,心绪随着风儿飘荡。我拭去眼角的泪水,心中满是考试失利的无尽悲凉。

牪 老师轻轻走到我的身边,“怎么了?没考好的原因吗?这次不行,下次继续努力,只要你付出了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牪 话语短短的,却让我感受到了幸福。

牪 来自母亲的一杯牛奶,来自朋友的一本笔记,来自老师的一句鼓励。看似不起眼可这就是幸福。 牪

牪【详解】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牪本题考查命题作文。以材料中的a句或者b句作为开头,续写“幸福”为题的文章。首先,根据材料可知,这个选材可以锁定在两大类上:

牪如果以a句作为开头,那么可以选择身边人对自己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作为素材,可以选择写一个人让自己感受到的幸福,也可以写多个人让自己感受到的幸福。

牪如果以b句作为开头,则需要选择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者战胜困难后内心的幸福体验,这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幸福,这里也可以选择一个事件具体叙述,也可以选择多个事件进行叙述。其次,在内容安排上,如果选择一件事,则需要写清六要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如果选择多件事,一般不超过3件,事件太多,会让文章看起来零散,对于多件事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镜头剪接法,如范文所示,每个事件加一个小标题,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点明时间即可,最后事件叙述完,需要有一个总结段,突出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