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如何合理的安排大课间活动

浅谈如何合理的安排大课间活动

来源:99网


浅谈如何合理的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

程 丰 焦作新区文昌街道李屯小学

摘要: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改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我校认真落实教育部“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文件规定,大课间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组织安排大课间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形成“在阳光中运动,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健康,在健康中成长”的校园主旋律。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

正文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组织与安排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这关系到大课间活动能否顺利的展开,流畅的运行,学生身心健康是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笔者在此对所在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一些成功作法作简单介绍,与同行分享,以供参考。

一、精心设计、科学实施,推进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开展

大课间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全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对此,学校的各部门主管人员、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在大课间活动方案设计、活动项目的确定阶段,积极走入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和学生们一起做操、跑步、游戏,了解学生的兴趣,征求学生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意见和要求,并对此进行梳理、归纳,最终形成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此外,为了营造全校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学校还发出了“全体教师率先参加体育锻炼”的号召,教职员工早上集体做操,跑步,积极推动教师活动的开展。并最终形成教师带动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浓厚学校体育锻炼氛围。

二、对活动场地的合理划分及使用

(一)将活动场地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区域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使学生各项活动更加井然有序地进行,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学校把活动区域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区域两部分。公共活动区域是学校的操场和校园水泥硬化场地,用于学生跑操和做课间操。班级活动区域的划分,通常是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划分,即活动区域一般是集体活动结束后离各班级及教室较近的地方。

(二)“装饰”学生的活动空间

为了使学生活动起来更加方便、有序,学校在一些空地上根据空地形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在上面用油漆绘画出许多图案。其中,有些是跳房子用的图案、有些是拔河用的图案、有些是篮球运球绕杆用的图案等。

三、器材的大量补充及合理使用

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器材,学校根据学生活动项目的需要,采取了由学校提供、

班级学生自购和师生自制的方法。自实行30分钟大课间以来,学校加大了对活动器材的投入,添置了大量的呼啦圈、橡皮筋、毽球、大绳、羽毛球等,另外上级部门还赠送了乒乓球台,自筹资购买了篮球架,使活动设施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完善,确保了活动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校器材仍然相对有限,因此,在现有体育器材必须得到合理分配与使用的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带或自制简单实用的器材,使自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组织过程中,学校对于数量较少的器材,一般是按年级进行发放。如 ,一二年级发放呼啦圈、橡皮筋,三四年级发放毽球、大绳,五六年级发放足球、篮球。然后,经过1周~2周,学校就对各年级的器材进行一次轮换。这样既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参与大课间的人数难以控制

由于大课间活动区域被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区域两部分,加上一些学生的自觉性较差,造成每个班的出勤人数难以保证。在大课间活动期间,有些学生躲到教室或其他地方不出来参加活动,也因此不能达成“人人参与大课间”的目标。

解决办法:

1.加强健身重要性的宣传

充分利用校园小记者站的宣传作用,在大课间活动时广播一些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稿件,学校还可以在一些地方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积极推行和努力营造学校体育运动的氛围。另外,可以通过开展健身讲座、组织与大课间活动有关的演讲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调动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的性、积极性,促使其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习惯。

2.加大出勤人数的检查力度

在大课间活动期间,由校少先大队专门组织一部分学生小干部,并分包到各班,到教室或是活动场地进行跟踪检查,对各班活动情况进行及时打分登记,办公室负责核定并在全校公布,对各班当日活动情况进行客观评定,纳入班级日常积分。 (二)部分班级活动区域经常被占用

由于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边角空地,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有些班级的活动区域,有时会有不断来往的车辆,甚至还会有一些车辆直接停放在活动区域。这使本来就不大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加狭小,使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解决办法:

为了使学生的活动区域不受侵占,同时又能使学生安全、放心的参与活动,在大课间时间内,学校要禁止一切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并在活动区放上警示牌。这样就可以杜绝活动区域被随便侵占的现象,保障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区域的大小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劣不均衡

由于在划分班级活动区域时,是按照就近原则进行划分的,有些班级的活动区域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好些,有些班级的活动位置可能会差一些,这样就造成了场地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解决办法:

为了使班级活动区域尽量达到均衡与合理,学校要求各班级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场地轮换,一般的讲,每学期轮换2~3次。 (四)器材的领取以及存放问题

由于大课间需要较多的活动器材,如果每班都是派代表到器材室领归还器材,体育教师工作之繁忙是可想而知的,局面也会显得非常拥挤、混乱。

解决办法:

学校将一些常用活动器材如大绳、皮筋、毽球、呼啦圈等器材直接发放到各年级各班,由班主任负责支配管理及维护。另外,学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分别选出一部分责任心较强的学生,并指定由这部分学生代领本年级的其他器材,然后再分发到各个班级。在归还器材时,也由这部分学生负责。通过器材的反复发放与回收,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大课间的活动时间。

(五)学生活动时的安全问题

由于大课间活动项目较多,学生年龄差异大,况且有些活动器材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篮球运球绕杆用的钢管标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误伤人。因此,在大课间的实施过程中,如果管理和组织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解决办法:

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全面、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要求值班领导和教师要高度负责,要求他们一定要到现场进行巡视,并对大课间进行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对于安全问题,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杜绝事故的发生。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一)编排上必须把握“五个着手点”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着手,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使大课间活动更加富有特色与活力。

2.从音乐和形体艺术着手,做到有律动、有感染力,追求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3.从体育锻炼着手,力求科学、合理的安排锻炼时间和运动量,充分体现大课间活动从学生体质健康出发的特点。

4.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队列的编排和设计,追求活动的实效性。 5.从季节特点着手,根据不同季节变换活动内容,以保持大课间的生命力。 (二)在组织上必须抓好“四定”、“三落实” “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此外,学校还推行了每学期一次的广播操和冬季三项等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制订了体育健身活动管理检查制度,从而保证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廖书岳.谁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买单.《中国学校体育》.2007(5):16-17 [2]吴昊.浅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新认识.《中国学校体育》.2007(2):44-45 [3]李小伟.体育:让学生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中国学校体育》.2006(11) [4]《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