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

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

来源:99网
2018年7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14166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蓝淑婞(上林县白圩镇覃黄小学,广西南宁,530507)摘要: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学生教育的整体素质水平,文章探究了现阶段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策略,即家长要善于和子女进行沟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寄宿制学校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关键词:农村,寄宿学生,寄宿制学校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2018)14-0256-01所谓寄宿制,是指由于交通、教育设施及师资力量等问题,让农村学生通过住校的方式在距离家里较远的学校学习,并规定学习一定时间可以回家的上学方式。在2004至2007年间,财政已为寄宿小学投入100亿元,建设学校7651所,惠及学生约200万人。近几年来,国家对寄宿学校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也暴露出乡村学校合并的诸多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自身层面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分为心理上的问题和生理上的问题。根据农村寄宿学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等消极心理,如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或者在回答问题中有小动作等。自卑心理存在的同时,还会存在一定的性格孤僻、叛逆性强、不善交流等问题[1]。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寄宿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较差,表现为学生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肠胃疾病较为明显。(二)家庭层面由于寄宿学生的家长一般都外出打工,或者由于学生寄宿在外很少与父母联系,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减少,父母对学生的鼓励不够,这样一种家庭状况就会造成农村寄宿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重要的问题。这是农村寄宿学生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三)教师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对学生其他方面的问题不够关注,这就造成了农村学生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时而不能及时被发现的后果,影响学生健康发展。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起到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造成一定的问题。(四)学校管理层面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来看,由于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因此,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更加严格。但是许多寄宿制学校从整体上来看,存在一定的管理不当的问题,比如,学校对于整个寄宿制的制度管理,以及整个寄宿环境的卫生和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没有为农村寄宿学生的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对于整个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二、解决农村寄宿学生教育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一)家长要善于和子女进行沟通作为农村寄宿学生的家长,不仅要在金钱上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支持,更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与子女交流,帮助子女更好地疏解压力,可以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寄宿学校看望孩子,或者通过视频、网络等方式与子女之建立密切的联系。同时,家长必须和学校的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发现子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身的行动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为孩子树立榜样,在营造合理的家庭氛围的同时,帮助孩子形成的人格,让他们积极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不断成长,这些都是家长需要积极行动的措施。(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等其他问题。第一,教师必须对农村寄宿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善于运用一些鼓励的话,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对于成绩变化较大的农村寄宿学生,更要及时关注,找到成绩浮动较大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解决。第二,教师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注重和农村寄宿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要积极和校方进行交流与沟通,根据农村学生寄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及时让学校在寄宿管理的问题上进行不断地提升与完善,这也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必须注重的一个关键内容。(三)寄宿制学校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宿管制,及时排查在住宿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投入一定的资金提高整个住宿的安全性。第二,学校要完善卫生管理,派遣专门的卫生清扫人员对学生的住宿区进行清扫并定期消毒,及时发现传染病等问题,提高整个住宿的卫生与健康水平。第三,学校要针对不同的寄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管理,对心理上有问题的农村学生,可以聘用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辅导,对身体上存在健康问题的农村学生,可以组织安排到医院就医或定期进行体检等,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三、结语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加强对农村寄宿学生的培养与关爱,是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参考文献:[1]杨今宁.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6):24-26.

作者简介:蓝淑婞(1968—),女,壮族,广西上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