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 ・ 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8月第33卷第4期F ̄ian Med J,August 2011,VoI.33,No.4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使护患 矛盾减少至最低程度。 3结语 从中认识到提倡优质服务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关键;提 高导诊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准确分诊、灵活导诊;从而提 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护患矛盾减少至最低程度,提高患 我们对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住院精神病患者功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闽清350800) 洪华珍傅廷东黎赛英李建秀 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受到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影 2.2.3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力争将攻击行为消灭在 响,容易突然发生冲动,攻击他人。在患者的攻击对象中, 未发生之前,对幻觉、幻想比较丰富的患者尽量避免触及其 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占首位,护士所占比例最高 。为 病理体验,适当组织患者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使其精 此,精神病医院的工作人员身心受到伤害,精神压力大,因 力得到应有的发泄[3]。按医嘱给予少量安眠药,保证睡眠 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力争将患者的功击行为控制在未 时间。 发生之前。笔者对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人院的1 050 2.2.4加强责任心:医护人员宜主动与患者谈心,全面掌 例住院精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握患者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对一切异常迹象都应提高警惕, 1资料与方法 恰当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观察具有攻击行为患 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我院有1 050例精神病患 者的特征,掌握具有潜在攻击行为患者的特点,预防攻击行 者住院治疗,男740例,女310例,年龄16~56岁,均符 为的发生。 合CCMD-Ⅱ一R诊断标准。其中精神症600例,有攻击 2.3干预措施: 行为的患者113例,男98例,占16.3 ,年龄16~3S岁; 2.3.1熟悉病情:入院前,先向患者家属详细了解患者的 女15例,占2.5 ,年龄均小于3O岁。躁狂症410例,有 病前人格、人际关系、不正常表现,在外有无功击行为等, 攻击行为的患者41例,男33例,占8.0%;女8例,占 工作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1.95 ,年龄均在35岁以下。抑郁症3O例,未发现攻击行 2.3.2攻击行为的识别:(1)攻击行为的高危人群:据长 为。人格障碍1O例,有攻击行为的5例,占5O%,均是男 期的临床观察统计,以精神症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发 性,各年龄层都有。 病作案以青壮年为主。(2)对有幻听、易激惹、被强迫住院 2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的患者应密切关注。(3)应从语言、动作、表情识别3个方 2.1原因分析: 面来辨别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动态变 2.1.1受异常的精神症状的影响:有的患者因思维内容障 化。①语言识别方面:表现情绪激动、兴奋、语言不停地重 碍,如关系妄想,而产生怀疑一切;有的患者因知觉障碍出 复,拒绝执行各项检查及护理。②动作识别:动作幅度大, 现幻视、幻听,把身边的人当成其惧怕或排斥的事物,产生 显得坐立不安或带有夸张性动作。③表情识别:患者表情严 攻击行为。 肃或凶神恶煞,眼球紧盯一处。 2.1.2缺乏自知力:否认自身的不正常精神症状,认为是 2.3.3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家人诱骗、强迫才住院,觉得失去自由,因而仇视医院里的 有时清醒的患者会在旁围观或起哄,此时,应劝其他病友离 一切,攻击医护人员。 开,或把患者带到安静的病室,让其发泄心中的不满,护理 2.1.3新环境等外界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兴奋易激,不适 工作人员遵从不理论、不解释的原则,也不要轻易接触患 应病房的生活作息制度,难与病友交流,拒药、拒食、拒绝 者;但也不能迁就患者,应用温和、简单的语言提醒患者注 治疗护理,如果工作人员强迫其进行上述行为,容易对工作 意自己行为的后果。 人员充满敌意而出现攻击行为。 2.3.4患者活动范围:让患者单独住一室,冷静思考 2.2防范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若能严密观察,采取适宜的 自己的行为。此时,仍需不停地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措施,满足患者的需要,不断地总结导致患者攻击的原因, 变化。在生活中问寒问暖,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不能满 可预防及终止攻击行为的发生[2]。 足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2.2.1要正确认识攻击行为是疾病的表现:在接触、护理 2.3.5保护性约束:若以上措施均不奏效,仍出现兴奋、 患者是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镇静而温和的语言,友善的引 躁动等精神症状,可采取保护性约束,配合医生给予镇静剂 导和全面教育,多方面了解患者的需要,采取适宜有效的措 处置。在使用约束用具时,工作人员需加强责任心,正确使 施,减少一切激惹的因素。 用,确保安全。 2.2.2努力改善病房环境:应力争减轻和消除病房的紊乱 2.3.6心理护理:待患者情绪稳定,可用柔和、友善的语 和拥挤现象,对活动场所要观察,对兴奋、躁动、易激惹的 言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其心里的想法,指出其不正确 重点患者要集中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舒适,保持 的做法的后果和危害。择机进行科普宣教,告知有关精神病 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的常识,只有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遵医嘱及时服药,才能 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8月第33卷第4期Fujian Med J,August 2011,Vo1.33,No.4 早日康复,重返社会。帮助病人合理安排作息制度,积极参 疗性的人际关系,可降低或杜绝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加娱乐活动,如听舒缓的乐曲,陶冶情操;与病友打扑克 牌,多交友,忘记心中的不快,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 参考文献 病情稳定。 [1]居粉英,刘燕,王祖承.住院精神患者对医务人员伤害的情况 3小结 调查E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37—137. 精神科工作人员尤其是护士提高了识别攻击行为的知识 [2]陈淑清,王达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 和防范技能,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提倡与患者建立良好治 学技术出版社,1994:73. 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保健办(福州350001) 林芬甘琳张宝英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离退休后工作压力、体力及 果:对患者而言,同伴的感受和体会往往比医生、护士的说 社会活动减少,营养相对过剩,再加上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 教更加可信、亲近。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结合心理辅导还不 退化,机体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性降低,使糖尿病患病率增 定期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交流对心理辅导讲座的理解和 加。有报告显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32%,明显高 对症治疗所获得的切身体会。活动时,通常会选择1~2名 于3.2 的糖尿病平均患病率。目前,我国6o岁以上老年 治疗效果明显、表达能力强的病友作重点发言,通过特定事 人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O 。鉴于糖尿病求医过程短、康 例向病友说明积极的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所起的作用,消极 复过程长,老年病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和健康的应对心理有 的心理因素只会影响康复,甚至加深病情。 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 1.2.4评估指标:通过问卷方式,从疾病知识、对老年心 重要。 理影响、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验,并对 1对象与方法 糖尿病生化指标改变情况进行比较。 1.1对象:在本院老干部住院、门诊患者中抽取9O例糖尿 2结果 病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进行对照护理: 2.1 糖尿病指标比较:一般护理组血糖明显降低或正常11 心理护理组5O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6O~8O岁,平 例,增高29例;心理护理组血糖明显降低或正常42例,血 均69岁;一般护理组4O例,男35例,女5例,年龄6O~ 糖增高者8例,心理护理组血糖控制明显好于一般护理组 82岁,平均72岁。 (P<0.05)。 1.2方法: 2.2两组护理情况比较:(1)心理护理组及格率96 ,一 1.2.1制定计划:(1)对心理护理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 般护理组及格率仅17 (P<0.05);(2)心理护理组患者 上,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计划并对患者 对糖尿病知识了解更为全面,对疾病与心理因素关系的理解 健康档案实施单独管理,同时,通过与患者及亲属对话,了 比较正确,糖尿病控制治疗信心增强,护理效果明显;(3) 解患者家庭情况及工作环境,着重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疾 心理护理组不良习惯戒除率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 病的认识和治疗配合情况,较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随后 如6个月甜食控制明显有效吸烟、饮酒减少z/3以上对疾病 会同专业心理医师对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根据个体健康状况 治疗及康复的信心明显增强;(4)心理护理组对日常生活态 及心理特征,制订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计划,分阶段实 度较为积极、健康,一般护理组患者的忧郁、焦虑情结比例 施。(2)对一般护理患者,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要 高于心理护理组。 求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本组患者多从一定领导岗位退下, 3讨论 除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外,还有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特 本文纳入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原多在领导岗位,除常见的 点,如“领导者”的强势心理和依赖受“服务”的心理及个 老年人心理障碍外,可见与职业相关的心理特点,这在治疗 别的“多疑”心理。这均纳入了心理护理计划。 过程时可察觉,如有时患者表现的消极,加上生理功能的减 1.2.2 定期进行心理辅导:针对老年患者的特定心理状况, 退,老人更加“小孩化”,自私、多疑、幼稚等行为开始出 实行专业心理医师每周1次的心理辅导,说明老年病人的健 现,希望医护人员能更多地关心自己。 康、心理特点、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说明疾 鉴于患者的上述特点,护理中笔者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 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病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患关 (1)心理护理的“尊重”性:充分理解环境变化对老人所产 系所起的积极作用。其次,组织患者对辅导内容进行讨论, 生的影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赢得他们的理解,对他们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讨论前,护理人员 想法要做出细致的解释,让他们真正感觉受到“尊重”;(2) 都会精心选择护理病例供讨论时参考,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问 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新出现的 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疾病观和健康护理 问题及时向亲属了解,实时掌握个人情况,并与心理治疗师 观,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护理活动。 沟通,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心理辅导和护理;(3)心理护理 1.2.3组织患者交流,以切身体会和感受加强心理护理效 的广泛性:心理护理不应仅局限于疾病的护理上,还应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