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筑形式的墙体发展
作者:周丹
来源:《商情》2011年第42期
【摘要】当今国内外建筑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国内外建筑的墙体形式也是随着建筑而转变,墙体形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类型,空间环境的营造又反映了墙体设计的技术手段,从而产生出不同的墙体设计类型。 【关键词】建筑墙体材料
当今国内外对于墙体的设计有着各自的发展和延续。因要遵循室内空间设计原则,现代的室内空间墙体设计仍然是中规中距,很多的国内外设计师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不少的设计师在他们的案例当中,抛弃过往寻求创新。但是,在墙体设计过程当中没有建立出一套完整有序的设计体系。所以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将理论与实际得到完善,为以后的设计师在设计上提出更好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的墙体形式
国外的墙体设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相对稳定的石梁柱结构建筑的形式及其规范化的标准法式,这些都是古希腊时期的代表,至今对世界建筑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规模浩大的道路、桥梁、广场、剧场,公共浴场,还有纪念战功的凯旋们和纪念柱。在这些项目的建造中,罗马人在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实用和注意美观等方面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他们把艺术感觉和工程精良技术结合起来,创造了建筑质量和空间的全新概念。适用、坚固、美观是罗马人最早提出的建筑三要素。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拱券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编写了《建筑十书》,对建筑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7到19世纪,欧洲和美洲等各地先后兴起过希腊复兴和罗马复兴的浪潮,但新的功能内容和新材料新技术与古典建筑形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其中,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包豪斯校舍,其理论为破除学院派的对称法则,以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按功能要求对建筑加以组合,并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基础上,利用材料、结构来表现新颖完美的外形。
在西方,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典四柱式(塔司干、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以及家具、古瓶柱冠、花饰等构成室内环境空间的情趣。20世纪50年代末,开创了保护和修复古旧建筑的浪潮,古旧建筑原有的精美装饰线条和复杂漂亮、千姿百态的细部装饰,这些更反衬出现代建筑的平庸和贫乏,进而很自然地重新燃起了对装饰的热情。室内设计也不例外,这种对昔日装饰风格的浓厚兴趣功能范畴已导致室内设计对特色和丰富细部的追求,表现了我们今天更需要缤纷斑斓和错综复杂的视觉效果。从资料表明国外在早些时期就开始了墙体装饰的应用,现代设计师对于这方面的设计较国内在设计上要追求的更细致化,更重视视觉效果。而我国更多的只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弱化了墙体设计形式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国内的墙体形式
针对我国的建筑历史形式,得从最早的隋唐时期开始,唐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宋代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当时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建筑著作。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都是采用木构架结构,重量都由构架承受,而墙不承重。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自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至1840年鸦片战争近200年的时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建筑上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的不朽之作。建筑类型得到进一步分化,并留下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建筑实体。自1840年至前的近代建筑时期,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国量接受西方文化,部分建筑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形象,中国古典园林里也常有西洋门面、西洋栏杆、西番花样等,成为我国建筑演进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今我们国家墙体设计的应用形式是有所突显的。
目前全世界气候的变化最注重的就是节能环保型室内空间设计,也推出了很多新颖的材料来适应今后墙体设计的发展需求。我们国家对于建筑墙体节能环保的设计研究持续了20多年,经历了种种的失败与困惑,从最初的试验阶段到现在已经拥有了较好的节能材料,自己的节能体系。我国的外墙体的设计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即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及夹心保温。各地根据自己的建筑材料,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了各自的墙体保温形式。采用何种类型的保温形式,不仅是在设计上应该满足其地区节能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种类型的墙体能否在实际使用时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人体舒适度的要求,能否经得住当地实际气候情况的检验。这些都是国内进行环保型墙体设计发展的现状。对于某些方面的发展趋势来说就得参考国外的设计手法。国内在外墙体的砌体建筑用不了几年经过四季的天气变化的影响就会变的很陈旧,而加拿大的建筑他们经历了二十多年建筑依然的整洁干净。另外的墙体形式表现在设计师进行古典风格的传统室内设计装修时也应用了古典园林里借景的设计手法,给整体的室内空间添加了不少的心意,在分割手法上通过格门、罩、博古架和书架及屏风这些可移动的墙体来起到隔断的因景,让人在室内空间也能感知到大自然的气息,形成以生态为基础的技术观。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些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设计师对于建筑设计的成功再现,同时在不同国家所展示的国家馆上可以看到各国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