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Hot focus茶产业园与相关特色小镇的发展与规划
文/沈迟
一、茶产业园区发展的必要性
(一)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融合
1. 产业融合的概念
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产业角度,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类。
产业渗透是指发生于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在边界处的产业融合。
产业交叉是指通过产业间功能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往往发生于高科技产业产业链自然延伸的部分。
产业重组主要发生于具有紧密联系的产业之
间,这些产业往往是某一大类产业内部的子产业。
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更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2. 同其他环节相比,种植在产业链中收益越来越低
种植在茶叶产品价值链中的收益最低,而品牌经营环节的收益最高。
单独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产量很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增加品牌经营向茶具、茶园观光旅游、茶馆经营、深加工产品等衍生领域进行拓展,调动生产要素与资源优势,主动创新供给模式与服务范围,是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见图1)。
2016/11茶世界TEA WORLD
31
热点聚焦Hot focus图13. “融合式”的茶文化兴起,成为茶产业三产融合的媒介,产业融合是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以茶文化为中心,将茶文化规模化、产业化,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换为经济价值。
茶文化通过与传统茶产业的融合,在促进产业增效以及产品增值方面形成互补关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借助茶文化将茶叶的种植(一产)、茶文化产品的生产(二产)、茶产品销售、茶文化旅游(三产)有机结合,最终融为一体。
4. 产业融合的导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从被今年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再次聚焦农业产业融合。而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融合受到格外关注。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提出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
5. 茶产业融合的方法
搭建服务新平台,旅游业与农业、工业融合联动(见图2)。
茶馆业:以经营茶文化为主的服务业,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载体的茶馆企业。
茶包装业:茶叶包装不仅为了保持茶叶产
32
TEA WORLD茶世界2016/11
图2 茶产业融合的方法
品质量和茶叶商品价值,更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体现,设计良好的产品包装能提高茶产品价值。
茶文化交流培训:中国的茶学教育已经是一个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体系,它广泛涉及自然科学范畴、经济学范畴以及社会学范畴,包括了农业、工业、商业、文化、音乐和艺术以及医学保健等学科的知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茶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茶文化活动:茶产业以茶文化为媒介举行茶文化活动,如茶文化交流会,茶艺竞赛,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产销会等。不仅是产生经济价值的一种途径,更是通过活动扩大了影响力。
(二)对农业产业园区的解读
1. 农业产业园区的概念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指现代农业在空间地域上的聚集区。它是在具有一定资源、产业和区位等优势的农区内划定相对较大的地域范围优先发展现代农业,由引导、企业运作,用工业园区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为基础,实施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集农业生产、科技、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是农业示范区
的高级形态。
产业园区与传统种植园概念不同,更强调相关的多元产业的融合。
2. 当前导向
发展方向1:应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图3)发展方向2:三产融合(图4)
发展方向3:“互联网+”现代农业(图5)
(三)茶产业园区的特殊性
茶产业园是现代茶产业的集聚区,是茶产业
图3 应对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图4 三产融合
热点聚焦Hot focus图5 “互联网+”现代农业
生产、科研教育和科技示范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集合休闲观光功能的综合园区。
与其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相比,特殊性是:多位于山地和丘陵区,茶品质和种类多样,对自然环境影响敏感,需考虑环境营造。
茶叶种植为劳动力密集型,现阶段仍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考虑产村融合,便于农民就近作业。
茶产业在当地多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具有在
地根治性,更便于与当地文化业融合发展。
二、茶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一)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和人文资源,并结合地方特色民俗文化、茶文化和茶史,将茶叶生产、茶园景观和茶园旅游等进行统筹安排,合理的进行近远期规划。
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茶园景观质量为前提,在此背景下发展茶产业、开发旅游业,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以期达到茶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多产业融合发展
2016/11茶世界TEA WORLD
33
热点聚焦Hot focus茶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把茶产业、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多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茶产业资源。
体验性与参与性
应结合当地特色设立如采茶、制茶、品茶、整枝、修剪等茶事体验活动以及茶艺表演、茶文化和历史讲解等茶文化体验活动。
(二)功能分区
现代茶产业园是茶产业生产、科研教育和科技示范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集合休闲观光功能的综合园区,应为各类功能提供空间框架和用地保障。
现代茶产业园平面一般包含以下功能区:种植区:茶产业园具备的最基本功能。选择地理气候条件优越,适合生长优质茶叶的区域。
生产加工区:该区需要提供能够大规模茶叶生产和高额产值创造等的便利生产条件。清洁化加工,保证茶叶的健康安全绿色生产。
物流及销售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园区茶产品对外销售、对外贸易,而配套物流及销售区可以将园内产品进行集中运输统一配送,把园区产品第一时间推向市场。
综合管理区:综合服务区主要用于安排园区公共服务机构、商业配套设施、会议展览中心和培训接待中心等各类设施。
科研示范区:科研中心、茶叶实验田、科研茶园,科研中心利用先进的科研能力,培育优良茶树新品种,以先进的科研能力带动示范区的发展。还可供游人参观考察,科普茶叶科技。
观光体验区:该区是实现旅游增效经营目的主要区域一。应横向的拉长与纵向的延伸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创新茶业观光展示、茶产品贸易
34
TEA WORLD茶世界2016/11
功能、茶采、制、品、道体验活动的博览园。
(三)景观格局
景观系统规划内容:确定景观林、防护林及苗圃的位置、确定适当的景观绿地、重新组织园区水系、设计一条或若干条景观路线、调整旅游接待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四)茶产业相关旅游产品体系
打造金字塔型的产品层级,以丰富多元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客群的需求,真正构建起360度茶文化旅游体验(见图6)。
以茶为媒,自然山水为依托,茶文化为内核的茶体验(见图7)。
图6 茶产业相关旅游产品体系
图7 茶产业相关旅游产品体系
(五)茶主题旅游模式
国内主要的茶主题旅游大致可以按照田园都市、风情小镇、人文领地分为三大类(见图8)。
(六)基础设施建设(见图9)
1.土地整理
优先实施范围内的耕地整理
将种植耕地变成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产茶田。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耕作机械化、良种普及”
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贯彻耕地保护“准”规定,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及防灾能力,改良规划区
图8 茶主题旅游模式
图9 基础设施建设热点聚焦Hot focus土壤肥力,合理配置灌排系统
2.道路交通
结合自然地形、居民生活、生产运输需要,因地制宜地设计线型和布局路网;
根据功能分区、村庄和项目布局,科学布置路网,建立舒适、安全、合理的路网系统,且便于机械操作;
保持区内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尽量避免深挖高填,减少竖向创伤面和竖向砌筑面;
充分利用现有路网,适当改造升级,并合理分级,减少投资;
完善路网,实现不同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的合理衔接(见图10)。
3.水利工程
一般包括:水利规划、给排水规划、蓄水及引水工程规划。
水利规划
水源:山塘、蓄水池的维修加固
灌溉:修缮现有的灌渠、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
防洪:一般防洪标准定为10年一遇
图10 道路交通
2016/11茶世界TEA WORLD
35
热点聚焦Hot focus排涝:一般排涝标准定为5年一遇,一日暴雨一日能排能力
给排水规划
给水:可纳入市政供水管网排水:沟道设置、雨污分流蓄水工程
5-10亩茶园需要一个蓄水池,排水蓄水系统之间要有统一规划。
引水工程规划
可与水利部门进行协作4.能源系统
满足园区各功能区用电需要,并按季节合理调度用电负荷
5.绿化系统
各功能区根据不同植物不同季节的特性,配置各色各样的园林小品。
营造设施、水域、林带、田园、特色建筑等多种元素集成的视觉效果。
主干道绿化:一般以乔木为主,采用不同色彩的植物交错搭配,形成不同的组合样式及色彩变化。
内部道路绿化:以低矮灌木为主,结合宿根花卉设置各种纹样图案,设置优美的造型和组合。
防护林:高乔树和矮灌木相搭配,一般种植在迎风方向,减少茶树冻害、旱害,营造小气候环境。
6.环保系统
园区设置水资源净化处理设施。
在主要观光节点设置生态公厕、垃圾桶等设施。
园区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整理和集中处理,实现园区资源无害化利用。
36
TEA WORLD茶世界2016/11
三、与茶产业园相关的村镇规划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1. 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日益良好的宏观环境
2016年01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常务会议上指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释放更大内需潜力、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脱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从“三个1亿人”战略任务看,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一大重点。
2. 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和前提
城镇发展要有资源和产业支撑,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解决就业问题,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速度,必须与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
城镇发展也助推产业发展
城市发展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
推动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以产业发展聚集人气,是地区加快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
特色小镇一般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叠加,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未来农业园区通过三产融合发展逐步走向功能复合,其中小型农业园区可参照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大型农业园区内部可建设若干以农业为亮点的特色小镇(见图11)。
热点聚焦Hot focus图11 发展策略与规划理念
目标导向型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是典型的目标导向型规划,是不同空间载体在“特色小镇”目标引领下的规划实施路径探索。
产业引领下的功能空间组织:特色小镇规划区别于传统城镇规划的关键在于强调产业规划的核心地位,而区别于传统产业园区规划的关键在于实现“产、城、人、文”的融合。
多规融合下的技术路线:
特色小镇规划应将概念性规划与实施性规划纳为一体,编制包括概念策划、空间规划、项目计划、资金筹划“四划叠加”的综合性方案。
与的就是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的三个层次:
1、统规统建、现代农业、城乡统筹(城郊、东部)
2、规划先行、合作经营、文化建设(普通、中部)
3、自治自建、精耕细作、民俗保护(贫穷、西部)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环境正在消失,乡村社会也在改变,传统的旧村庄正面临着被彻底消灭.一些仅存的旧乡村已经变成中国社会中的稀缺资源。
保护老房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筑本身包涵文化与历史,同时
(三)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农民喜欢的,支持的,有责任,并能主动参
也统一表现出这个地域的特点。
(作者系国家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
2016/11茶世界TEA WORLD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