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
第 1 页
中国党在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第 2 页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第 3 页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第 4 页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
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第 5 页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教学反思
《王二小》本文是一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的文章,文章内容感人至深,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一、创设情境,开启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愿学、乐学。
本课内容与今日孩子生活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一开始,我播放童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相机讲解语文节上我校学生的节目《王二小》相结合,意融为一体,使学生不自觉地对王二小这位少年儿童的身世及故事产生兴趣,有了相当的了解欲望。另外,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我关于王二小,关于几幅课文插图的提问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思考,让孩子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克服困难,真正学会学习。
二、读文生情,境中感悟。
第 6 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并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授读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读,圈出生字反复拼读、书空、掌握;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读,并边读边想,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第二课时,我根据观察,指名让班级内感悟能力较强的学生读课文,并给予评价和表扬。让别的同学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更积极地投入感情来学习这篇课文。并在“感悟”环节提出:如果你是王二小,你当时的行动和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让学生在感情朗读、思考,对课文得到理解的同时,习得读书的方法。 三、师生和谐,乐中求知。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自由参与、尽情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非常活跃、流畅。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 的热烈气氛。
第 7 页
在第二课时,我安排了表演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到的表演王二小当时的行动,尽量要求展示出二小的心理活动。表现不足的我给予补充说明,给予鼓励;表演大胆到位的我给予相当的表扬…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想说就说,想演就演,无所顾忌,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四、延伸课文,升华情感。
本课的英雄故事打动着每一个孩子,结尾处仍留下余味,我趁机和孩子们一起唱出王二小的歌曲,孩子们认真地学着,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唱罢,都深深地下了头,陷入了沉思。我知道他们已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适时我引导学生领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但总的来说,我在本课的内容安排上显得有些偏多。重点多,且繁杂,有的学生只是热热闹闹的上了两堂课,课后再提及应掌握的知识点却不太清晰。看来学生对于我这个课程设计的理解不够透彻,我的教学计划也没能在这样的课程进行中完全奏效。
不论是《王二小》,还是别的课程,我总会在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之后感到很多遗憾,总是有那么多的不足在实践后显现出来。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在这门精深的艺术中,不断摸索与创新,从而迈向更活、更实的天地。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