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O2年第17卷第1期 中国医药学报 53 川芎嗪临床应用研究 赵永辰 陈信义 ( 河北省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保定07100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川I芎嗪(Lj舯trazine)叉名川芎嗪I号碱,化学名为2, 3,5.6-四甲基吡嗪,简称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Tazine, 器官,且易通过血脑屏障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各组织器官 分布中肝脏摄取率最高,其它依次为心脏、脾、脑、生殖 腺、肺、肾、肌肉和血浆;各组织药物消除的速度依次为 脾、血浆、肌肉、肺、脑、肾、肝、生殖腺及心脏 心 TMP),我国首先从活血化瘀而兼有理气功用的常用中药川 芎( cLⅡ玎Chuamdong HOlt)根茎中分得四甲基吡嗪。 TMP问世二十多年来,因其价廉效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脏消除最慢,这可能与该药对心脏有较强作用有关 同时 各科.随着研究深人及临床应用不断拓展,又发现了其更 有研究认为:大脑中的TMP含量在达到高峰后至24小时期 多新用途,献检索,综述如下,重点讨论其在肿瘤/白 间下降非常缓慢,可较持久而稳定地存留于大脑内,提示 血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大脑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TMP在脑内的高浓度分布 药代动力学 可能为传统医学认为 f芎性喜上行,善治头痛的物质基础 1.TMP的吸收因川I芎唪的盐酸盐及磷酸盐为酸性, 3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肌肉注射40mg TMP pH值为2.0—3.0.故大鼠、小鼠、犬及正常人口服TMP 后,药物分布及消除迅速。0.25~0 5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 后,自胃肠道很快吸收人血,在不同时间观察其胃肠组织 峰,血药浓度维持5~8小时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静点80mg 含量,发现TMP在胃壁组织中含量最高,大肠及小肠中含 TMP 3~4小时,平均峰值浓度为407 49±84.68ng/ml,停药 量较少,说明TMP的主要吸收部位在胃壁。TMP吸收进人 后血药浓度在3—8小时已检测不到。说明其吸收快,肌注 肝脏后,可通过胆汁排泄途径进入消化道,被小肠及大肠 和静滴后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外液。 上皮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故TMP可在肝脏中持续较高 两种给药途径均消除迅速-】。研究证实TMP在人体内药代 含量Jl。 动力学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具有一定个体差异。 2.体内分布大鼠 小鼠 犬、兔及正常人,经不同 途径给药后,TMP均可迅速分布于体内血流丰富的组织或 *教育部2】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基金资助 讨论与体会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法则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 本文分急性期、急危期、缓解期、未病期四个 程。此乃言其常。而急性期大都属于本虚标实,治 方面,简介了慢性肺心病的基本辨治思路与法则; 标时应适当照顾治本;缓解期本虚为主,余邪未 强调了中医辨证论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尽,治本时则应兼顾冶标。故可以认为,本病任何 认识到急性期应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急危期应 时候均应注意做到标本兼顾,只不过是以“急冶 针对不同矛盾采用不同措施,缓解期当以扶正为主 标、缓治本”为主罢了 预防复发等 此外,对于本病的治疗还应处理好如 3.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原则上急性期重在祛 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邪,缓解期着重扶正。但需要说明的是:①急性期 1.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诚然,辨证治疗本病 祛邪时除用常规清热解毒药外,现有许多报道主张 至关重要,而结合西医辨病并采用相应治疗措施亦 用大黄通里攻下、祛邪外达。笔者体会,只要患者 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控制感染是治疗本病最关键 不是极度虚衰,适当用大黄等药通里攻邪,常可发 的一环,目前,抗生索的用量已越来越大,据此, 挥较好疗效,一般不致伤正(当然要注意中病即 辨治过程中加大清热解毒中药分量,是有一定意义 止,不可久用)。②急性期用黄芪亦未见有恋邪之 的。应当承认,中药抗感染的效果与西药有一定差 弊(前已述)。③缓解期运用大剂量温肾药,宜选 距,故对于感染严重或中药效果较差者,若加用西 较平稳之品为妥,不宜过于辛热,以免伤阴。 药,常能明显提高疗效(比单纯西药或单用中药的 4.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辨证治疗乃从整体着 效果要好)。 手,对症则为局部治疗。无论何期,虽应以整体治 又如急危期,结合辨病适当加用西药治疗亦是 疗为主,但不可忽视局部治疗,只有两者相辅相 非常必要的。 成,方可不断提高疗效。 2.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标本乃一相对概念。 (收稿日期2OO1年4月17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 中国医药学报 阴影明显减少且瘴浅 o02年第17卷第1期 更有多人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心 综七可以看出,]lMP在人体内吸收迅速,血药谁度在 停止静点后迅速下降,维持时间短,很难在24小时内均维 持有效血药浓度。因而,现今临床常用的每日一次给药方 案应考虑是否改变,以维持一定血药谁度:尤其是存在着 个体差异,使用时更应酶强凋个体化。 4体内转化及排泄 大鼠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 癖,在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血液粘度、解陈支气管痉挛 方面均取得了理想效果,且使肺气肿、心衰得到控制:有 八用川芎嗪治疗黄疸胜肝炎、肝硬化等,亦认为有肯定的 近远期疗效。在糖尿尿病肢体坏疽、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 也有肯定疗效。在肾炎、肾病、肾衰等的治疗中若辅 川I 芎嗪亦可发挥积极佧用。 总之,川芎嗪作为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在 各科疾病治疗中均发挥丁良好作用。但其治疗对象以慢性 病居多,可能与中医“又病人络”,治当“活血祛瘀”原则 TMP主要通过氧化反应在肝内代谢。其甲基羟化物及羟化 物是"IMP主要代谢产物,而且随TMP给药量增大,代谢谱 渐趋复杂多样化。其排泄绝大部分经肾脏从尿液巾以代 产物形式排出l4j。由于m 脏是肿的主要代谢器官,故肝 损伤对"IMP药代动力学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体内消陈缓 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明显提高。提示临床使用TMP 时应考虑病人肝功情况,对肝功不良者应适当调整用药剂 量及给药方案。 药理作用 早有研究证明'IY ̄IP町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及脑血 流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为一种钙拮抗 剂 。现更已证实川芎嗪对多系统均有强弱不等的作用。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 量;②扩张血管、降低血压;③改善微循环;④抑制血小 扳聚集、抗血栓形成及溶解已形成的血栓;⑤调节血脂和 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防治肺气肿及 肺水肿;⑦增加肾血流量及尿量;⑧抑制肝成纤维细胞 DNA和胶原合成;⑨抗氧化作用;⑩免疫调节 抗肿瘤及 膜保护作用 通过研究亦发现川芎嗪对离体及在体组织作用有很大 差异,如陈氏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川芎嗪对离体心脏有明 显抑制作用,但对整体动物表现为强心作用。认为离休和 在体心脏反应的差异,提示川I芎嗪可能对神经系统有一定 作用,通过兴奋心脏 受体而掩盖其钙拮抗效戎.实现其 正性肌力和心率作用 j。这种差异一方面说明了机体自身 调节机制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实验研究与临床观 察结果有时出现很大出人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在鼹释实 验结果时应考虑到临床相关因素的多变性。 临床应用 1.应用范围受中医“久病多瘀 理论影响. II芎嗪 作为括血化瘀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科 在内科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西苑医 院等单位用川芎嗪静脉点滴 观察治疗了700侧急、慢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井与罂粟碱对照,结果川芎嗪组总 有效率在90%左右,明显优于对照组。因川J芎嗪的开发最 早基于复方冠心Ⅱ号方,故川芎嗪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使 用更加广泛,现已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死、高血压强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在呼吸系坑疾病 中,用川芎嗪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有效率为 83 3%。用于治疗肺气肿亦取得了良好疗效,症状改善率 为90.67%。郭氏等创造性地用大剂量JI『芎嚷1000mg加入 5%葡萄糖50Oral中静点,以治疗肺纤维化,发现胸片网状 相吻合。以此为指导,似还可扩大川芎嗪治疗范围。 2用法和剂量临床报道最多的常规使用方法及剂量 为盐酸川芎嗪8o一1印m异加入5%一10%葡萄糖、糖盐水、 0.9%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C0~5O d中静脉滴注。 少部分人采用肌注方法。胨丽萍等用川I芎嗪以足三里、三 阴交两亢为主穴位封闭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副;江宁 等采用川芎嗪骶管内给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曲敬来 等用川芎嗪雾化吸入治疗肺气肿l】…,据报道均疗效满意。 关于用药剂量,多常规使用8o一160rag,偶有超大剂量使用 的记载,最大剂量用至了2000mg加入50 d O.9%生理盐水 中静点用于治疗高粘血症-“J。安氏等曾用川芎嗪l∞ 静 点用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并与800mg组对照,认为,llI芎 嗪存在着一定量效关系l 】。但超大剂量使用并不被推荐, 因其缺乏更多资料证实,且川芎嗪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使 用时对肝脏功能应有所顾及。 3毒副反应及对策川芎嗪自投入临床使用二十多年 来,使用途径多种多样,用药剂量自4Omg至 ̄0rng,鲜有 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川芎唪安全范围极大。但因个体差异, 亦偶有不良反应发生。王氏发现在超大剂量(20吣Ⅱl异)静 点时有73%的患者诉肢体疼痛l 】=张氏等曾发现,llI芎嗪静 滴时有轻微腹部不适、口于、嗜睡、视力摸糊等不良反 应_ _。因此,川I芎嗪虽安全范围大,但亦应严格掌握适应 症,避免一次性超大剂量使用,若确需剂量使用,可考虑 适当增加用药次数,以免意外情况发生。 在肿瘸方面应用研究 中医认为肿瘤属于积聚、瘕瘕、石瘕等范畴,血瘀在 其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王清任在《医林改错》 中云:“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结台 临床上肿瘤病人多有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有瘀 斑、瘀点等血瘀证侯,因此,将活血化瘀作为治疗肿瘤的 重要方法之一。川芎嗪作为活血化瘀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 亦被引进治疗肿瘤性疾病。随着研究深人,发现其对肿瘤 的治疗作用不单纯是括血化瘀,可能还有其它作用,归纳 为以下几方面。 1直接抑制肿瘤细胞梁氏等实验证实¨l驯,不同浓度 川芎嗪能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I ̄-60和红自血病细胞 口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考虑其机理可能与川芎嗪钙 通道阻滞剂样作用有关。谢氏等体外宴验认为川芎嗪通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17卷第1期 轻度抑制DNA合成而抑制敏感性 中国医药学报 细胞生长1】 。刘锦蓉 酸化相关酶PKC活性改变等;③kcl-2基因高表达是抑制肿 僧细胞凋亡、导致肿宿耐药的重要因素。 现有实验表明,川芎嗪不同程度地作用于MDR的某些 产生机制,而起到逆转MDR作用。胡艳平等在建立阿霉素 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产生多药耐药性体内模型基础上,观察 到川芎嗪能显著增加阿霉素的细胞毒作用,部分纠正小鼠 艾氏腹水癌癌细胞抗药性,认为可能与其钙拮抗作用及降 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关 ;梁蓉等亦通过实验观察 等通过体外实验亦发现川芎嗪高浓度时(250 ̄Vml以上), 体外对B】 .F.0黑色素瘤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台成具有 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 2.抗肿瘤转移各研究虽机理各 异,均表明了川芎嗪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肿瘤转移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川I芎嗪 可以通过多途径抑制肿瘤转移。①抗血小板作用:川I芎嗪 耐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已聚集的血小板还有解 聚作用,亦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体外循环中血小 到单用及联合使用川芎嗪和CsA均能逆转HL-60/HT细胞耐 板活化,对抗凝血酶诱导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之间的聚集。 药性,且二者台用有逆转协同作用,推测TMP可影响m 川芎嚷还能通过抑制cAMP磷酸酯酶活性,使血小板内 表达和PIT0功能丑;在他们另一实验中又观察到TMP在 cA】l虹,含量增加近一倍,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一, l00~320 ̄g/rd非细胞毒性浓度范围内,确能增加m越伥 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从而减少转移; 春新碱(VCR)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其逆转 ③调节TXA2/PGI2系统:有实验显示,川I芎嚷能抑制TXA2 效果除了具有TMP剂量依赖性外,尚与化疗药物种类有关, 台成酶,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体外3rr mf川萼嗪对 认为TMP不仅能下旖Pl阳蛋白,还可以轻度降低kh 的 1xB2生成抑制率达99.34%。川芎嗪还能对抗TxA2样物质 表达 圳,提示TMP逆转白血病MDR的机理具有异质性。 活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丙二醛生成 王庆瑞等采用5,5'-二硫对硝基苯甲酸(17I'NB)直接法对 和释放,也能直接或间接增加前列环素释放_】 1。刘锦蓉等 艾氏腹水癌(EAC)及对阿霉索产生抗药性的EAC耐药细 实验发现小鼠尾静脉接种B1 一F.0黑色素瘤细胞后,经川芎 胞(EAC/ADR)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测定,结 嗪治疗后,血浆Tx 含量明显降低,TXA2/W.I2比值碱小, 果EAC/_M)R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括性较EAC细胞明 其肺转移结节数由134个下降到72个,表现出抗肿瘤转移 显增高,TMP不同剂量与阿霉素合用,则能使E&C./ADR细 作用…;③改善全血粘度:川芎嚷可通过减少血浆纤维蛋 狍部分恢复其敏感性,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随之 白原,产生而降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增大红细胞膜 降低 J,提示TMP通过降低EAC/ADR细胞内谷胱甘肚过 脂表面负电荷,增强红细胞之间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力, 氧化物酶活性来逆转肿瘤抗药性。 而有助于血液抗凝和解凝 ,通过降低全血粘度、改善 3.3减毒及细胞保护作用化疗药对机体也会产生严 高凝状态而减少或抑制肿瘤转移;④旖节粘附机制:林氏 重毒副作用。陈样银等研究表明TMP可明显抑制平阳霉素 等通过研究发现,川I芎嗪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 所致小鼠肺纤维化,且作用优于皮质激素[26 ;刘锦蓉等研 牯附后cD 、Ⅱ 粘附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与 究则表明T 能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抑制 内皮细胞粘跗,减少肿瘤转移 一。 作用,保护机体免疫系统 副;王昕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到 3.对化疗的增效碱毒作用 随着化疗的广泛应用,人 TMP 320mr/L与柔红霉素(DNR)4mg/L共同作用于自新生儿 们发现许多肿瘤具有多药耐药性.极大影响了缓解率 因 脐血及对化疗敏感的白血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之单 此,寻找一种具有对他疗既能增效,叉能抑制或逆转肿瘤 棱细胞,经TMP处理后,细胞内DNR浓度均显著降低,认为 多药耐药(MDR)作用的药物,已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热 TMP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反麻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稳定 点。有迹象表明川芎嗪可能具有一定增效减毒及逆转多药 TXA2/I:C.I2系统来保护正常细胞 J,但因观察时同短及例数 耐药作用。 太少,结论缺乏说服力,尚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1增效作用川芎嚷可能通过减低血液粘稠度和周 围血管阻力,抗凝和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改善微循环, 4.放射增敏及保护作用放射治疗亦为肿瘤治疗重要 化解癌瘤周围形成的纤维蛋白网络,提高瘟细胞内e. ̄IP水 手段之一。薛氏等实验表明舅,TMP可改善微循环,尤以 平,改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及局部缺氧状态,使化疗药物 改善微动脉最明显,与放疗配台可改善癌周组织及瘤体微 和免疫活性细胞更易进入肿瘤细胞内而发挥治疗作用 。 循环,增加瘤体血流灌注量,改善癌细胞缺氧状态,从而 梁蓉等通过实验发现,体外川I芎嗪可以增强环孢素A 提高癌组织对放疗敏感性。另外,放疗同时,也引起一些 ( A)对HL-60/HT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效应,相对逆转率 副作用,如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陈学忠等研究 由单用CzA的79.4%增至93.8% 驯。 表明 J,TMP能明显抑制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对减轻放 3 2逆转多药耐药 目前已经认识到肿瘤细胞产生耐 射弓I起的纤维组织增生如放射陛肺纤维化、放射性皮肤纤 药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①m 基因诱导的P_糖蛋白 维化及放射性肠粘连均有意义。 (PIT0、p- )过度表达,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肺 5.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机体可通过免疫机制杀灭肿瘤。 耐药相关蛋白(ERa)的异常表达也受到重视;②酶系统异 郎杏彩等实验发现给大鼠注射TMP 8天后,外周血淋巴细 常,包括Gs}I、coST、DNA一拓扑异构酶(TOP1I)和P- 磷 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吞噬指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药学报 认为"IMP对鼠巨噬细胞有增强作用,有利于机体对病原的 J ̄902年第l7卷第1期 1996;I1(6):280 大剂量川芎唪治疗腔嚏性脑梗塞的初步观 1994;9(17):8】I 川芎嗪加甘露醇治疗脑梗塞92例疗效分析. 】994;9(23):]097 床荟萃12安存昌等13张鑫等清除及对肿瘤细咆杀伤 亦有研究表明 一:"B'IP能提高 大鼠外周血中粒细胞释噬功能,从而改善机体的非特异性 防御机能,对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察.临床荟萃临床荟萃总之,TMP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发挥对肿瘤的治疗 或辅助治疗作用。但现多停留于实骑研究阶段.即使有相 关临床报道,也因观察样本数太少而缺乏说服力。故在条 14梁蓉等.川芎嗪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啦的生长抑 制反应.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1) 108 件成熟时,应进一步观察 临床疗效 结 语 15谢佐福等.川芎嗪和羟基睬对阿霉素K衄细胞株DNA 合成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 1993;73(9):559 l6刘锦蓉等.川芎嗪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理中国药理 "IMP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作用广泛的药物在临床已 被各科使用,并已取得r相当疗效。在肿瘤治疗方而也表 现了一定优势,尤其在细胞保护及逆转多药耐药方面研究 尤多。一个理想的MDR逆转剂应该具备以下条件:①对正 常组织毒性小,安全范匍大;②在体内能达到休卦相似的 有效血药浓度;③本身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④稳度定性 好,体内半衰期较长;⑤代谢产物也有活性 J。最近对 "IMP的研究已为其在肿捆治疗学中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为TMP化学结构简单,为进一步改造其结构以提高疗效 展示了可行性。我们有理由相信,TblP的基础研究和临床 应用将不断深入,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并从该 侧面进一步弘扬巾医药学理论。 参考文献 1郭顺根等 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 究.中国医药学报1989;4(8):17 2黄志力等盐酸川芎嗪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中国药理学 通报1994;l0(4):297 3刘晓勤等正常人及缺札f生脑血管病病人的盐酸川芎嗪 临麻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1;7 (1):32 4江骥等.川芎嗪的体内代谢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3;15(2):79 5徐汝明摘译来自川芎的钙拮抗剂四甲基吡嗪(英)国 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5):22l 6陈盂勤等.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 医学与临床199l;11(6):35 7郭娟等大剂最川芎嗪涪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临床荟萃1995;10(1】):504 8陈丽萍等干扰素、川粤嗪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己型活动 性肝炎48倒时珍国药研究1995;6(2):l0 9江宁等骶管内滴注疗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162侧.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9):420 l0曲敬来等弹性蛋白酶导致肺气虚血瘀的探讨和_Jil芎 嗪对其防治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实用巾西医结合 杂志I988;2(6):329 l】 王立志等.两种剂量川芎嗪治疗高粘血症疗效比较临 学及毒理学杂志1993;7(2):149 17马海涛等.川芎嗪抑制件外循环中血小板}舌化的实验 研究.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1):9 I8王硕仁等六类十八种中药对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合 成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167 l9张学贤等.川芎嗪对小鼠红细胞膜的影响中国药科大 学学报1994;24(3):166 20林洪生等.川芎嗪、苦参碱对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 及牯附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新药杂志 1999;8(6): 384 2l李振渡等.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讨论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1996;16(9):559 22梁蓉等.川芎嗪和(或)环孢素A对HL一60/HT细 胞耐药的逆转.中华内科杂志1999;38(4) 26t3 23胡艳平等.川芎嗪和维拉帕米纠正阿霉素对小鼠艾氏 腹水癌的抗药性药学学报1993;28(1):75 24梁蓉等.川药嗪对白血病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的 逆转及其机制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6):32.3 25王庆瑞等川芎嗪逆转肿瘤抗药性与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的关系.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7;32(4):50 26陈祥银等.丹参注射液及JIl芎嗪对平阳霉素所致小鼠 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优于皮质激素(简报)中国医 学科学院学报1986;8(3):2]0 27王 听.川芎嗪影响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与P170表达 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28薛全福等川芎嗪、丹参对金黄地鼠颊囊微循环的作 用中华医学杂志1986;66(6):334 29陈学忠等.川芎嗪、丹参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作 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9):547 3o郎杏彩等.丹参、复方丹参、川芎嗪增强小鼠免疫功 能的实验研究.河北医学院学报1991;12(3):142 3l程建样等.川芎嗪、红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实用中西 医结合杂志1993;6(5):26] 32鄂征.癌变机理研究第l版.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375 (收稿日期2(1)1年6月1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