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 目标 知识 框架 学法 指导 复习 内容 例题 分析 复习 练习 力与运动 课时 2课时 1.明白两力平稳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 2.通过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 4.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明白阿基米德原理. 产生缘故: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方向:竖直向上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F浮 = G-F 大小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ρ液gV排 下沉 F浮 < G 物体的浮沉 悬浮 F浮 = G 上浮 F浮 > G → 漂浮 F浮 = G 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 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力与运动 受平稳力 受非平稳力→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非平稳状态〕 惯性〔物体的一种属性〕 1.如何判定物体的浮沉 2.如何比较浮力的大小 3.浮力的运算方法 4.如何正确区分平稳力和相互作用力 5.如何明白得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 ①力是什么?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②我们如何明白力的存在? 力的作用成效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③假如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讲明了什么? 物体受力的作用 ④假设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是否意味着不受力的作 用? 一、平稳状态和平稳力 1.平稳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稳力:物体处于平稳状态时所受的力 3.二力平稳: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处于平稳状态 见课本P88图10—9 实验探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二力平稳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①假如一个物体突然之间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将如何运课本P91图10—13 动? 斜面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阻碍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②什么缘故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的速度相同 ③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 ④假设小车所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如何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注意: (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形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截了当得到的结论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从某一侧面讲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状态的缘故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 的性质 三、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形下都 有惯性. 学生讨论 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惯性现象?如何讲明这些现象? 2.现象讲明: (1)明确研究对象原先的运动状态 (2)讲清中间发生的变化 (3)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 (4)结论 ②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点是利用或防止惯性的? 利用惯性:拍打衣物上的灰尘、跳远时要助跑…… 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 船靠岸时逆流而停、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安全带…… ①假如物体受到的不是平稳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如何变 化? 加速直线运动 ②当物体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如何样运动? 减速直线运动 ③当物体所受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如何样运动? [例]中考指导书P69例6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716、7、8、15、16、17、19、 20、24、25、28 受浮力的作用 ①轮船什么缘故能浮在水面上?氢气球什么缘故能升空? 一、浮力: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 〔或气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1.方向:竖直向上 2.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②什么缘故液体〔或气体〕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 不受,液体对桥墩没3.浮力产生的缘故: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有向上的压力 ③桥墩受不受浮力作用?什么缘故? 受 ④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作用? 二、物体的浮沉: 1.上浮:F浮 > G ρ液 > ρ物 V排 < V物 2.漂浮:F浮 = G V排 = V物 3.悬浮:F浮 = G ρ液 = ρ物 N:容器底部对物体4.下沉:F浮 < G ρ液 < ρ物 的支持力 静止在容器底部:F浮 + N = G ⑤如何运算浮力的大小? 测在液体中下沉的三、浮力的运算: 物体所受的浮力 1.用测力计测量:F浮 = G-F 对受浮力作用的任2.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 m排g = ρ液g V排 何物体都适用 3.利用物体所处的平稳状态:F浮 = G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相互平稳 ⑥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应用: 1.轮船:采纳空心的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达到上浮、下潜、悬浮的目的 3.密度计:漂浮 F浮 = G G = F浮 =ρ液g V排 G不变,V排大,ρ液小 V排小,ρ液大 [例]中考指导书P69例1、例2、例3、例4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711、2、3、4、5、9、10、11、12、13、14、18、21、22、23、26、27、29、30 复习 练习 教学 后记 《力与运动》总复习教案doc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