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武汉
因为本人就是湖北的,武汉属于省内,所以到这实在没什么旅游的心情。说来讽刺,记得高考之前,我曾信誓旦旦的对同学说,大学一定要报外省的,不然真没意思,还一直想着一定不报陕西(父母在陕西)湖北,到了真正填志愿的那一天,却悲哀的发现似乎只能二选一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第一次那么真实···
一直没觉得湖北是什么大城市,不像北京上海,但第一次到武汉,还是觉得挺繁华,车水马龙,所有的失落便被新奇取代,后来发现班上也有来自各个省的同学,当时就有《围城》里的感觉,我们都想着出去,别人却也都想着进来,其实都一样。
再然后,更觉得新奇的就是做兼职,终于满十八岁了,兼职真的是既可以锻炼有顺便赚赚小费的好事,于是十一国庆长假,就到处找兼职做。第一份兼职是卖报,就是在十字路口等别人停车时上前问一下:“要不要报纸?”每份五毛本金,一元卖出,听着蛮容易,所以刚开始做的时候热情高涨,每次红灯都小跑过去,也是性格原因,也或者确有其事,每次别人的回答是:“不要”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冷漠,甚至很轻蔑,没有我之前所认为的看到做兼职的大学生,别人都会很佩服。当时就有一种受挫的感觉,然后又有人买了,我就又觉得,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真正有多少人看报纸呢,他们只是觉得一元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又可以彰显自己大爱心,何乐而不为。于是我又觉得是一种施舍。后来的情况,自然不容乐观。带我一起来的学长看出来我没什么热情,就说:“累的话可以歇一下,中午就可以走了。”我觉得自己本来就主要是来锻炼的,对于钱的多少并不在乎,就随便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了。到了中午结账,不用说,我卖的最少。学长问我是不是不适应,我直说:“我不是来赚钱的,无所谓。”他当时就说:“其实做这个名额有限的,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想来做,老板却只能带六个人,给了我三个名额,我感谢他,就尽量多做些,其实卖报对我来说没什么难度,达不到锻炼的目地,我是带着你们做才来的。而且报纸这东西,今天不买完就过期了,他给我机会,我总不能让他亏本。”我当时脸就红了,却连一句“对不起”都说不出口。确实,在世界上,人并非一个的革退,每件事不能因为你觉得结果对你影响不大就不努力去做,你永远不知道,为了你所不在意的这个结果,多少人在努力着。
第二次兼职在汉口火车站仍然是那个学长带我去的,我当时惭愧:“你不怕我又做糟了?”他笑了笑:“锻炼嘛,尽力就行。”结果到地点后,原本谈好的那个老板却说人已经满了,不要人了,当时学长也带去了很多人,听说之后一个个抱怨不已,为了八点赶到汉口,我们都是六点半起来的,现在要空手而归?对于大家的抱怨和质疑,学长什么都没说,让大家等会,半个小时后,他又找了另一个,把说有人都安顿了下来。当时对他的映像就只有佩服了,毕竟,在那种情况下,不生气就很难得了,还能那么淡定的给我们找另一份工作,实在让人佩服之至。给我安排的工作是发传单,这个一直是我所认为的最简单的兼职了,毕竟不需要人花钱,伸手拿一张就可以了,当时信誓旦旦的说:“我一定可以做好”解锁真正做起来,却发现很多事真的没我们想象中的容易,那天发传单的人特别多,一条街都站满了,然后又有说不能站这里,不能站那里。又有店铺老板说当着他大门了,让我们站过去,一整天就像过街老鼠一样。而且虽时至十月,太阳仍是很毒。当时就觉得,钱真的不是那么好挣的。
到了武汉,真正的景点也去过不少,真正给我留下深刻映像的确实武汉的十字路口和汉口火车站,还有那三件视乎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有那个处变不惊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学长。还有他说的:“人一生就像一条路,这条路上少不了亲人,朋友,老师`···但你任然必须学会自己去走,因为总有一段,你必须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