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五章平等大爱无偏私

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五章平等大爱无偏私

来源:99网
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五章平等大爱无偏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导读】

本章写天地、圣人没有偏私的平等大爱,有三个层次。 “天地不仁”以下四句为第一层,写天地与圣人的大爱。

人们常常会质疑:天地、圣人怎么可以“不仁”?万物和百姓怎么可以被视为“刍狗”?为什么视万物与百姓为“刍狗”的“不仁”行为居然被老子大加称颂?

其实,这里的“不仁”是没有偏爱的意思,“刍狗”是用于祭祀的草扎的狗。老子用“刍狗”这个比喻要说明的是,天地对万物没有厚薄之分,不管一朵鲜花、一株野草也好,还是一颗钻石、一粒沙尘也罢,天地都不去分别,一律阳光普照,甘露遍洒,平等对待。圣人对待百姓也如同天地对待万物一样,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对天下百姓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孔子的“有教无类”也是这种境界。

“天地之间”以下四句为第二层,形象描述“道”创生万物的过程。

老子别出心裁地以风箱为喻,把“虚无生妙有”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又生动之极。

最后八个字是第三层,写人应该去效法道。

道“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人也该保持虚静空灵状态,在宁静中积聚智慧和力量,而不要轻举妄动,虚耗能量。

【妙解】

天地父母无所偏爱、无所偏心,以平等心对待所有的人类、动物、植物、万物,连用草扎成的狗也平等对待(因为一切万物都是天地父母所化育)。

有道的圣人一样没有偏心、没有偏爱,用平等心善待所有的百姓、动物、植物。把草木、生态都视同子民百姓,平等善待。

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风箱中间空洞无物,但一鼓动、推拉,风箱就能生风、起作用。

看似空虚,却是蕴藏无穷的能量,一推动,就能产生各种功用、创造万物。

多言、叙述太多抽象观念知见,反而容易形成离道越远。不如守住清净本心,用不带任何成见的清净心灵来看、来体悟。

【分享】

第五章要跟我们分享的就是:天地间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平等、大爱。它完全都是从“道”出发在运作的。“道”没有那些错爱、假爱,没有那些偏心、私心。

了解天地的真正平等大爱、没有私心这一点很重要,你会继续成长,才会来到没有自卑,也不会有我慢、傲慢、瞧不起别人、瞧不起动植物。植物、动物、人类全部都是天地父母怀抱中的小孩,天地完全平等对待一切众生。这样理解之后,进一步要跟天地父母看齐学习,以大自然为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