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来源:99网
-------------在--------------------此 _______ __________--------------------__号_卷_证__考__准___ _ _ 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_--------------------_ _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校__学业毕--------------------无--------------------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荷泽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古诗文(30分)

(12分)

1.默写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②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___,横无际涯。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上雄奇壮美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4,5题。(4分)

蜡 梅 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 殷勤滴蜡缄封印,偷被霜风拆一枝。

4.第三句描写了腊梅的什么状态?选择正确的一项(2分)

( )A.刚刚发芽

B.含苞待放

C.迎风盛开

D.即将败落

5.简要赏析最后一句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4页)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8分)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一百许.里 遂许.先帝以驱驰 B.负.势竞上 负.

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天下独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6分)

温公独乐园①

之读书堂,文史万余卷,而公晨夕所常阅者,虽累数十年,皆新若手未触者。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②

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宝惜。吾每岁以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暴其脑③

,所以年月虽深,终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板,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板,即侧右手大指

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捻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④

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⑤

犹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志之。”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

[注]①独乐园:司马光在洛阳所置之园。②贾竖:商人。③脑:线装书订线的部分。④熟:软。⑤浮图:佛教徒僧;老氏:道教道士。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一)经典诗文积累。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

9.下列句中的“于”与“即设几案于当日所”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C.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司马光对儿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40分)

12~14题。(10分)

武松打虎

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了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武松也颇识几字,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勿请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梢棒,便上冈子来。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

语文试卷 第3页(共14页)

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12.给文中两个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4分) 绾( ):____________

袒( ):____________

13.武松过景阳冈,违背了榜文中的哪些规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描写落日和狂风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4分)

英雄气象 张保振

从古至今,无论是著文,或是讲演,要想让人看的欢、听得乐,记得住、传得开,乃至于文摘史载,没有点英雄气象是不成的。

英雄气象不抽象。有时如山:横看成岭,有厚度;竖看成峰,有高度。有时似河:波流月云,共同舞;潮裹星辰,一同欢。有时像鹰;搏击长空,任翱翔;立地遥望,脚跟正。

英雄气象就是这样,如果用一个字表达,叫“敢”:敢言人未言,敢为人不为;或者叫“别”:别出心裁,别有新意。这样的英雄气象,往往如《大风歌》所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即是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归故”有根,“守土”有道,“威加”有增,“猛士”长存。

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勇气。这种勇气,就是破得旧说的勇气。如果在实际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只会依规画圆,只会准方作矩,不仅难与英雄气象结缘,恐怕只能落入“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的“混混”行列。

语文试卷 第4页(共14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入书出书的智慧。只会效《楚辞》、仿《七发》,很可能会被书捆住自己的手脚,并且永远也难以超过《楚辞》、《七发》的在--------------------水平。记得明代有一位叫王骥德的作家,写了篇《论须读书》的文章,其中说道:“作诗原是读书人,不用书中一个字。”这话,充满着辩证法,委实值得不断深思、玩味并践行。

此 ___________--------------------要有英雄气象,须有英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水之就下的精神。如果只想让水向上流,不仅苦了自己,而且永远也难以聚起一个龙居之深潭,更难以使龙行雨注。更何 __况,水就下,下基层,不仅能接得地气,获得活力,而且能深得英雄之气,因为基层的______卷群众,本身就是真正的英雄。深入群众,化入笔端,不仅能使诗文富有当代性,而且具号__证__考_准___ _ _ __--------------------有影响力,乃至散发出醇香令人醉的英雄气象。

_杜甫在《醉意歌》中写道“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一代伟人____上更是在他的《沁园春·雪》中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句,这是英雄之____________________名__姓_--------------------语。这种英雄气象,不仅意匠如神变化生,而且笔端有力任纵横;不仅创前之未有,而且传后之无穷。一句话,这种英雄气象,是文化之瑰宝,是精神之明珠。 1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答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认为著文或讲演怎样才能具有英雄气象?(3分)

____题__校__学业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段中运用比喻手证了什么观点?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称赞杜甫和的诗词是“英雄之语”,从内容上看,它们有何相同之处?(4分) 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4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6分)

山与谷 郭 枫 一

面对着一座大山,面对着耸入云霄的高峰,谁能不震撼呢?面对着真正的“崇高”“庄严”“雄奇”“瑰丽”,谁能没有崇仰的感情呢?

然而,山,却不管这些。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嘲弄,以轻蔑;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色彩缤纷的言语。山什么都不管。山,以万古不变的沉默,屹立在大地之上。

——山就是山。

虽然远离了尘俗,山不寂寞,山不孤独。那(缭绕缠绕)在峰头的白云,岂非在絮语着动人的爱情?那愉快地生长着的林木,岂非在描述着丰厚的友谊?若不是山岳特别地(宠爱溺爱),小草为何特别茁壮?花朵为何特别艳美?鸟儿们的鸣叫为何特别地(嘹亮响亮)呢?

山,以膜拜的姿态,面对朝阳;以满身的新绿,迎接春天。山,绝不动摇。山把根扎在大地上,而以无私的坦率展开,向天空。当黑夜降临,当风暴袭击,当天地陷在迷蒙混沌中,山,保持着坚强的姿态,傲然挺立,一无所惧。

——山就是山。

人们面对着雄伟的大山,却不能不以多样的表情,来暴露自己的浮夸、浅薄、鄙吝或骄狂。人们总要以凡俗的眼光去了解山岳,要以冥顽的心灵去窥探雄奇;焉得不眩惑?焉得不沉迷?焉得不负荷过多的疑虑?可是,对于山,一切复杂的表情和声浪,都毫无意义。山,永远屹立在那里,以万古不变的沉默。人们,为何要徒然地哓哓呢?

——人就是人。

人们妄图超越,企求永恒,却不能虚心学山的样子。人只想装饰自己一下,渲染自己一下,沉醉在盲目的掌声和喝彩中,便梦想着摇身一变而为山岳。这是何等可笑的天真,又是何等可悲的愚昧!

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人就是人。

山,沉默着,以傲然的屹立。人,忙碌着,以幼稚的喧嚣。 ——山,就是山。人,就是人。

看啊!那些耸峙在大地上,耸峙在历史里,耸峙在人类灵性领域中的山峰: 多么雄伟!多么永恒!多么新奇!

再没有比那些深溪、那些峡谷更令人感到恬然的了。溪谷,以完全的静谧,从肌肤一直渗透心灵,整个包围着你。让你感到自己躺在大地温柔的怀里,让你感到被覆盖在天空深厚的爱里。

匍匐在万山之间,峭壁千仞,群峰插天,那些惊心动魄的形象,那些庞然的阴影,以巨大的压力震荡着你的灵魂,对于生命的价值构成严重的挑衅。人,为什么如此窘迫地生活呢?为什么如此忙碌地追寻呢?崇高,是多么不可期的东西,你不感到攀援的痛苦吗?不感到渺茫、迷惑和绝望吗?那么,看看溪谷,看溪谷以何等的样子守着自己的宁静。

溪谷,躺在山脚下,以自己的卑下成就山岳的崇高;而且,容忍着一切低下的,接纳着一切卑微的,以自己的宽广、深邃,给不安的灵魂以归宿。溪谷,从不表露自己,可是,谁不知它是那些千里长河的源头所在呢?溪谷,从不宣扬自己,可是,谁不知道在绝对的幽寂中,却有最富丽的音韵呢?——许多生命的乐章,都回荡在溪谷的幽寂里:花的红,草的绿,阳光的闪耀,风的呼啸,以及星星们的密语。——但,溪谷,不显露自己,只是谛听着它们,只是谛听世界。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人们,只知道喘着气,拼命向上爬,羡慕飞翔的轻快,眼睛凝望着天空。居于最低位置的溪谷,虽然不受注意,但溪谷的眼睛却注视着人们,流露着温厚、安宁和亲切。溪谷绝不愤慨,也不妒忌。溪谷为什么要愤慨、妒忌呢?它坚持着的是另一种真理,而且已经得着了。

人们有犀利的眼光,能看穿世界,然而却不能透视溪谷的深邃。那些岩洞、溪涧、幽壑、回谷……埋藏着多少神奇,含蓄着多少奥秘!在日月的光影里,在云霞的缭绕中,

语文试卷 第7页(共14页)

溪谷,经历着多么美妙的变化。可是,谁能窥到这些风景的瑰丽呢?若不怀着虔诚去探寻,若不抱着谦逊去发掘,谁能懂得溪谷的深邃呢?

溪谷,以卑下来成就山岳的崇高。山岳,以巍峨来成就溪谷的深邃。溪谷和山岳是不可分离的,崇高和深邃是真理之两面。溪谷之中有山岳,山岳之中有溪谷。溪谷与山岳乃为一体。

19.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缭绕 宠爱 嘹亮 B.缠绕 溺爱 嘹亮 C.缭绕 溺爱 响亮

D.缠绕 宠爱 响亮

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人们,蠕动在绝岭巉崖之间,像爬虫一样地软弱和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赞美了山和谷的哪些品格?(4分)

①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批评了人的哪些行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3.请以“亲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

语文试卷 第8页(共14页)

山东省荷泽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

语文答案解析

一、古诗文

1.【答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答案】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②浩浩汤汤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3.【答案】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答案】B

【解析】“滴蜡缄封”,写出了蜡梅花苞初生的形象,言花苞未绽,香气尚淡,似被蜡封于其中。即是“含苞待放”的状态。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

5.【答案】梅花的绽放,本来是自然现象,但作者却说是被风偷偷拆开的;运用拟人手法,想象奇特,别有情趣。 【解析】“殷勤”和“偷”字,是种拟人的修辞。“殷勤”二字,可看出此花得画工之助,枝上花苞不断长出,极言数量多,长势快。末句写花开,但花开仅一枝,此见其早,“偷”字用得既巧且稳,极形象,极传神,不仅写出了蜡梅于不经意间悄然绽开的景象,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此景象的惊讶、欣喜之情。

【考点】赏析诗句。

【诗歌鉴赏】这首诗起句笔势夭矫,生气灌注,笼罩全篇。“别出奇”见出不同凡响;得天之助,则是画工的有意眷顾。前两句都是虚写,第三句将前两句落在实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末句写花开,但花开仅一枝,写出了诗人对此景象的惊讶、欣喜之情。 6.【答案】D

【解析】A.表示约数/答应;B.依仗/背,用背驮东西;C.极,非常/断,断绝;D.均为遮住,遮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7.【答案】那些像鸢鸟高飞一样极力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处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戾”“经纶”“反”及句意各1分) 8.【答案】衬托此处景色之幽美。

语文试卷 第9页(共14页)

【解析】通过描写“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事务者”的反应,衬托此处景色的幽美。

【考点】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9.【答案】C

【解析】例句中的“于”表示处所。A.没有实在意义;B.表示比较;C.表示处所;D.表示对象。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0.【答案】每当看到你们多用手指抓起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合我的心意。(“甚”1分,句意1分) 11.【答案】教导他要爱惜书籍。

【解析】全文的主旨,即司马光教育他的儿子司马休要爱护书籍。

【考点】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二、现代文

12.【答案】wǎn系,结 tǎn脱去外衣,露出上身

13.【答案】一是过冈的时间,二是要结伴过冈。

14.【答案】通过描写落日表现时间的推移,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狂风是为老虎的出现做铺垫,表现出老虎的凶猛,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解析】王国维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描写落日和狂风,具体就是要渲染紧张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考点】对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理解。

15.【答案】无论是著文,或是讲演,没有点英雄气象是不成的。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开篇点题,提出了全文的论点,即从古至今,著文或讲演中的英雄气象给人留下了深刻记忆。 【考点】归纳文章中心论点。

16.【答案】一是要有破得旧说的勇气,二是要有入书出书的智慧,三是要有水之就下的精神。(答“要有英雄勇气、英雄智慧、英雄精神”亦可)

【解析】“英雄气象”出现在文中的第四、五、六段,根据这三段的前两句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概括中心意思。

17.【答案】英雄气象并不抽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英雄气象”表现得形象具体。

【解析】第二段用比喻的修辞,“如山„„似河„„像鹰„„”把英雄气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考点】分析语段中主要表现手法。

语文试卷 第10页(共8页)

18.【答案】都表现了超越古人、张扬自我的胸襟和抱负。(意思对即可)

【解析】“气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美学命题,早在唐代,殷璠就曾经提出作者只有寄寓作品强烈、丰富的感情,才能使作品感人至深。杜甫和正是把充沛的个人情感寄寓作品之中,表现出胸襟豁达、壮志凌云的英雄气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19.【答案】A

【解析】缭绕:回环旋转。缠绕:条状物体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宠爱:喜爱;娇纵偏爱。属于褒义词。溺爱:过分宠爱。属于贬义词。嘹亮:(声音)清晰响亮。响亮:(声音)宏大。根据具体语境可知:白云在峰头缭绕;山岳宠爱小草;鸟鸣嘹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20.【答案】把人比喻为爬虫,和绝岭巉崖形成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人的软弱与渺小,批判了人们盲目追寻向上爬的可笑行为。

【解析】山和谷都是没有心机的,体现着大自然原生态的自然之美。然而人却因为过度地追求名利,而使自己身心俱疲,表现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深刻哲思。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21.【答案】①从容淡定;无私坦率;坚强挺立。②谦逊;宽容;温厚,安宁和亲切。(答出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解析】通过第一部分可以总结出山的特点,通过第二部分可以总结出谷的特点,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2.【答案】浮夸、浅薄、鄙吝、骄狂;不虚心,沉醉在盲目的掌声和喝彩中;盲目地追寻,拼命向上爬,追求不可期的东西。(意思对即可)

【解析】通过对第二部分第四、五段的解读,不难发现,作者批判的就是人的高傲、不谦逊,以及盲目地去追求不可期的东西。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 三、写作

23.【解析】审题指导:这篇作文的题目是“亲戚”,即要结合生活中的亲情来写作,素材是比较广泛的,话题也比较容易。无论是记叙、议论、抒情,一定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洞。 选材与立意:(1)选材:得志的时候,母亲教诲我们不要迷失自己。失意的时候,母亲的鼓励及安慰,总能让我们在逆

语文试卷 第11页(共14页)

境中找到自我。都曾踩着树梢去够云的衣裳,都想孑然一身去浪迹天涯„„全然未曾顾及,母亲的青丝已被我们的脚步牵绊成白发。立意: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2)选材:18年5月1日,美国的马尼拉湾大战开始舰艇上,指挥员命令大家脱去衣服,准备行动,其中一位弹药手匆匆脱下上衣时,这件上衣从他手中滑了出去,飘进了大海。于是,他转身走到舰长跟前,请求允许他跳进大海把衣服捞上来。舰长没有同意。于是弹药手就走到船的另一边,径自沿着梯子爬下去,跳进海里,游过去抓住了衣服。当他回到船上后,因为违反了军令而被戴上了镣铐。战斗结束后,海军准将杜威对这个案子很感兴趣,他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弹药手为了一件上衣,竟敢冒着生命危险违反军规。当杜威将军和顏悦色地找他谈话时,他忍不住哭了。原来,在脱掉上衣之前,那个士兵还在看他母亲的照片,他吻了这张照片后把它放进了上衣的口袋里。没想到一不小心,衣服飘落到了海里。将军听完了他的话,噙着眼泪拥抱了他,并随即下达了命令,让手下立即释放并赦免了这位小战士。立意:亲情的守望。

(3)选材:你以湖的平静,抚平我心灵的高低起伏;你以爱的眼光,目送我孤独的远航;你以有力的臂膀,拥抱我感情的经年流浪。你是亲情,亲情是你。你是一个重要的枢纽,天上地下,人间万象,都被你缜密地维系;你是一种注定的缘分,从早到晚,从近到远,从生到死,相伴永远;你是一首无声的心曲,阳光是你的序曲,月色是你的旋律,还有那烛光是你的音符;你是亲情,亲情是你。你望眼欲穿却情意绵绵,你百感交集却一如既往,你处处皆是却感天动地。你是亲情,亲情是你。你是柳絮,你是荷叶,你是莲花„„亲情,原来你有名字。立意:从不同的角度或事件说明亲情的重要性。

语文试卷 第12页(共14页)

字。

语文试卷第13页(共14页) 语文试卷第14页(共8页)不限。不少于6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