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立冬绘本教案
教案标题:大班立冬绘本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阅读绘本,让学生了解立冬的意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绘本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画面和角色。 3. 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绘本分享和讨论。 教学准备:
1. 绘本:《立冬的故事》或其他适合大班学生的立冬绘本。 2. 图片或实物:立冬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树叶、棉袄等。 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立冬的含义,并与秋天进行对比。 2. 阅读绘本(15分钟)
- 向学生介绍绘本《立冬的故事》的故事背景,并简要讲述故事大意。 - 逐页阅读绘本,注意语调、语速和语气的把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停下来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3. 绘本讨论(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绘本中的关键场景和角色,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黄掉落?”、“你觉得主人公是怎么感受到立冬的到来的?”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互动和交流。 4. 制作绘本插图(2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绘本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插图创作。 - 提供彩色纸、彩色笔、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绘制与绘本场景相关的插图。
-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和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 5. 绘本分享(10分钟)
-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本插图,并简要介绍他们选择的场景和创作过程。
- 全班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表达赞赏或提供建议,促进互动和交流。 6. 总结(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立冬的特点和意义。
-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绘本的喜爱和收获,以及对未来绘本学习的期待。 教学延伸:
1. 继续阅读其他与季节相关的绘本,让学生了解更多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2. 利用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鼓励学生自己创作绘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阅读绘本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绘制的绘本插图是否与绘本场景相关,并是否体现了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3. 收集学生对绘本学习的反馈和意见,以及他们对立冬的理解程度。